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登基后对待兄弟们如何?顺治的儿子们在康熙朝结局又都如何?

小岛知风 2024-05-13 20:49:24

顺治十八年(1661年)正月,年仅24岁的清世祖顺治皇帝去世,遗诏册立第三子玄烨为皇太子,随即玄烨登基为康熙皇帝。

虽然顺治24岁就去世了,但是他生育子女并不少,他在去世时已经生育了八子六女共十四名子女,抛去夭折的孩子,在康熙继位时顺治还有六个儿子在世,分别是次子福全、三子康熙、五子常宁、六子奇绶、七子隆禧、八子永干。

别看顺治去世时他还有六个儿子在世,实际上他的第六子奇绶和第八子永干都没活到长大成人,奇绶5岁夭折,永干7岁夭折,所以康熙成年后真正要面对的是福全、常宁、隆禧三位兄弟,要知道皇家的兄弟关系向来残酷无情的,那么康熙继位之后对这些兄弟们又如何?

一代贤王福全

福全是康熙登基后在世的唯一哥哥,按照年纪他比康熙大了半岁,他是顺治的次子,顺治的两任皇后都没有生育子嗣,本来按照古代礼法传承是有嫡立嫡,无嫡立长,顺治由于没有嫡子,按照古代礼法应该是立年长之子继位,但是当初顺治的长子牛钮夭折,因此按照古代礼法的继承顺序顺治理应把皇位传给年纪较大一些的福全。

可是当时福全年纪也十分幼小,才不过9岁(虚岁),福全自幼身体就比较羸弱,而且他天生一只眼睛有残疾(可能是弱视或者天生失明),再有就是福全本人没有大志。顺治在临终前一年,曾考验福全和康熙的志向,问他们俩将来长大了有何志向。

福全回答:“愿为贤王”,而康熙则回答:“愿效法皇阿玛”,这一番对答之后,顺治就知道福全从小没有帝王之志,再加上康熙身体比较健康,得过天花而不死(天花病毒当时传播非常凶悍,得过后不死就能终身免疫),因此顺治临死前就和母亲孝庄太后商议让康熙继承了皇位。

不仅顺治喜爱康熙,孝庄也很喜爱康熙,因此孝庄也同意由康熙继位,就这样顺治去世之后,在孝庄的扶持下,康熙顺利继承了皇位,而福全则没能继位。

此后由于年纪相仿,福全一直与年幼的康熙一同学习生活并成长,所以两人兄弟感情十分深厚,兄弟二人从未因皇权有过隔阂。

纵观福全的一生,他算是清朝历史上野心最小、也最为宽厚的亲王,他的一生都在像他幼年时许下的“愿为贤王”的诺言实现,他一生文武双全,却没有架子,待人十分宽厚随和,从不在背后说他人一句坏话,即便这个人曾伤害过他。

所以康熙对哥哥福全是既敬重又喜爱,在福全14岁时,康熙就下旨册封他为裕亲王并参议朝政,他也就成了权力极大的议政王。

此后福全作为议政王,一直尽心尽力的辅佐康熙,在康熙初期的擒鳌拜、平三藩、收台湾以及征讨蒙古准噶尔部时,福全都出了很大的力,为康熙积极出谋划策。

尤其是征讨蒙古准噶尔部时,福全表现最为亮眼。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时,蒙古准噶尔部首领噶尔丹率军侵扰内蒙古地区,此前康熙由于先后平三藩和收台湾,国力损耗较大,对噶尔丹一直采取包容政策,致使噶尔丹做大做强,居然妄图侵占内蒙地区。

噶尔丹一旦侵占内蒙地区之后,那兵锋所至就会直接威胁京城,因此康熙忍无可忍,决定御驾亲征噶尔丹。

这一次征讨噶尔丹,康熙就决定打虎亲兄弟,带着哥哥福全和弟弟常宁一起上战场,于是康熙任命福全为抚远大将军,从古北口出击葛尔丹,任命常宁为安北大将军,从喜峰口出击葛尔丹,康熙本人则率领上三期精锐坐镇博洛和屯(今内蒙古正蓝旗南)居中策应哥哥和弟弟。

此次征讨噶尔丹以福全大获全胜收场,是他的人生高光时刻,也是他的政治生涯终结点。那么为何福全打胜了,反而成了他政治生涯的终点呢?

