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可能有很多的想法,但是这些想法落地并不见得都有预期那么理想,改造或许就不可避免,这篇文章就来盘一盘那些成功的改造。
定开变持有期十多年前,曾经有一类叫做短期理财债券型基金的产品,火爆一时。当时在银行卖得很火,在那个阶段,这类产品还真挺有吸引力,比银行的定期理财要灵活不少,然后收益率也比较不错,尤其是7天、14天这样的产品,更是很难找得到对手。
后来市场诸多变化,短期理财债券型基金逐渐失去了产品竞争力,产品规模大幅萎缩,不少产品清盘或者“休眠”(暂停运作)。而且后来这类产品还要彻底退出历史舞台。
恰逢持有期逐渐盛行,相对于此前定开来说更加灵活,还尽可能保证规模的平稳,受到投资者和基金公司的欢迎。
有的暂停运作的短期理财债券基金就转型为持有期债券基金,重获新生!而债市的持续走牛,也给这类产品注入无限生机。
货币ETF增场外份额华宝添益货币ETF和银华日利货币ETF的巨大成功,吸引了不少基金公司跟风发行货币ETF,然而ETF的先发优势很大,想后来者居上并没有那么容易,再加上这个钱也不是很好赚,其他基金公司基本就放弃了当初的想法。
ETF产品成交不活跃,那自然买的人就少,规模少了,收益也难做,收益再不好更没有人稀罕,恶性循环后,大多数货币ETF都沦为迷你基金。
刚好采用摊余成本法的货币基金也绝版了,“老式”货币基金成为稀缺品种。而渠道的需求还挺大,比如说单只货币基金单日快速赎回限额1万元,那每多增加一只货币基金,限额就能提高1万元,多接入一些产品总归是好的。
货币ETF增加场外份额,一下子就带活了这些迷你基金。从一两亿甚至几千万的规模增长到现在百余亿甚至有希望大几百亿甚至上千亿。这个改造不得不说太成功了。
“爆改”灵活配置基金由于新股发行放缓、新股上升收益缩水,现在不少“打新基金”都面临转型的问题,其中不少都是灵活配置基金,也就是权益仓位0—95%的产品,这个类型现在也绝版了,不再新发,那么现存的这些灵活配置基金就是稀缺资源。
如果有定制产品的机构退出,希望基金公司尽量别清盘,保留下这些稀缺资源,千万不要出现当年中型基金公司竟然把旗下唯一的货币基金都给清盘的案例。
产品设计是灵活的,定位则可以是相对稳定的,现在有很多的方式把定位,包括策略和风格传递给潜在的投资者。灵活的投资范围,可以设计出很多稀缺的公募产品。
比如说最近场内很火的30年国债ETF,灵活配置基金就可以来做一个场外版本,正好场外还没有30年国债ETF联接,发新产品还需要时间。再比如说一些发不了指数基金的指数(主要是成分股凑不齐30个的)或者特别细分的行业,也可以通过灵活配置基金来搞定。
就最近的行情而言,我想不少人对于人工智能、云计算之类的指数是不满意的,会觉得略显简单,把握不住行情主线,这样的需求也是很值得关注的。
迷你基金的确是包袱,化解这些包袱可能还需要更多的创意,树挪死,基改活,期待能有更多成功的改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