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周总理的身后事:殡葬工亲身进火化炉试验,骨灰分成四份抛洒

雪青爱历史 2024-11-02 13:50:40

1976年1 月8 日9时57分,周总理永远地离开了我们。如今,已经40余年。

犹记往昔,开国大典之际,飞机数量匮乏,正是您提出飞两遍。如今我们的飞机要多少有多少,再也不用飞两遍。

仍记得,当时你只是十二三岁的年纪,就已经喊出“要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口号,至今影响深远,振聋发聩。

周恩来总理生前的功绩人尽皆知,身后事却鲜少有人知晓。今天就来揭秘一下周总理的身后事,用这种特殊的方式缅怀我们最敬爱的人。

总理去世的消息公之于众后,全国人民陷入巨大的悲痛。大家最关心的就是总理的身后事如何处理,总理生前曾提出死后火化,不保留骨灰。因此治丧委员会在操办后事时格外的重视和谨慎,专程来到八宝山火化场询问和监督操作程序。

火化场的工人们也是日夜奋战,把准备用来火化的炉腔内部仔仔细细清理了很多遍。为了保证骨灰不掺杂任何“杂质”,工人们还专门做了一个新的火化炉,并买来了细毛刷子,只为后续更好的完成骨灰的清理和收集工作,可这时一个意料之外的问题,却难倒了在场众人。

周总理去世后,八宝山的工人提出了一个难题,怎么才能让火化的过程更平稳,没磕碰。

要知道,火化自动化的理念已经践行了几十年,既定程序一直是入尸车进入火化炉后,托住遗体的两块底板会自动翻转90°,遗体垂直落入炉内,坠落高度大约是33 公分。这33公分的摔落必然会导致一定的磕碰。

机器肯定是无法改进了,只能在人工操作时想办法。火化工成秉仕苦苦思索,终于咬牙决定冒险一试。他让工人们拿来一床厚褥子铺在入尸车上,自己则爬到了车板上,大家瞬间明白了,这是要活人进火化炉做实验啊!

虽然是从未做过的尝试,但为了敬爱的周总理能够安稳离开,大家都顾不得这些了,甚至有好几个工人还主动提出要自己进火化炉实验,成秉仕也是异常激动,但他还是决定自己亲自为周总理“试炉”。

为了让周总理走的更“安稳”,八宝山的职工成秉仕,决定亲自为总理“试炉”,他躺到了火化车板之后,两个火化工用力压住车板,缓慢打开,使车板像慢镜头一样慢慢翻转到90°。

成秉仕则随着身下的褥子缓缓滑进炉膛,平平稳稳地躺在了火化炉的炕面上,几乎没有任何的震动。看到这一幕在场的工人们都不禁热泪涟涟。

成秉仕之后,其他的工人们继续尝试,甚至还有女工也进行了实验。

等到下午,总理的遗体运抵八宝山小礼堂,大家同总理做了最后的告别后,按照之前的实验方式,他们平稳送走了总理的最后一程,在场众人的内心也涌起了深深的悲伤和不舍。

骨灰的收集工作非常顺利,按照总理生前的吩咐,骨灰被分为了四份抛洒。分别撒在了北京、密云水库、天津以及山东滨州的黄河入海口。

从此,周总理永远和祖国的山河连在了一起。

0 阅读: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