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视距雷达显威:中国发现F22战机!美国仍不服:作战能力谁更强

特友自然 2024-09-08 17:14:44

南华早报报道,中国在海南建造的大型LARID 雷达成功观测到了金字塔、复活节岛上空大气层中的等离子泡。等离子泡对卫星的通信有影响,进而会对现代的战争造成十分重要的影响,包括美国在内,全球的主要军事强国都在研究如何规避或者利用等离子泡。但LARID 雷达并不能用于观测军用的目标。

然而,如果南华早报的报道只是如此也就罢了,但是南华早报专门提到,有关新闻表明,中国已经通过利用类似技术建造的巨型超视距雷达,发现过包括F22在内的战机。南华早报报道称,中国官方媒体报道,采用相似技术的超视距军用雷达在中国已经被军方广泛的采用并部署,并已经探测到包括F22在内的美军战机目标。F22可以说是目前隐身性能最强的五代机,连它都被观测到了,那么对于中国来说已经没有什么战机能躲避探测了。

此外,中国充分发挥了这些超视距雷达的作用,如055大型驱逐舰就配备了这样的雷达。言外之意就是055可能单独就能发现F22战机。更为恐怖的是,地面上的雷达设施供电才更加充足,很简单的道理,船只、飞机再大,其供能也不可能像陆地上,通过输电线路源源不断,可以堆起来更大规模的雷达。所以,在我们的近海,我们的探测能力应该是非常强的。

中国迎来技术大爆发,雷达技术已世界领先

近年来,关于中国雷达技术的快速进步,尤其是米波雷达和超视距雷达的讨论,引发了大量关注。中国在这一领域的崛起,成为全球雷达技术的领跑者。

米波雷达(Meter Wave Radar),顾名思义,采用较长的波长(1米至10米之间),属于超长波段雷达,主要优势在于对隐身飞机的探测能力。隐身技术的核心在于让飞机吸收和散射雷达波,以减少反射波的强度。传统的高频波雷达,如X波段和S波段雷达,由于波长较短,易被隐身材料吸收和散射,从而使隐身飞机难以被探测。但米波雷达波长较长,隐身飞机的吸波材料在米波雷达面前效果较差,这就使得米波雷达能够探测到隐身飞机。

关于中国米波雷达探测到F-22的报道广泛流传。据称,中国部署的米波雷达已经能够探测到美国F-22隐身战机的存在,尽管没有具体的公开细节。这一消息无疑增加了外界对中国雷达技术的兴趣和关注。米波雷达虽然在探测隐身目标方面具有优势,但其缺点在于分辨率低,不容易对目标进行精确锁定。然而,知道问题在哪里,就可以加以改进,使得米波雷达也可以应用于隐身战机的探测跟踪。

中国在信号处理技术和数据融合技术的发展迅速,解决了多种雷达终端的信号融合的问题,通过将米波雷达与其他频段的雷达(如X波段和S波段)相结合,并且通过多站点探测和信息融合,中国的米波雷达系统探测的准确性和精度都提升了。

超视距雷达(Over-the-Horizon Radar,简称OTHR)是一种能够超越地平线探测远距离目标的雷达技术,通常依赖电离层的反射作用,探测距离更远,可以覆盖上千公里,甚至跨越大陆进行探测。美国和苏联曾在冷战时期投入大量资源研发这一技术,然而中国的超视距雷达已经大规模投入使用,尤其是在南海和东海地区。中国的超视距雷达能够对远距离的海空目标进行监控,并且能够探测隐身飞机和巡航弹等低空飞行的目标。

米波雷达可以探测隐身目标,而超视距雷达则提供大范围的监控能力,这样的组合为中国提供了强大的战略优势。此外,超视距雷达还能应用于反导和反卫星作战中,为中国的反介入/区域拒止(A2/AD)战略提供支持。中国新一代装备,如055型驱逐舰、歼-20隐身战斗机,虽然在设计和研发时间上比美国的同类装备晚了许多,但却因此受益于最新技术,装备了同类型产品中技术是最先进的装备。

055型驱逐舰装备了多种先进雷达系统,包括S波段和X波段有源相控阵雷达(AESA),具备对海、空、天三维空间的全覆盖探测能力。相比之下,美国的“阿利·伯克”级驱逐舰虽然性能也很强,但其设计已经较为陈旧,部分技术更新较慢。歼-20战斗机同样是中国军事现代化的象征之一,采用了更新的隐身技术、雷达技术和信息化作战手段。歼-20装备的AESA雷达被认为能够与F-22和F-35的雷达系统相媲美,甚至在某些方面更为先进。而且相比美国的F-22战斗机,中国的歼-20由于是后期研发的产品,可以在设计中融入更多的现代化技术。

