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网上有一种观点:青岛学区房,卒于2024年。
事实是否如此呢,今天来具体分析。
01 全是名校
8月7日,崂山区举行教育集团集群发展签约仪式。
在这次仪式上,崂山区第二实验小学教育集团与东泰小学;第三实验小学与登瀛小学;华师大附属青岛学校合肥路小学与晓望小学;青岛大学附属实验学校教育集团与石老人小学;麦岛中学教育集团与宁真海尔希望小学、崂山十中;崂山七中教育集团与中韩小学、凤凰台小学;青大附中崂山学校与张村河小学、辽阳东路小学进行集群发展集中签约。
签约后,后面的学校多会变成前面名校的分校、校区或者是对口帮扶。
换言之,崂山几乎所有的学校都成名校了,都与名校沾边了,那么名校、优质学校的概念还会存在吗?学区房还存在吗?
毕竟,崂山区的下一步目标是“崂山区将深入推进集团化办学,实现教育集团集群发展100%全覆盖”。
其实,搞这种集团化办学的不止崂山区,整个青岛都在搞,要么给加个大名头,要么与名校集团化办学。
就在崂山签约仪式之前的几天,河西小学整体引入青岛二中教育集团,中车四方智汇港规划学校纳入青岛第二实验初中教育集团,大健康产业园九年一贯学校纳入青岛启元教育集团,铜川路中学拟引入青岛一中教育集团,青钢片区九年一贯制学校由青岛五十八中托管合作办学。
另一方面,像青岛的市级实验初中已经达到了12个:
市级实验小学达到了15个:
青岛实验初中的分校达到了4个:
39中的分校或校区达到了3个:
此外,青岛已遍布教育集团,像58中教育集团、二中教育集团、二实验初中教育集团、台东六路小学教育集团、二十六中教育集团、德县路小学教育集团等等,每个名校后面都跟着数个分校、校区。
青岛的这种集团化办学方式,在今年3月份曾经登上过人民日报,可见是受到上面认可的。
根据人民日报的报道,2021年以来青岛市新建94所学校,其中66所参与集团化办学。
根据以前的报道,截至2023年上半年,青岛中小学教育集团达到165个,覆盖率达到66%。
而到了2023年10月份,媒体报道的青岛教育集团覆盖率已经上升到70%。
遍地是集团化办学,遍地是名校,难道青岛的学区房真的要卒于2024年?
02 学生逐年减少
比集团化办学影响更大的是,新出生孩子的逐年减少。
2016-2017的二胎高峰期之后,青岛新出生人口就开始锐减:
除了本土新出生人口的减少外,青岛从外地吸引人口的数量也在快速下降:
一年级是6周岁上学,那么新出生人口和外来人口减少的影响,将在2028年之前凸显。
虽然现在青岛的诸多名校还在发布学位预警:
但这种预警主要是因为前两年二胎高峰期招鼓了,1-3年级的学生把学校大部分的教室给占了,后面就只能通过预警来减少入学学生。
等到这一波二胎高峰期的孩子进入初中后,就把学位给空出来了,也就不用再预警了,时间大约是2029年左右。
到了那时候,一年级入学孩子少了,在校生也少了,现在看着拥挤不堪的小学校园也宽松了,还会有学区和学区房的概念吗?
基于这种理论,学区房似乎也要卒了。
03 会减弱不会消失
我们先来思考为什么会产生学区房。
首先,之所以产生学区房,是因为学校与房子挂钩。小学要就近入学,会划定学区范围,优质学校只招收划片范围内有户口和房产证的孩子。
这就导致,你要想上好学校,就得买房落户,学区房由此诞生。
其次,是学校之间有差别,有优劣之分。大家都有着寻优逐劣的思想,既然有好学校,有差学校,谁不想上好学校。
是不是好学校的指标,在于能不能上一个好高中,进而上一个好大学。
而幼升小、小升初是不需要考试的,中考、高考则只看成绩。这里就把压力给了初中,普高率高的、上优质高中率高的,就是好初中;好初中对应的小学,就是好小学。这也是学区主要看初中的原因。
因此,只要中考还在高职分流,只要中考、高考还要考试、还要看成绩,只要学校和房产证、户口还挂钩,学区房就不会消失。
但随着集团化办学、新出生人口减少,学区会逐渐弱化,这是一定存在的。在这个过程中,不排除一些优质学区的消失,和一些新优质学区的诞生,不过总的优质学区数量是会减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