1894年7月25日,日本联合舰队的“吉野”、“秋津洲”、“浪速”在丰岛海面对北洋水师正在执行护航任务的“济远”、“广乙”发起偷袭,甲午战争就此爆发。
丰岛海战爆发的消息传回以后,丁汝昌在次日就率北洋水师“定远”、“镇远”等九艘主力舰从威海出发,前往汉江外海巡弋,意图寻找日本舰队踪迹,为死难战友复仇。
由于此时日本海军也没有下定和北洋水师决战的决心,将主力都收缩在群山浦,不敢轻易北上。而北洋水师此时弹药补给尚未完全完成,丁汝昌也不敢过于南下,在汉江外海巡视一番,所以没有发现日本军舰就率舰队返航。
没有情报支援的情况下,在茫茫大海上要找到敌人并不容易,丁汝昌无功而返本来也是挺正常一件事。不过对于极力主战的清流来说,丁汝昌没有遇到日舰就成了“首鼠不前,意存观望”,纷纷上书弹劾。
8月2日,清廷就丁汝昌无功而返一事正式致电李鸿章加以责问,李鸿章只能一面急命丁汝昌再次出海巡视大同江一带,掩护正在南下增援前线的陆军左宝贵等部,一面上书为丁汝昌辩白,说他匆匆返回是为了部署威海防务,以防日本海军偷袭。
然而清廷却把丁汝昌加强威海防务当成是为了躲在港中避敌,因此在3日再次下旨斥责,说威海“并非敌锋所指,究竟有何布置”?要求李鸿章立刻调查丁汝昌有无“畏葸纵敌”,如果有的话应该尽早撤换。至于丁汝昌配合陆军的行动,由于没有和日本舰队遭遇,也再次遭到了清流们的弹劾。一时间朝中都是批评丁汝昌“怯懦规避,偷生纵寇”的声音。
李鸿章虽然明白丁汝昌两次没有遇到敌舰实属正常,不过面对朝中压力也只能斥责丁汝昌,要他“训励将士,放胆出力”。丁汝昌无奈,只好在8月8日留下锅炉故障的“超勇”配合蚊炮船留守威海,自己再次带领“定远”、“镇远”、“致远”、“靖远”、“经远”、“来远”、“平远”、“广甲”、“广丙”、“扬威”十艘主力舰和“福龙”等鱼雷艇再次出巡。
然而让清廷没想到的是,此时日本海军却几乎倾巢出动,以“小鹰”等鱼雷艇为先导,本队、第一游击队、第二游击队、第三游击队的二十二艘军舰随后出发,直扑清廷认为“并非敌锋所指”,不需要加强防御的威海。
10日凌晨,先期抵达威海的日本鱼雷艇试图潜入威海湾。好在丁汝昌早有防备,巡逻小艇发现了日本鱼雷艇及时示警,各炮台和“超勇”等舰纷纷发射火箭照亮海面,并向可疑目标射击,日鱼雷艇只能仓皇撤退。第二天日本海军主力赶到,在和炮台一番炮战以后,看到无机可乘,只得撤回锚地。
日本海军进犯威海的消息传回北京以后,一时间引得京畿周围地区草木皆兵,旅顺、山海关、大沽口等地也纷纷报告有日舰出没。清廷担心京畿地区遭到日本海军攻击,急电李鸿章,命他调北洋水师立刻回防山海关,截击日舰。
随即惊魂未定的清廷干脆直接越过李鸿章给丁汝昌下旨:“威海、大连湾、烟台、旅顺等处,为北洋要隘,大沽门户,海军各舰应在此数处来回梭巡,严行扼守,不得远离”,将北洋水师牢牢锁死在了渤海湾内。
正在海洋岛一带巡弋试图找日舰决战的丁汝昌接到命令以后,只能匆匆率领舰队赶回威海,完成补给以后就在秦皇岛、山海关、旅顺、大沽等地寻找根本不存在的日舰,之后很长一段时间再未出海寻找日舰决战。
而更为悲催的是,此时清流早就忘了当初认为威海“并非敌锋所指”,不需要加强防范的说法,也忘了再三催逼北洋水师出海的事,反而认为丁汝昌率领舰队出海是为了躲避日本海军,因此纷纷再次上书弹劾丁汝昌出海避敌一事。8月26日,在清流的推动下,光绪正式发上谕革去丁汝昌北洋水师提督的职务。
如此荒诞的闹剧让在颐和园准备大寿的慈禧都觉得有些过了,最终亲自出面过问。加上李鸿章的上书辩护,光绪总算在9月1日收回成命,暂时免去了对丁汝昌的处罚,清流们也偃旗息鼓,消停了一阵。不过这场闹剧无疑还是对北洋水师上下的士气产生了极大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