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1年1月4日,是知名作家三毛去世的日子。
三毛曾是台湾最风靡的作家,她的书从来都是畅销无比,甚至还会卖断货,社会大众,对三毛的普遍认可度,相当之高。
三毛的早期文字,往往透露出对世界的好奇,和对自由随性的向往,她古灵精怪的性格,吸引了一众读者欣赏。
到了后期,三毛的文笔,却以一种近乎绝望的阴郁展现,不是在诉说世间的悲痛,就是在探寻人生的意义。
这样的转变,离不开一个男人——荷西。
荷西和三毛究竟发生了什么?能让三毛如此难受?三毛又是一个怎样的人呢?
陈平的成长史三毛是陈平的笔名,而她本来的名字,却叫陈懋平。
之所以改成陈平,是因为三毛认为“懋”太难写,太过于麻烦,可以看出三毛的随性和自由,是从小就有的。
1943年,三毛出生在一个中产家庭,算不上大富大贵,也算得上是比上不足,比下有余了。
随着父母搬迁到了台北定居。
与书中文字不同的是,三毛在小说中,表现出来的,是一个古灵精怪 、活泼生动的女子,但在现实中,却恰恰相反。
三毛从小到大,都是一个性格内向,又有一些“奇奇怪怪”的女孩子,在其他女孩都争先抢后做“公主”的时候,三毛却对捡垃圾情有独钟。
三毛认为。每一件捡到的“宝贝”都是一段故事,并且,这些“宝贝”都是最特别,且独一无二的。
最悲催的是,应试教育中,三毛是最不讨老师喜欢的孩子,因为她的想法太多,又太不“规矩”,老师们总是经常针对她。
在过去,台湾的应试教育,会体罚孩子,更过分的,还有人格侮辱。
三毛在回忆中,把在学校的日子,描绘得十分有代入感,让读者都感到压迫和窒息,在学校时,老师给出作文以“我的志愿”为主题。
三毛如实地写下了“拾荒人”的梦想,却被老师,狠狠地痛批了一番,还强行改成了“医生”,这样的事情,在学校每天都在上演。
老师还曾因为冲突,对三毛人格侮辱,用毛笔在三毛的脸上画了大鸭蛋。
三毛再也受不了在学校的日子,于是就开始了逃学。
虽然,三毛讨厌上学,却十分喜欢看书,她在逃学的时间里,找到了一片安静的墓园,在墓园中,三毛可以沉浸在书的海洋中。
时间一长,三毛的父母再也看不下去了,给她报名了顾福生的美术课,这让三毛在文学之外,打开了第二道热爱的大门。
顾福生见三毛的文笔十分细腻动人,就主动帮助三毛投稿了杂志。
文章的出版,让三毛看见了生活的另一种可能,她本就文笔出众,顾福生的鼓励,也让她在以后的生活中,再也离不开写字。
1964年,三毛成为了大学哲学系的旁听生,虽然没有别的同学,上学时间长,但是三毛还是能将课堂上的内容,全部消化吸收进去。
大学生活中,三毛遇见了人生的初恋梁光明,梁光明就像是小说中的男主角,才华横溢,让三毛无比痴狂。
到了毕业季,三毛就热烈地表达,想要和梁光明组成家庭的愿望。
但是,梁光明却实在接受不了三毛的热情,选择和她分手了,这让三毛伤心不已,也正是这一个契机,让三毛踏上了“流浪”之路。
1967年,三毛前往西班牙留学,异国他乡的生活中,三毛又会迸发出什么样的火花呢?
三毛流浪记刚刚来到西班牙的三毛,对这里的一切都很好奇。
一开始,三毛住在一个女生公寓中,里面差不多全是来自各国的女孩子,三毛谨记着出国前母亲的教导,要低头做人,凡事多忍让。
三毛明白母亲的良苦用心,所以在一开始时,三毛搭建了一个自用衣柜,女孩子们都十分羡慕三毛的衣服很多。
三毛毫不吝啬地,将衣服借给女孩子们穿,每天早上还会用卷棒,帮女孩子们烫头发。
久而久之,公寓里的女孩子,都将三毛视作“仆人”,会用命令的语气叫三毛烫头发,会让本就干净整齐的衣柜,变得乱七八糟,三毛的衣服,随便穿,随便拿,基本上不会过问三毛的意见。
对此,三毛依然听从母亲的教导,对这些人忍让着。
最后,三毛实在忍不住,把一个在她衣柜里乱翻的女孩子,狠狠地打了,甚至还把衣柜拆下来用作武器,对其他看热闹的女生也没放过。
平日里,使唤三毛、偷东西的等等人,都受到了教训。
从那次以后,三毛在公寓中的地位,也变化极大。
公寓中的女生,不仅不会再将三毛视为“仆人”,甚至有时还要看她的脸色说话。
这让三毛,明白了在外生活的第一准则,不要让别人认为,你很软弱,不要忍让别人,这样会让别人更加尊重你,因为知道你不好惹。
同时,三毛的桃花运也随之而来,众多的男性,都喜欢三毛的古灵精怪,欣赏三毛的性格和才华。
追求者其中,还有一个高三的学生,名叫荷西。
三毛起初嫌弃他的年龄太小,要比三毛小上六岁,于是,面对河西的追求,三毛置之不理,但是,三毛早在心里,对这个阳光的大男孩动了心。
在马德里冬天的夜晚,室外的雪花纷纷飘落,路灯下的一对男女倒映出影子,正是荷西和三毛。
三毛说出自己即将离开的消息,同时也拒绝了荷西的喜欢,但荷西却留下保证,说:“等我上完大学,再服完兵役,我就会向你求婚。”
三毛只当荷西的保证,是年少冲动的,并不会真的履行承诺。
所以三毛头也不回地走了,只留在原地的荷西,一遍一遍的喊着:“echo再见,echo再见......”
