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投降,御前会议集体痛哭,大臣切腹,日军将领不想向中国投降

观今品古 2024-11-13 12:13:15

前言

自1937年“七七事变”的爆发,到1938年10月,在这一年多的时间里,先后攻占了北平、天津、上海、南京等一系列重要城市。

在这一过程中,日军耗费了大量的国力、军力,遂不得不采取“以战养战”的战略方针。

随着战线的不断拉长,尤其是太平洋战争的爆发,日本的局势愈发变得岌岌可危,也正是这种疯狂与贪婪,最终将其推向了失败的深渊。

1945年8月,在御前会议上,日本终于做出了“终战圣断”,与会的诸臣无一不痛哭流涕。

而在投降诏书发布的前后,更有数名大臣选择了切腹自杀,而在中国犯下累累罪行的“甲级战犯”却拒不投降,最终的结局令人咋舌。

御前会议上的集体痛哭

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本的局势愈发不利,它迫切地希望能尽快从中国战场抽身,将兵力投入到太平洋战场。

为此,日本先后展开了多次的“谋和活动”与中国谈判,不过均以失败告终。

即便败局已定,日本依然不甘心就此止步,转而寻求苏联的斡旋,希望借助外部力量扭转战局,当然这一尝试同样以失败告终。

1945年,美国先后于8月6日、9日向日本投放了两颗原子弹,广岛、长崎瞬间被夷为平地。

这一爆炸不仅震惊了日本,也震惊了世界,就在爆炸当晚,日本天皇裕仁便在地下防空洞召开了御前会议。

会上的意见,仍旧是尖锐对立,一部分人表示赞成,另一部分人则发出了“宁为玉碎,不为瓦全”誓死抗争到底的决心。

这时,天皇裕仁发话了:“照这样下去,日本民族和国家均将灭亡!”毕竟在重型武器装备面前,再怎么表明忠心,终是以卵击石罢了。

而美国这么做,无非就是在告诉日本,如果继续负隅顽抗的话,等待它的,只有灭亡。

当下,日本只有两条路可以选择,要么继续战斗,直至从地图的版块消失;要么选择投降,天皇当然选择后者。

当他做出投降的“圣断”时,会场上一片呜咽之声,第二天便向中、美、英、苏转达了接受《波茨坦公告》。

没多久,日本便收到了四国的答复,这时,日本再次坐不住了,表示反对联合国提出的各项条件,并不断地上奏天皇。

与此同时,美国将印有要求日本投降复文的传单利用飞机在日本各处散发,天皇暗感不妙,他意识到不能再这样拖下去了,于是便再次召开了御前会议。

大臣们声泪俱下地说不接受联合国的公告,并表示即使是全民皆兵,“一亿玉碎”,也要同对方抗争到底。

另一方则表示,必须接受公告,才能维护国体。双方就此争论不休,裕仁天皇当然是倾向于后者。

在发表讲话时,裕仁也时不时地擦着眼角的泪水,声音哽咽,时断时续,全场人员无一不掩面哭泣、放声大哭。

从这也不难看出,日本的投降选择,是无奈之举,他的国力、军力已经经不起消耗了,即使是想要战斗,也是有心无力。

裕仁宣读《终战诏书》

再者,美国的两颗原子弹的威力,除日本外,全世界都见识到了,日本不敢再拖下去了,也不敢赌美国有没有第三颗。

最终,日本在8月15日通过东京电台播放了天皇的“终战诏书”,宣布无条件投降。

反对投降,切腹自杀

实际上,在日本决定投降前夕,还发生了一起军事政变,史称“宫城事件”。

御前会议上,以陆军大臣阿南惟几、梅津、奉天为首的一方极力主张“本土决战”、“一亿玉碎”,他们不甘心失败,当然更不会接受投降。

最终,叛乱分子决定于1945年8月14日发动政变,控制政府。

不过,这场政变由于内部矛盾等种种原因未能成功,在天亮前就遭到了镇压,“终战诏书”如期发布。

在投降诏书发布前后,日本军内的许多军官难以忍受失败的耻辱,选择了自杀,他们在高呼“天皇陛下万岁”后,手持军刀,切腹自尽。

“切腹”最早起源于公元1156年,对于日本武士来说,“切腹自杀”是证明自己忠诚的方法,是最光荣的死法。

就拿日本陆军大臣阿南惟几来说,他的一生中,创造了两个“首次”。第一次“首次”,是在第三次的长沙会战中。

阿南惟几

在此之前,日军两次都未能攻占长沙,可阿南惟几偏要以此证明自己的军事能力。

他不顾他人给出的作战经验,只依靠自己所得到的情报信息,闷头参战,结果直接让“抗日战神”薛岳给他好好上了一课。

投入战斗后不久,日军便陷入了薛岳的“口袋阵”,死伤惨重,这次的战斗,是珍珠港事件爆发后盟军的首胜,因此阿南惟几也被成为“首次战败者”。

第二次“首次”,则是他的切腹自杀,成为了现役阁僚中第一个以这种方式结束生命的人。

上文也提到过了,阿南惟几是反对投降,支持“本土决战”的那一派,御前会议结束后,阿南惟几近乎绝望。

他明白日本败局已定,再怎么挣扎都只是徒劳无功,他将身边的侍从全部遣散。

拿出了纸、笔开始写遗言,他极尽地阐述了自己的忠心,表达了自己未能实现“一统天下”大业的愧疚;