原来福全在击溃噶尔丹的军队后,由于他的军队粮草殆尽,他在没有请示康熙的情况下,擅自下令退军,不再继续追歼噶尔丹,甚至为此还和在军中的侄子即康熙的长子胤禔发生争执。

要知道福全以皇兄身份统军,还擅自做主撤军,这已经触犯了帝王的忌讳,而且由于他撤军,致使噶尔丹跑出了清军包围圈,所以这场仗虽然打胜了,但却让康熙很是恼火。

于是在福全班师回京后,康熙当众追责福全,胤禔也在这时候站出来指证福全擅自退军,性格老实厚道的福全面对弟弟的指责和侄子指证,他只能默默说了一句:“我复何言!”

福全这一句话就等于承认了所有责任,就这样康熙当众严厉地训斥了福全,还当场下旨宣布撤掉福全的参政议政资格,并把他交给兵部商议处理。兵部以为康熙要借着机会收拾哥哥了,于是给出处理结果,建议褫夺福全爵位将其圈禁起来。

康熙当然不是真想收拾福全,他只是借此敲打一下,因此他以感念福全曾为朝廷出力极大的份上,保留福全的亲王爵位,改为不疼不痒的罚俸三年了事。

此后康熙在第二次和第三次亲征噶尔丹时又特意带上福全,想让他将功折罪,直到噶尔丹被彻底攻灭后,康熙就恢复了福全参政议政的资格。

不过从此以后福全只挂着议政王的名头很少过问参与政务,他明白了手足亲情远抵不过皇权,因此他尽量少过问政务,以免引起康熙的猜忌,这样还能保全他与康熙之间的手足亲情。

在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初,福全患病,最初福全病的并不是很厉害,康熙还多次亲临裕亲王府探望他,后来康熙看他身体好转了,于是才离京巡视塞外,结果这次离别竟是天人永别。

康熙巡视塞外时期,福全突然病情加重并很快病危,康熙得知消息后,一面下旨要立刻返京,一面又让御医无论如何不能让福全去世,他必须要见到哥哥最后一眼。但是很可惜,他还是没能见到福全最后一面,福全终年51岁,在福全去世第三天他的御驾才赶回京城。

为此康熙在福全出殡当天亲自到裕亲王府扶棺,尤其是出殡时,康熙更是抚着棺材迟迟不肯松手,痛哭流涕不止,后来康熙哭得几欲昏阙,还是在大臣的搀扶下勉强帮福全扶棺出殡。

后来康熙给福全上谥号为“宪”,这个谥号在谥法中非常美好,谥法中讲究“文武双全,博学多才,宽厚随和曰宪”,这个谥号也很符合福全这一生帮助弟弟康熙开创盛世的事迹。

在福全去世后,康熙特意命人画了一幅他与福全并坐于桐荫之下的画像,此画像寓意着手足同老之意,画好之后,康熙一人独自对着画像怀念福全。

福全这一生性格温和宽厚,还知进退明得失,他在弟弟康熙需要他的时候积极出谋划策,为康熙盛世前期做出了不小贡献,后来他又能急流勇退,怕引起弟弟康熙猜忌,主动淡出政坛,与康熙的手足亲情能善始善终。

可以说福全的一生确实应了他“愿为一代贤王”的诺言,所以康熙才会对他是如此敬重和喜爱,两人之间的兄弟感情也非常深厚。

庸碌无为的常宁

常宁比康熙小了4岁,是他的五弟,顺治去世时,他只有四岁左右。在14岁时,他被康熙册封为恭亲王,区别于晚清时期的恭亲王奕䜣,他才是清朝历史上第一代恭亲王。

不过相比于哥哥福全和康熙,常宁就显得庸碌无为了,历史上对他的记载非常少,只记载了他与福全分两路统军讨伐噶尔丹,最后他听从了福全的指挥没有追歼噶尔丹而撤军,他和福全一同受罚,也是被罚俸三年,此后史料中就几乎没有关于他的记载了。

