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网
在极不平凡的2020年,中国交出了一份“人民满意、世界瞩目、可以载入史册的答卷”。中国历来强调“治国有常,而 利民为本”。2020年,面对席卷全球的历史性危机,中国把大写的“人”深深镌刻在了年度记忆之中。 人们不会忘记,疫情蔓延时中国把民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不惜成本、不计代价集中患者、集中专家、集中资源、集中救治,珍视每一个生命,这才有了3个月左右本土疫情传播基本阻断,武汉保卫战、湖北保卫战取得决定性胜利的一刻。 中新社记者 张畅 摄 人们更不会忘记,当疫情给经济造成前所未有的冲击,工厂停工、商场停业、封城封港,中国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力度推出了一系列政策“急救包”。 从发行抗疫特别国债,上万亿元人民币新增财政资金直达市县基层,到允许资金链一时紧张的小微企业延期归还银行贷款本金和利息,再到把因疫情和患病陷入困境的人纳入救助范围,种种政策创新不啻为雪中送炭,实实在在解了民生之忧。 今年前11个月,中国城镇新增就业已达1099万人,全年目标任务超额完成,调查失业率从2月的6.2%下降到11月的5.2%;物价稳中有降,一度贵到令人感叹“吃不起”的猪肉,如今价格已比去年同期低了10%以上。 更难得的是,随着经济向好、就业稳定,全国人均可支配收入不降反增;去年年底还在绝对贫困线下挣扎的550多万人全部脱贫。 中新社记者 杨艳敏 摄 抽象的数字背后,是一个个对未来重拾希望和信心的人,一家家熬过疫情打击重新站起来的企业,千百万过上幸福安宁日子的家庭。正如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所指,在极不平凡的2020年,中国交出了一份“人民满意、世界瞩目、可以载入史册的答卷”。 这张承载了浓浓民生暖意的答卷不是意外,更不是偶然。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多次强调“民心是最大的政治”,“民生稳,人心就稳,社会就稳”,要求抓住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切实保障基本民生。“人民至上”理念,必然结出获得感、幸福感满满的果实。 这张有温度的答卷,将使未来中国经济复苏步伐更加稳健。 时下中国经济虽然在加快恢复元气,但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迟迟未能赶上去年水平,担当经济增长第一动力的消费复苏进度明显慢于出口和投资。 考虑到中国正在努力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加紧提振消费、形成强大国内市场对稳定经济增长、增强发展后劲都意义重大。 扩大内需的“密码”就藏在民生工作中。从稳定就业岗位、贫困人口脱贫释放出的巨大消费潜能,到城镇老旧小区改造激发的市场新需求,再到补齐教育、医疗、养老、育幼等行业短板带来的海量机遇,民生改善将为中国创造大量新的经济增长点,有效提振内需,提高长期增长潜力。 中新社发 莫钰 摄 明年中国将继续锚定基本民生这颗“定盘星”。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要促进就业,完善社保,优化收入分配结构,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并提出要把扩大消费同改善人民生活品质结合起来。 在疫情仍大规模流行,世界经济依然“寒气逼人”之际,中国作出的这一选择不仅将给本国民众送上融融暖意,也将使全球从中国国内市场不断壮大、经济稳步复苏中获得新的利好。 在即将到来的2021年,相信中国会将更多 充满温度的民生故事刻进新的年轮。
原标题:《2020年度记忆,中国刻下大写的“人”》
来源:中国新闻社
作者:李晓喻
编辑:朴丽娜
责编:宋方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