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经历了十二年的禁止集邮阶段(1966—1978)。销毁了大量原本就稀少的老票,规定邮票只能通信使用。这就导致了中国老邮票存世量极少,它们是永远值得收藏的。1966年6月《集邮》杂志第125期告读者:“因全力参加文化大革命运动”暂时停刊(1980年1月《集邮》杂志复刊);8月中国集邮公司停业。1967年8月1日邮电部军事管制委员会进驻。1968年5月12日撤销邮票发行局、人民邮电出版社。 1969年1月1日全国邮政部门停办集邮业务。1971年8月13日国务院批准交通部恢复邮票出口业务,成立中国邮票出口公司,归属北京市邮政局管理。1972年1月1日中国邮票出口公司开业,只对外国人营业。
1968年9月27日,中央宣传工作会议上无端指责邮票发行和集邮工作,邮电部军管会执行了一系列的限制集邮措施。认为集邮就是投机倒把,国际上有人利用集邮搞特务活动。否定集邮,就否定了历史邮票收藏的价值。1969年邮电部军管会在清理邮票档案时,发现了大量的清代和民国邮票,认为不但没有保存价值,而且应该尽快消除“流毒”。 10月,邮电部军管会抽调专门人员,对邮票发行局局库房进行清点,10月23日完成清查,并造册登记。后经审定, 被销毁的邮票主要包括:
一.清代发行的邮票,包括海关大龙(薄纸、阔边、厚纸)、海关小龙、万寿纪念、红印花原票等23种面值。每种留少量(一枚贴册保存,一枚送中国历史博物馆保存),其余销毁。
二. 民国邮票,每种留少量,其余销毁。包括清代蟠龙加盖“临时中立”,加盖“中华民国临时中立”,北京新版帆船等92种邮票。
三. 解放区邮票,全部归档,不销毁,但以反动邮票为底票的加盖邮票要销毁。利用民国邮票和伪满洲国邮票的加盖改值邮票全部销毁。
四. 新中国邮票,除规定的107种可以发售外,其余的留少量作为档案资料,其余的全部销毁。包括纪94梅兰芳舞台艺术(借古讽今,攻击三面旗帜,反对江青领导的戏曲革命),纪93杜甫诞生1250周年,以及未发行的特62“京剧脸谱”,还有一些邮票效果图,印刷原版也都销毁,邮政档案遭到前所未有的严重破坏。
五. 外国邮票和伪满洲国邮票,每种留少量作为历史资料,其余尽数销毁。
销毁邮票的时间集中在1969年至1971年,开始用卡车运到造纸厂化纸浆,但有的邮票有背胶,造纸厂不愿意接收。后来改为在北京邮票厂锅炉房烧毁,担心从烟囱中飞出,改在邮票厂院内搭炉子烧毁。
疑似后来制作
疑似后来制作
这类“实寄封”无论是时代背景、文字翻译、销戳时间,都疑似是后来制作的“集邮品”。特别是文字打印的字体,有的物件完全就是现代电脑版。
现在邮市上,特别是拍卖圈中有许多特殊年代里的“集邮品”疑似后来制作。一些投资或投机者趋之若鹜、沾沾自喜。殊不知,康熙、光绪期仿前明的瓷器,让人喜爱却不是原作。
谙知邮史者则无惧。
珠海市民胥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