当常宁再次出现在史料中时,那是他的侄子雍正时期了,在《清世宗实录》中记载:朕叔恭亲王常宁,昔年受皇考友爱深恩,不知感激报效,因循懒惰,悠忽终身,此中外所知者。

雍正这意思就是说常宁曾深受康熙友爱器重,却不能报效国家,反而经常偷懒耍滑,所以不被康熙所喜爱。

当时常宁早已去世,雍正还能当众说出这番话批评他,足见不论是在哥哥康熙还是在侄子雍正眼里他都很不受喜爱。

而且从雍正对常宁的评价中能看出来,常宁是一个比较懒散的人,所以当康熙对他委以重任时,他不仅不能帮康熙出力,反而因懒散而辜负了康熙的信任,这也让他没有像福全那样受到康熙重用,以至于他的一生十分庸碌无为。

当然,康熙不喜爱归不喜爱,按照历史记载来看,他对常宁还算是可以了,并没有过分为难他,还是给予了常宁很高的爵位和待遇。

不过从常宁死后的待遇能看出来,他在康熙心目中远不及福全。常宁和福全同一年去世,他比福全还早死了半个多月,终年47岁。只不过他死的时候康熙只是亲自去祭奠一下完事,康熙表现的完全不像福全去世时那么悲痛,且丧礼远不如福全那么隆重。

福全去世后,他的儿子保泰本来按照清朝世袭递降的承袭爵位规矩,应该是要承袭郡王爵位,但是康熙特意破例让保泰不用降级承袭爵位,直接继承了裕亲王爵位。

而常宁去世后,他的儿子海善本应该降级承袭郡王爵位,但是由于海善跟常宁一样都是懒散之人,因此康熙也十分瞧不上海善,因此康熙又特意为海善破例,让他多降一级承袭了贝勒爵位。

就看康熙在哥哥和弟弟死后对他们的后人如此破例,只是这破例待遇简直就是两个极端,这就说明了在康熙心目中更敬重和喜爱哥哥福全,而常宁则不被他所喜。

常宁去世后,康熙连个谥号都没给他,可能常宁这一生太过于庸碌无为,康熙都不知道该用什么谥号来形容他了,所以索性就不给他谥号,省着自己费脑筋了。

相比于福全去世后,康熙整日对着画像怀念福全,常宁死后康熙几乎没在公开场合再提起过他,由此可见康熙与福全兄弟感情深厚,与常宁的兄弟关系就很一般了。

英年早逝的隆禧

隆禧是顺治第七子,也是顺治存活下来长大成人的儿子中最小的儿子,顺治去世时隆禧才一岁多点,因此康熙对这位幼弟是十分疼爱,在他14岁时就加封他为纯亲王。

虽然康熙对隆禧是关照有加,不过隆禧很短命,刚刚结婚不久就去世了,年仅19岁。隆禧去世后,康熙给他上谥号为“靖”,要知道隆禧仅19岁就去世了,康熙还给上了谥号,相比之下常宁都47岁才去世,康熙都不给上谥号,可见隆禧比常宁要更受康熙喜爱。

隆禧去世的时候,康熙表现的十分悲痛,为此罢朝三日。在隆禧去世时,正好他的嫡福晋尚佳氏怀有身孕,最终产下了遗腹子富尔祜伦,康熙为此十分高兴,认为弟弟终于有了子嗣后人,康熙特意命刚出生不久的富尔祜伦都不用降级直接承袭纯亲王爵位。

不过富尔祜伦也没福气,2岁的时候就夭折了,至此隆禧一脉彻底绝嗣,康熙也只能撤除了纯亲王一脉的封爵。从这些能看出来,隆禧很受康熙喜爱,如果他不是英年早逝,他会比常宁更受康熙喜爱和重用。

写在最后

由于康熙继位是得到顺治的和孝庄的认可,他的继位合理合法,比较平静且没有波澜,所以康熙继位之后在对待兄弟方面能保持了足够的亲情。

康熙继位之后他的三个兄弟都受到了很好很高的待遇,即便是最不受他待见的常宁都得以富贵善终,而他对待二哥福全的手足情深表现堪称古代帝王之典范。

因此顺治那些长大成人活下来的儿子们都得到了康熙的善待,康熙也算是中国历史上对待兄弟比较好,比较重视手足亲情的皇帝之一。

参考资料:《清史稿》、《清实录》

文/小岛知风

欢迎四海八方的朋友关注和点评!

0 阅读:858
评论列表
  • 2024-12-11 13:17

    康熙登基前有几个叔叔有机会登基,因为他是庶子,就有不少反对他登基的,那几个叔叔在康熙时期好像是亲王,并没有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