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萧克上将一生都保持着艰苦奋斗的作风。从建国初期的1952年进京,到2008年去世的整整56年里,萧克上将一直居住在组织分配给他的一所平房里,房子里的家具都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配发的,从此再也没有更换过。刚住进来的时候,房子就被鉴定为危房,组织派人进行维修,都被老将军拒绝。1976年唐山大地震,房子墙体出现大裂缝,成为了严重的危房,在不得已的情况下,老将军同意对房子进行维修,但条件是按照原有面积进行修建,不允许超出标准一平方米,超标多花一分钱他也不住。
萧克上将
二、萧克上将不仅严于律己,对家人也是严格要求,更是从来不用自己手中的权利为子女谋取私利。新中国成立以后,萧克唯一的儿子萧星华考上北京大学,大学毕业后被下放到湖南洞庭湖农场接受再教育,他从基层做起,成长为一名武警部队的师级干部,后授少将军衔。萧克的两个孙子萧云志、萧云松上学时期就过着简朴的生活,二人基本上没有穿过新衣服,都是捡父亲的旧衣服穿,他们老师一度认为他们家生活困难,甚至还要发动同学对他家捐款。萧云志、萧云松通过自己的努力,分别考上了天津大学、首都师范大学,萧云志大学毕业后成为电力系统的一名普通干部,萧云松则在北京一所中学任职。
萧克有一位侄孙叫作萧石英,由萧克抚养长大,成年后回到湖南嘉禾老家,萧克时常写信嘱咐他:“我参加革命是为了人民,而不是为了你们,在老家你绝不能打着我的招牌,麻烦当地政府。”萧石英回到家乡后一直在家务农,并兼职做代理诉讼,自食其力。
晚年萧克
三、萧克位列开国上将之首,他也是八路军六个正副师长中唯一没有被授元帅军衔的。八路军下辖三个师,分别是115师师长林彪、副师长聂荣臻,120师师长贺龙、副师长萧克,129师师长刘伯承 、副师长徐向前,这六位师长中只有萧克没有被授予元帅军衔。在红军时期,贺龙与萧克分别担任红二方面军的正副总指挥,从资历上来讲,萧克授元帅或者大将都是没问题的,但结果萧克却只被授上将军衔,这种原因是多方面的,评衔标准不只考虑资历和战功,还要照顾各方面军干部的相对平衡。还有一说萧克位列开国上将之首,是毛主席特意安排的,因为如此老资历的将领都只被授上将军衔,那些对自己军衔不满的将领也不好再说什么了,所以也就有了“粟裕镇大将、萧克镇上将”的说法。
1939年任120师副师长的萧克
四、萧克是一员儒将,堪称文武双全的典范,他的文学成就空前绝后,他的长篇小说《浴血罗霄》曾获得中国最高文学奖项茅盾文学奖。他的这篇小说开始创作于1937年,当时他正在红军部队之中,由于战事繁忙,他只能忙里偷闲的进行创作,历经两年多的时间,这部40万字的小说终于完成。然而由于相同的原因,小说直到1988年才正式出版,1991年获第三届茅盾文学奖。晚年萧克又主持编辑了《南昌起义》《秋收起义》等军史资料,创作了《萧克回忆录》《朱毛红军侧记》等纪实作品,主办了《炎黄春秋》杂志,萧克还领导了100多位学者,合力编写了巨著《中华文化通志》和《中国大百科全书》。
长篇小说《浴血罗霄》
五、萧克有两个哥哥,大哥萧克昌、二哥萧克允。1923年春,大哥萧克昌因为得罪了地主恶霸萧仁秋,被萧仁秋勾结官府以通匪为名杀害。为报仇,兄弟二人决定参军,不久二哥萧克允考入建国湘军军官学校,萧克则考入黄埔军校第四期。1927年兄弟二人一同参加了南昌起义,后在广东被敌人打散,不久萧克参加了湘南起义,萧克允则参加了毛主席领导的秋收起义,之后兄弟二人又都上了井冈山。萧克允凭借自己优秀的指挥才能担任红军第三师师长,1933年,萧克允在湖北省通山县一次反“围剿”战斗中壮烈牺牲,后被安葬在通城县大畈镇。建国后,萧克多次前往通山县寻找烈士墓地,但均未找到,2008年萧克带着遗憾去世。直到2014年6月,萧克之侄孙肖石英在当地政府的帮助下在大畈镇白泥村找到烈士遗骸,这不仅完成了萧克的遗愿,也使烈士得以被重新安葬。
