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与人之间的交流,都可能变成尬聊。
如果你明知道聊天对象是AI,会不会显得更加无聊呢?
把无聊变得有得聊,关键在于议题设置上。
《决战拜年之巅》切入的是过年亲戚聊天场景,时效性强,有得聊但很容易过期。
反观同期爆火的另一款AI聊天游戏《哄哄模拟器》,则从另一个视角切入:哄女友。
它的制作灵感源于开发者王登科与女友的争执。
产品设计模仿了各种吵架场景,其中不乏“帮女朋友拍的照片不好看”“忘记纪念日”等“高危事项”。
玩家需要在规定时间内,用高超的语言技巧哄好另一半。
事实上,这款游戏的路数,和许多恋爱养成类游戏差不多,只是自由度更高。
玩家需要在已经提供的话题中(也可以自行上传),选择一个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并在规定的回合之内,运用自己高超的语言技巧,成功挽回女朋友的心。
每个问题会设定一个初始的“原谅值”,AI会根据你的聊天内容动态评分,原谅值过低只能重开,而原谅值达到一定数值就意味着哄人成功。
一些网友就表示,这种游戏看似简单,实则太考验情商了。
一打开页面,满眼都是送命题。
于是,这款针对性极强的模拟经营类游戏,也在00后聚集的QQ空间中爆火。
由于QQ空间的帖子和QQ群的传播,一夜之间,哄哄模拟器的用户量就过万,最高峰时即时在线人数接近6万人,日活用户曾达10万人,之后有超过60万用户体验了这款产品。
当然,和《决战拜年之巅》一样,很快也就人气暴跌。
只是,很多人忽略了其跌落的另一面,即无论是《决战拜年之巅》还是《哄哄模拟器》,之所以没法长红,除了玩法单一外,还在于成本太高。
媒体报道称,在《哄哄模拟器》流量登顶同时,摆在王登科面前的还有一份高额账单:仅一个上午,调用GPT大模型的开销已达1300美元。
据他估算,若一整天用满GPT的使用限额,大约需要3000美元。
单是算力成本,每月至少需要支出60万元。
同样,人气更旺的《决战拜年之巅》,其成本花销从四位数拉升至五位数不过20分钟,这让其背后的团队不得不思考是否继续烧钱赚热度。
由此不难看出,和过去爆火的小游戏不同,AI聊天游戏除了爆火下的服务器压力导致成本增加外,还有一大笔AI费用,让其越火越亏。
显然,如果使用别人的AI来做自己的游戏,结果可能是要么不火而亏了开发成本,要么太火而亏得更多。
那么,如果是自有AI大模型,在忽略前期AI研发成本的前提下,会不会好一些呢?
答案则是:看表现。
如左医医疗大语言模型(左医GPT),就推出了一个名为《AI病人》的小游戏。
其最初设定是用来给医学生或者实习医生做职业陪伴,结果由于具有赛博问诊的能力,而让其快速出圈。
尽管,左医GPT在其官网上对自身的简介是提供拟人化AI医生问诊和问答、智能导诊、智能病历书写、结构化抽取、智能诊断、随访等AI能力。
但仅就这款《AI病人》的表现上看,则有些靠出丑来出圈的味道。
有玩家在谈及体验时称,AI病人的反应既真实又不真实。
如输入“医生我没胃口,吃不下饭。”却会得到:“吃麦当劳吗?”“来份巨无霸。”之类的无厘头回答。
于是,有测评就戏谑道:一个专业AI给人的感觉是介于人工智能与人工智(障)之间反复横跳……
也正因为这种反复横跳如此,才让其很快出圈,让大家图个乐子,并很快索然无味。
被玩坏了的AI聊天游戏,还能拥有未来吗?
大厂有话说。
刊载于《人民邮电报》2024年6月7日《乐游记》专栏402期
作者 张书乐,人民网、人民邮电报专栏作者,中经传媒智库专家,资深产业评论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