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心理特征可能在拥有自我意识的人类社会形成之前就已经进化出来了(The psychological trait may have evolved before self-conscious human societies formed)。
人的表现(Human performance)——无论是艺术的、学术的、社会的还是其他方面的——常常受到周围人群规模的影响。但我们并不是唯一会适应观众的物种(But we aren’t the only species that adjusts to an audience)。
根据最近的研究,我们的一些近亲动物也会存在同样的群体诱导(crowd-induced),会根据身边群体的规模而提升表现和表现受限。新的证据表明,这些天生的心理影响可以追溯到人类文化进化之前,人类文化重视声誉和权威。
众所周知,黑猩猩们内部会自己组织成一个存在等级的社会,但专家们此前对同伴对它们的情绪、行为和表现能力的影响程度持不同意见。
正如11月8日发表在《iSceince》杂志上的一项研究所揭示的那样,在某些社会情境下,即使是黑猩猩也容易受到“观众效应(audience effect)”的影响。
为了评估这种效应在黑猩猩身上的表现,日本京都大学的研究人员依赖于他们研究设施所处的相对独特的环境,对这一效应进行了研究。
在实验过程中,黑猩猩几乎每天都通过使用基于触摸屏的食物奖励实验与人类互动。正因为如此,研究小组给六只黑猩猩提供了三种不同的、基于数字的触摸屏任务,这些任务的复杂性和认知要求各不相同。
在第一个任务中,当屏幕上以相邻的顺序出现数字1-19后,黑猩猩需要依次触摸它们;
第二个任务中,再次要求黑猩猩按顺序选择数字,但前提是数字显示在屏幕上不同的位置;
而第三个任务是最难的,虽然这次也是要求黑猩猩按顺序选择数字。然而,这一次任务中,当该灵长类动物按下一个数字时,所有其他数字都会消失,这就要求黑猩猩快速记住数字实时出现的位置。
然后,研究人员分析了在六年的测试中收集的数千次灵长类动物的表现结果。
研究人员在审查数据时,发现了两个特别的趋势。随着实验同伴数量的增加,黑猩猩在最困难的任务上的平均表现有了“统计上显著的提高”。
但在最简单的任务中,当参与任务的黑猩猩知道附近站着更多黑猩猩或熟悉的人类时,黑猩猩的表现就会更差。
“我们的研究结果表明,人类对目击者和观众的关心程度可能并不局限于我们自己。”日本京都大学研究报告的合著者山本信弥(Shinya Yamamoto)在上周五的一份声明中说。
“如果黑猩猩在执行任务时也会特别注意周围的观众,那么我们有理由认为,这些以观众为基础的特征可能在我们类人猿谱系中出现以声誉为基础的社会之前就已经进化了。”
该研究的合著者Christen Lin补充说,虽然人们可能不会期望黑猩猩在意其他物种是否在观看它们执行任务,“事实上,它们似乎会受到人类观众的影响,甚至取决于任务的难度,这表明这种关系比我们最初预期的要复杂得多。”
研究小组指出,他们仍然不确定是什么神经机制触发了灵长类动物和人类的这些行为变化。尽管如此,他们还是希望对类人猿亲戚的进一步研究有朝一日能帮助更好地解释这些共同的、跨物种的经历或者心理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