并表示自己作为一名帝国的军人,无以为报,只好以死来弥补自己的罪过,还补充道:坚信神州不灭。(神州指日本帝国)

不一会儿,阿南惟几的内弟前来拜访,对于内弟的到来,阿南惟几并未掩饰自己,而是告知了自己即将切腹自杀的决心。

两人把盏对饮,席间阿南惟几不断地向其倾诉自己多年来的戎马生涯,而一旁的内弟只是静静聆听,对这自杀一举,并未劝阻。

临近佛晓之时,阿南惟几遣散了身边的所有人,将内弟安排在院门口把手,不许任何人进入。

阿南惟几拿出自己的军刀,刺入了自己的腹部,待这切腹自杀的程式完成后,阿南惟几看到自己仍旧活着。

“切腹自杀”主要是求其仪式、痛苦,切腹的方式一般是“一字型”或“十字型”,多数情况下,由介错人帮忙,实现最终死亡。

阿南惟几便拿出了匕首,寻找颈动脉,他的内弟见状,急忙上前,不过阿南惟几却拒绝了他的帮助,选择自己动手。

不过前后两次都未能死成,最终,在内弟的“帮助”下,他才得以解脱。

除此之外,还有杉山元、畑中健二、椎崎二郎等人,他们同样选择了饮弹、切腹等方式自杀。

被“无罪”释放的甲级战犯——冈村宁次

提起“冈村宁次”这个名字,想必大家都不会陌生,“济南惨案”、“三光”政策、“慰安妇”制度都是出自他手。

可就是这样一个被列为“甲级战犯”,在中国犯下罄竹难书罪行的人,最后却逃脱了制裁,这是怎么回事?

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发出了“终战诏书”,宣布投降,与此同时,蒋介石也在暗中搞起了小动作。

对于“战败投降”这个结局,冈村宁次自是不服气也不甘心的,但天皇的诏书已下,败局已成定局,他纵有万般不甘,也只能无奈接受。

就在这时,他收到了蒋介石发来的电报,电报中蒋介石以“以德报怨”的姿态,命他保持现有态势。

冈村宁次何等聪明,瞬间便领悟了蒋介石的深意,蒋介石意图独揽日本投降的大权,并借他之手来对付共产党。

冈村宁次立刻回电表示将完全遵循蒋介石的命令,并表示:“绝不负蒋委员长期望!”

中国战区的主官就是何应钦,何应钦本就是个亲日派,他与冈村宁次私交甚笃,两人早在日本士官学校就认识了。

因此,对于冈村宁次来说,这次受降仪式他并不担心,因为他知道有何应钦这个“老友”在暗中相助。

果然,在受降仪式上,冈村宁次不仅没有像其他战俘一样交出军刀,反而受到了何应钦的起身答礼,这一幕让在场的所有人都惊愕不已。

这一切,当然是蒋介石刻意安排的,他的目的,就是通过何应钦,来表示自己的“友好”、“亲近”,甚至蒋介石还专门会见了冈村宁次。

作为“头号战犯”的冈村宁次,死刑本是板上钉钉的事情。但在军事法庭上,蒋介石却设计了一系列为冈村宁次开脱的戏码。

这种肆意包庇的行径自然引起了全国人民的愤慨和抗议。迫于舆论的压力,蒋介石不得不再次将冈村宁次送上军事法庭。

但这一次的审判仍然是走个过场而已,目的是为了敷衍舆论和民众,受审结束后,蒋介石还专门将其安排在一处僻静的宅院里保护了起来。

当公审终于开庭时,冈村宁次的辩护律师却大放厥词,声称他是“中国的好友”,并大肆歌颂他的“功德”,建议法庭免除他的罪行。

这一荒谬的言论无疑是对历史的极大嘲讽和对数万冤魂的极大侮辱。

与此同时,东京审判已然结束,七名首要战犯被处以绞刑,得到了应有的惩罚;另一边,在中国军事法庭上,日本战犯冈村宁次却被宣判无罪释放。

这一结果让旁听席上的民众愤怒不已,他们纷纷涌向前方将冈村宁次团团围住大声怒骂。而冈村宁次则在这混乱之中趁机从后门溜走逃之夭夭。

几天后,冈村宁次便坐上了回乡的轮船,于1949年2月4日,抵达了横滨。

结语

蒋介石为了自身的政治利益,不惜包庇战争罪犯冈村宁次,这种行为不仅严重违背了国际法和人道主义精神,也损害了中国的国际形象和民族尊严。

冈村宁次在中国犯下的罪行罄竹难书,然而他却能逃脱制裁,这无疑是对受害者的极大不公,也是对历史记忆的极大侮辱。

我们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时刻警惕那些试图歪曲历史、美化罪犯的言论和行为。

正义或许会迟到,但永远不会缺席,虽然他逃脱了制裁,但历史会记住他的罪行,人民也不会忘记。

参考资料

1945,日本防空洞御前会议决定无条件投降. 世界知识

日本天皇说投降,34名日本将官听后剖腹自杀. 台海网

战争中的符号暴力——以二战时期日本军人切腹自杀为例. 日本问题研究

“头号战犯”冈村宁次被无罪开释内幕. 文史春秋

0 阅读: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