当然,雷达技术的进步也使得中国在电子战系统、数据链技术、目标探测和火控系统等方面的进展,也为其装备提供了强大的技术后盾。从一些实际的性能参数上分析,中国雷达技术,就算美国来了也要站一边,中国已经在多个方面赶上甚至超过了美国。

美军不服:中国实战经验少、体系化作战能力不足

尽管中国的雷达技术已经在很多方面的数据指标上超过了美国的雷达,但是美军依然认为,中国的实战经验少、体系化作战的能力不如美国。它们认为,美国在雷达技术领域积累了数十年的经验,尤其是在高精度雷达系统、信息处理和电子战方面。

美国的X波段和S波段雷达系统在全球范围内广泛部署,并且在与先进战斗机(如F-22、F-35)配合使用时,表现出了极强的作战能力。此外,美国在全球范围内部署了庞大的雷达网络,包括预警雷达、防御雷达等,能够对全球范围内的空中威胁进行探测和防御,美国的天基雷达技术、电子战对抗能力、以及信息化作战体系的整体建设都是雷达系统强大的支持。

它们认为,尽管中国发展的很快,可是由于发展的时间起点比较晚,过去建设的军用设施不足,不足以使中国在全球各个角落都能保证像在南海附近一样。美方认为,尽管中国在米波雷达和超视距雷达等技术上取得了突破,但在雷达系统的整体整合能力、全球部署和多维度作战能力上,与美国相比仍存在差距。美国的作战体系更加成熟,尤其是在数据链系统和信息化作战能力方面,这使得美国能够将雷达探测结果与其他作战单元无缝连接,形成更强大的作战效能。

美军的体系化作战能力是指其军事作战系统的整体协调性和集成化水平,依赖于其先进的作战平台、信息化系统、数据链网络以及全方位的情报支持,形成了强大的作战效能,其作战体系不仅包括先进的雷达探测技术,还包括全球范围内的战斗指挥与控制系统,系统的集成,使美国军方能够实时获取和分析大量的情报数据,从而在战斗中做出快速而精准的决策。

在南海,美国军方经常进行“自由航行”行动,以展示其在国际水域上的影响力。然而,尽管美国的作战体系在技术和理论上具有显著优势,但在南海的实际表现中,面对中国强大的防御和探测系统,显得有些局限。中国在南海建立了多座岛礁和军事设施,这些设施包括先进的雷达系统、防御系统、以及其他各种军事装备,使中国能够实现对南海水域的全面监控,形成了对美国等外部军事力量的有效威慑。

尽管美国在技术上具备一定优势,但在南海这样一个中国军事力量强大的区域,美军的体系化作战能力也遭遇了一些实际挑战。一方面,美国的作战体系需要依赖远程数据传输和信息共享,而中国的探测和防御系统对这些数据传输通道进行了严密的监控和封锁。

另一方面,美军在南海的“自由航行”行动往往需要面对中国的军事威慑。虽然这些行动旨在维护国际航行自由,但中国的强大防御体系使得美国的舰艇和飞机在执行这些任务时不得不保持较高的警惕,避免发生直接冲突或被拦截。这种情况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美军体系化作战能力的发挥。

中国在南海的战略布局不仅包括先进的探测和防御系统,还包括对海洋资源的控制和利用。中国在南海的军事建设是基于大陆和周边海岛的综合考虑,利用地理优势建立了强大的防御体系,不仅能够监测和防御外来威胁,还能为中国的海洋权益提供有效保护。中国在南海的军事设施建设具有显著的战略深度,能够有效地覆盖南海的主要航道和重要水域,使得中国能够对该区域进行全面控制。此外,中国的陆地和海岛上的军事基地也为其提供了充足的资源和支持,使得中国能够在南海保持长期的军事存在和威慑力。

虽然美国在军事技术和作战体系的整体整合能力上具备明显优势,但在南海这一中国军事力量强大的区域,其体系化作战能力在实际操作中面临诸多挑战。中国的强大防御系统和战略布局,使得美军在南海的行动受到限制。中国通过在南海的军事建设,弥补了自身发展起点较晚带来的不足,形成了对南海的有效控制与防御能力。因此,在南海的实际军事对抗中,美国的体系化作战能力未必能够完全发挥其在理论上的优势。

0 阅读:507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