萧克允烈士墓
六、南昌起义后,萧克的部队在潮汕被打散,萧克流落至广州街头,由于举目无亲,身上又囊空如洗,饿得受不了的萧克不得不放下尊严开始在街头乞讨。为此萧克还专门写了自述,在自述中他写道:“几个月前我还是一名北伐军的军官,由于时局变化,我不幸流落至广州街头,现在我肚子饿、身上冷,身染疾病又找不到工作,难道老天要绝我生路吗?请问这是谁的过错?这是我的过错,还是社会的过错?”萧克拿着自述到处给人看,不少人看了以后,都很同情他的遭遇,纷纷解囊相助,就这样萧克不仅解决了吃饭问题,还积攒下了路费,从而得以继续寻找党组织。
土地革命时期的萧克
七、萧克率领红六军团西征,揭开了中央红军长征的序幕。1928年,萧克率独立营来到井冈山,这也是第一支到达井冈山的湘南起义部队。在井冈山,萧克的军事才能很快就展现了出来,1930年萧克出任红四军第十二师师长,后改任独立五师师长,1932年,萧克被任命为红八军军长,成为湘赣苏区主力红军的最高军事首长,1933年6月,红八军改编为红六军团第十七师,萧克任师长。1934年,中央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利,中央作出红六军团率先撤离湘赣苏区向西转移的决定,不久萧克被任命为红六军团长,8月7日,红六军团九千多人由江西遂川出发,踏上了漫漫西征路,拉开了红军万里长征的序幕。
任红六军团长的萧克
八、萧克是红军历史上最年轻的方面军领导人。萧克率领红六军团西征后经浴血奋战,于1934年10月24日,在贵州黄木与贺龙的红二军团胜利会师。萧克率红六军团的此次西征历时八十多天,跨越敌境五千多里,冲破了敌人的重重围追堵截,探明了沿途敌情和民情,实际上起到了为中央红军主力长征先遣队的作用。红二、六军团会师以后,先后粉碎了国民党的两次“围剿”,湖南省主席何键被打乱了手脚,甚至给蒋介石拍电报说:“欲除朱毛,先除萧贺。”1935年11月19日,红二、六军团从湖南桑植出发,开始长征。1936年7月2日,红二、六军团在甘孜地区与红四方面军胜利会师。7月5日,中央电令红二、六军团组建红二方面军,贺龙为总指挥,年仅29岁的萧克为副总指挥,萧克成为红军历史上最年轻的方面军领导人。
萧克(左)与贺龙
九、萧克曾两唱“空城计”,指挥石家庄保卫战、智退国民党军。石家庄是人民军队解放的第一座大城市,1948年4月底,傅作义和阎锡山乘华北野战军正在进行晋中战役和察绥战役之机,派出重兵准备偷袭守备空虚的石家庄。为稳定人心,受命防守石家庄的萧克和市长柯庆施在晚饭后走上石家庄街头,边散步边与群众打招呼,敌人被迷惑,认为守军已有准备,便退了回去。1948年10月,傅作义企图再次偷袭石家庄,中央再次把保卫石家庄的重任交给萧克,在党中央、毛主席及各方支持、配合下,萧克决定再唱空城计。10月25日至30日,新华社连续发表毛主席的三篇电讯,公开揭露国民党军的偷袭阴谋,傅作义再次中招儿,他断定解放军早有防备,便又退了回去,国民党第二次偷袭再次以失败而告终。
1946年萧克(左三)与周恩来(左二)等在张家口合影
十、2008年萧克上将在北京逝世,享年102岁,他是少有的年过百岁的开国将军。萧克的妻子蹇先佛与贺龙的第一任妻子蹇先任是一对亲姐妹,姐妹俩被称为“长征中的姊妹花”,蹇先佛现仍健在,已108岁高龄。萧克和蹇先佛在结婚后,在长征路上生下长子,因为孩子出生在一处藏民放牧遗弃的土围子里,故取名“堡生”。红军走出草地后,有百姓看到衣衫褴褛的蹇先佛母子,便拿出十个锅盔(类似烧饼)换她怀里的孩子,蹇先佛边哭边摇头说:“给一百个我也不换!”就这样历尽千险万阻,蹇先佛带着孩子走完了漫漫长征路,但遗憾的是,抗战爆发后,萧堡生不幸死于日军的轰炸。
蹇先佛(左)与蹇先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