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级保鲜膜竟然致癌?
近期,央视却曝光了一批夺命保鲜膜,结果显示,保鲜膜中竟含有很多有害成分。
这些有害化学物被人体吸收后,会造成严重伤害,甚至有可能会杀精致癌。
为何有毒的保鲜膜还能投入市场?来看看你家有没有这类保鲜膜?
本文信源来自官方媒体【北青网】等(链接附在文章末尾)。为提升文章可读性,细节可能存在润色,请理智阅读,仅供参考!
保鲜膜致癌?
根据央视《每周质量报告》显示,市面上流通的16种PVC保鲜膜中,竟有15种含有被明令禁止使用的塑化剂DEHA。
这种塑化剂可能引发一系列健康问题,从女性性早熟到男性不育,甚至可能致癌。
听到这里,不少观众恐怕已经开始翻箱倒柜,准备把家里的保鲜膜统统扔掉了。
然而,问题似乎比我们想象的还要严重。随着调查的深入,更多令人揪心的事实浮出水面。
有报道指出,市面上近七成的保鲜膜都含有塑化剂和双酚A等有害物质。
其中,最让人担心的就是聚氯乙烯(PVC)材质的保鲜膜。
一旦进入人体,它就会捣乱我们的内分泌系统,可能引发各种生育问题。
为了证实这个说法,有人做了个有趣的实验。
他们把一块熟食用保鲜膜包起来,然后放进冰箱冷藏24小时。
结果你猜怎么着?这块无辜的熟食里竟然检测出高达7.49mg/公斤的塑化剂!
这个数字把研究人员都吓了一跳。要知道,这可是在冰箱里啊,如果是在室温下,那结果岂不是更可怕?
听到这里,你是不是已经开始重新审视厨房里那卷貌似无害的保鲜膜了?
警惕身边潜在风险
央视的这则报道如同一颗重磅炸弹,在全国各地引发了一系列调查和行动。
各地记者和执法部门纷纷展开实地走访,揭露了不少触目惊心的事实。
在青岛,一位调查记者走访了市区内的十几家大小超市。在一家知名连锁超市的熟食区,他亲眼目睹工作人员用PVC保鲜膜包裹着刚出炉的烤鸡。
更令人震惊的是,当记者询问时,超市方面表示他们一直都是这样操作的,并不知道有什么问题。
这种情况在青岛并非个例,江苏镇江的情况也不容乐观。
市场监管局对4家大型超市进行突击检查,结果显示虽然3家超市已经更换了更安全的PE保鲜膜,但仍有1家超市的熟食区和水产区在使用PVC膜。
执法人员当场查获了大量未使用完的PVC保鲜膜卷,数量惊人。
事实上,早在2005年,国家质检总局就已经发布公告,明确禁止使用PVC保鲜膜直接包装肉食、熟食及油脂食品。
然而,时隔多年,这一问题不仅没有得到彻底解决,反而在一些地方愈演愈烈。
2016年,广州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对辖区内500家食品经营单位进行了专项检查。
结果显示,仍有近10%的单位存在使用不合格保鲜膜的问题。
其中,一家大型农贸市场的多个摊位被查获使用含有增塑剂的PVC保鲜膜包装生鲜食品,情节严重的摊主被吊销了经营许可证。
谨慎甄别
事实上,市面上的保鲜膜主要有四种材质:聚乙烯(PE)、聚氯乙烯(PVC)、聚偏二氯乙烯(PVDC)和聚甲基戊烯(PMP)。
其中,PE保鲜膜相对安全但不耐高温,PVDC和PMP保鲜膜耐高温可用于微波加热,而PVC保鲜膜则被认为是最危险的。
这些信息的公开,让消费者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购买习惯。许多人开始仔细查看产品标签,选择正规厂家生产的食品级产品。
例如,许多人习惯重复使用同一张保鲜膜,殊不知这可能导致细菌污染。
另外,用保鲜膜包裹香蕉、西红柿等会释放乙烯气体的水果蔬菜,反而会加速其腐败。
更令人担忧的是,一些人在蒸热食物时习惯覆盖一层保鲜膜,却不知这可能导致保鲜膜熔化并释放有害物质。
面对这些潜在的健康威胁,可降解的生物基保鲜膜、蜂蜡布等替代产品逐渐进入公众视野。
虽然这些替代品的价格相对较高,但考虑到其安全性和环保性,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开始选择这些产品。
同时,人们也开始注意避免用保鲜膜直接包裹热食或油腻食物,也不再将其用于高温加热。
然而,仅仅依靠消费者的自我保护是远远不够的。如何从源头上解决这个问题才是重点。
一些专家呼吁,应该加强对保鲜膜生产企业的监管,提高准入门槛,同时加大对违规企业的处罚力度。
一些地方政府甚至开展了专项整治行动,对市面上流通的保鲜膜进行抽检,并对不合格产品进行下架处理。
与此同时,一些有责任感的企业也开始主动淘汰PVC保鲜膜,转而生产更安全的PE或其他材质的保鲜膜。
然而,我们也不得不承认,仍有一些不法商家为了追求利润,继续生产和销售不合格的保鲜膜产品。这就需要监管部门加大执法力度,严厉打击违法行为。
结语:
作为消费者,我们需要提高警惕,学会辨别和选择安全的产品;
作为企业,应该坚守诚信经营的底线,将消费者的健康放在首位;
作为监管部门,则需要加强监管力度,建立更加完善的食品安全保障体系。
只有政府、企业和消费者三方共同努力,我们才能真正构建起一个安全、健康的食品环境。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