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武术的身法

顺江聊武术 2024-04-03 03:03:57

谈到传统武术的身法,几乎各门派都差不多,都有立身中正,虚灵顶劲,沉肩坠肘,含胸拔背,气沉丹田,撑筋拔骨等。

这些都是对身体各部分的具体要求,当然更加细腻的提肛,舌抵上腭,松腰落胯,圆裆扣膝,足趾抓地等。

这些也是对身体更细腻的要求,然而学习传统武术,有一个无法避开的话题,就是内气,上面讲的那些身法和内气的关系是什么呢?

是内气决定身法,还是身法决定内气,一般人会认为,身正则气直,气以直养而无害,所以身法为主,气为从,调身就是练气。

太极拳给出的答案:“意气君来骨肉臣”,就是意气为主,骨肉为从,形意拳也认为土生四德,这个土对应中医的脾,在精神层面就是意,看来也是“意气君来骨肉臣”的另一种说法罢了。

更有一些好事者,歪解拳谱,认为意气君来骨肉臣的臣是下沉的意思,代表练拳要有沉劲,这种解释,对还是不对呢?

我们可以举一个例子,很多人沉肩总是做不好,尝尝嘴里说沉肩,身体却是耸肩,或者塌肩,耸肩则有拙力,塌肩则无整劲,唯有沉肩,最为合理。

要做好沉肩,我们只要腰胯松掉,则肩自然能沉下去,因为腰胯的肩的根,然而这种方法用于静态的拳架,当然有用。

一旦拳动起来,腰胯又是劲的主宰,核心一放,则肩膀也就塌了下来,在动态中,调腰胯而沉肩的办法,就不好用啦。

如果我们学过内气的应用,只要丹田气往下一沉,腹腔的内脏一松,横膈膜也会放松,进而胸腔出现内在的空,压强降低,肩膀自然能沉能聚。

当我们体验到肩膀的真松,真沉,真聚以后,我们可以体验一下四梢,我们发现只要腹腔里面向下一沉,上轻下重的格局出现,头发,牙齿,指甲,舌头在那个向下的坠力作用下,自然而然的出现冲冠,摧齿,透骨,断筋的体验。

我们举这两个例子,是想证明,内气为君,为阳,古人的拳谱说的真实不虚,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内气是内家拳的魂,内气练对了,那些分离的身法,自然会聚在一起,合成一个整劲。

再来看太极拳的“立身中正”,这句话应该来源于心意拳拳谱,十法摘要里面的一句话,身法以“中平为宜,正直为妙”。

这里的中平就是“心平气和”,就是内在要“腹内松静气腾然”,这里的正直讲的是骨法,只有我们的骨骼正直,我们气才能平,内家拳的练习,骨法不对,形同盲人摸象。

当我们有了“骨气”以后,我们才能研究动静,身法的动静,以“起落收纵”为静,以“进退反侧”为动。

起落为静中静,指内气的起落,收纵为静中动,指外形的收纵,缩展,开合;进退为动中静,讲直线进攻,反侧为动中动,讲三角步进攻,侧门进攻。

中国传统武术,外家拳提升我们身体的本能,通过刻苦的训练,提升我们的速度,力量,柔韧等,内家拳提升的是我们身体的功能,让我们的身体更加有活力,代谢更加稳健。

传统武术的训练方式,一句话就说完啦,那就是“内练一口气,外练筋骨皮”,一口气提升我们身体的功能,筋骨皮提升我们身体的本能,都不能偏废,这也许就是拳术里面的“中庸之道”吧。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