1970年,三毛结束了多地留学,回到了中国台湾。
在家乡期间,三毛认识了一位德国教授。
这位德国教授,为人成熟沉稳,对待三毛也是十分贴心,两个人很快就走到了谈婚论嫁的地步,眼看着三毛期待的幸福生活就要来了,但却发生了意想不到的事情。
三毛的未婚夫,在订婚后不久就意外猝死了。
对于三毛来说,爱情就是寻找灵魂上的伴侣,如果失去了灵魂上的伴侣,那就相当于生命被夺去了一半。
这样的感受,让三毛痛苦不已,还曾经一度想要自杀。
为了缓解自己的伤心痛苦,三毛重新来到了西班牙,她也早就忘记了和荷西的六年之约,荷西和三毛这次遇见了吗?三毛走出伤心了吗?
做永远的自由鸟刚刚回到西班牙,朋友就邀请三毛到家里做客。
到了朋友家中,没等三毛反应过来,就有一个大胡子男人一把将她抱起,嘴里不停说着:“echo我找你好久!”
三毛这才想起,六年前的那个青涩的男孩,现在已经成长为一个健壮的男人,脸上还蓄起了胡子。
就这样,三毛很快就在荷西的 安慰下,走出了丧夫的阴霾,和荷西一块儿谈起了恋爱,荷西对三毛,依然表现得十分眷恋。
1973年,三毛在阅读《美国地理杂志》的时候,被撒哈拉沙漠的景观和人文,深深地吸引住了。
三毛一直都是肆意而为的性格,二话不说,就准备好了去撒哈拉沙漠的行程,但最令她惊喜的是,荷西也早已准备好了。
甚至,荷西要比三毛还快速地,在撒哈拉沙漠附近找到了工作,这让三毛十分感动,认为自己找到了真正的灵魂伴侣。
来到撒哈拉沙漠以后,三毛很快就与荷西结婚定居在沙漠中了。
在撒哈拉沙漠的生活,三毛过得十分快乐,虽然那算不上富庶,但三毛更加注重精神生活,与世上最爱的男人在一起,还有如此的良辰美景,让三毛的生活得到满足。
1976年,三毛出版了她的第一个散文集《撒哈拉的故事》,讲述了自己在撒哈拉生活的故事,文章生动有趣,一经售卖,就收到了很多人的欢迎,还被称为“初代文艺青年”。
散文中,讲述了很多不为人知的撒哈拉故事,也让三毛一炮而红。
同年,三毛随着丈夫,去到了加纳利群岛生活。
荷西找到了一份高薪的工作,但需要他穿上潜水服,深入海底,不免有些危险,但是为了家庭,荷西还是选择了这份工作。
期间,荷西为了训练潜水,独自返回了西班牙,回来后却说自己对另外一个人产生了情愫,三毛思虑很久,决定返回台湾一年,如果荷西两人相处得好,她会退出。
而荷西认为,还是需要三毛,她也会第一时间出现,但若果三个人真诚以待,也可以好好相处下去。
这样无法让人接受的事情,在三毛这里一定也是痛苦的,但是她因为爱荷西,所以选择了别人不能接受的处理方法。
很多人说三毛是“恋爱脑”,但她却认为,移情或者是同时爱上两个人,都是人性中常见的问题,甚至这就像是一种心理本能。
最后,荷西依然选择留在三毛身边,这不仅是习惯,更是因为灵魂上的相互依赖。
1979年,荷西工作时,溺水身亡,三毛的世界和文章中,就只剩下了孤独和慌张,再没有过那样幸福的时刻了。
丧夫的三毛,多次选择自伤,但都被人救了下来,最后三毛的父母恳求,她才答应,以后再也不会寻短见。
1991年,三毛依然选择了自缢,她用尼龙丝袜把自己吊了起来,结束了自己的一生。
三毛在书中曾说过:“我的人生没有遗憾,甚至要比一些活了一辈子的人,还要精彩!”,而三毛精彩的一生,造就了她生动的灵魂,时至今日,三毛女士依然是年轻一辈的精神领路人,让更多的人,活出了自己的精彩人生!
结语三毛的一生,可以用波澜壮阔来形容。
她为情而活的性格特点,也被现代世人所诟病过,但是通过她的文章,可以看出,她并不是这个所谓的“恋爱脑”,她只是对于情感的捕捉过于敏感。
这些敏感,也让她的文章更加生动多彩,生活多倍的痛苦,也同样多倍的心腹,这样一个极致的生活,让三毛既享受,又难受。
三毛的去世,也让她增添了一丝神秘色彩。
从三毛的散文中,可以感觉到三毛异于常人的想法,和她的精神疾病。
虽说是精神疾病,但也让她,能从另一个角度看世界,让读者感到十分新奇。
一直到今天,三毛在文学界的地位,依然不能够被撼动,三毛的自由精神,也铭记在每一个读者的心里!
如果你是三毛,会做出不一样的选择吗?
作者:梁子编辑:梁子参考文献:方莹.“诗意”与“失意”—论三毛创作的精神内核[J].青年文学家,2023,(23):69-71.子太.三毛:流浪远方,寻觅自由与爱[J].今日中学生,2022,(29):18-21.由于平台规则,只有当您与我有更多互动的时候,才会被认定为铁粉。如果您喜欢我的文章,可以点个“关注”,成为铁粉后能第一时间收到文章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