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全力加大高中阶段学位供给,高中阶段学位供给率达到100%

怀莲评社会 2024-11-11 13:32:56

山东作为教育大省,一直致力于提升教育质量,加快建设教育强省。为实现这一目标,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印发了《山东省构建优质均衡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实施方案》。该方案以公益普惠和优质均衡为基本方向,旨在提升基本公共教育服务标准化、专业化、法治化建设水平。

在这个大背景下,山东明确了到 2027 年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60% 以上的县(市、区)达到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水平;到 2030 年,优质均衡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全面建立,所有县(市、区)均达到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水平,市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程度显著提升。这一目标的确定,为山东教育的未来发展指明了方向。

方案的实施,将有力推动山东教育事业的全面发展。通过优化学校规划布局、全面改善办学条件、均衡教师资源配置等措施,加快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同时,大力提高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水平,统筹做好面向学生的其他基本公共服务,发展普惠性非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为学生提供更加优质、公平的教育环境。

二、加大供给之举措

(一)优化布局强基础

山东在构建优质均衡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过程中,按程序适当整合小、散、弱的乡村小规模学校或教学点。这一举措旨在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办好乡镇寄宿制学校,为那些居住较远的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同时,保障城镇学位供给,满足城镇化进程中不断增长的教育需求。原则上每个乡镇至少保留一所初中学校,确保乡村学生能够就近接受初中教育,为他们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二)改善条件提标准

山东统筹义务教育薄弱环节改善与能力提升、优化改善乡村学校办学条件工程等项目,逐县(市、区)建立学校标准化提升工作台账。明确项目内容、规划投资及完成时限,致力于到 2027 年所有义务教育学校均达到省定 II 类以上办学条件标准。省级层面建立工作调度和跟踪评估机制,督促各级政府加强工作统筹,切实兜住办学条件底线,为学生提供更加优质的学习环境。

(三)均衡师资促发展

山东大力落实 “县管校聘” 管理机制,实行义务教育教师乡村学校服务期制度。推动县域内校长、教师均衡配置,到 2027 年城市与农村义务教育学校专任教师本科以上学历比例之比降至 1.03 以下。全面落实义务教育教师平均工资收入水平不低于当地公务员平均工资收入水平要求,巩固提升乡村教师周转宿舍建设水平,为教师提供更好的工作和生活条件,促进教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四)扩大资源共提升

山东积极实施新优质学校建设行动,高起点办好新建学校,确保条件较优、质量较高、群众满意。实施强校扩优行动,完善集团化办学、学校共同体建设等强校带弱校机制,全面提升薄弱学校办学质量。实施强镇筑基行动,大力推进乡村教育振兴先行区建设,提高乡村学校办学水平。通过这些行动,建立区域协作机制,鼓励支持教育发展较好的市、县(市、区)对基础薄弱市、县(市、区)予以帮扶指导,缩小区域教育差距,实现教育资源的共享和共同提升。

(五)保障公平惠学子

山东积极推进义务教育免试就近入学和公办民办义务教育学校同步招生政策,进一步落实以居住证为主要依据、以流入地公办学校为主的随迁子女教育保障要求。健全完善孤儿、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农村留守儿童、困境儿童精准摸排、关心关爱机制,防止发生失学辍学问题,保障其基本学习、生活需求。建立学习困难学生成长档案,健全个性化帮扶机制,保障学生完成学业。同时,完善特殊教育服务保障机制,确保残疾儿童义务教育入学率稳定在 99% 以上,为每一个孩子提供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

三、高中阶段学位供给具体行动

(一)扩容学位保需求

山东高度重视高中阶段教育,加大高中阶段学校学位供给力度。到 2026 年,各设区市高中阶段学校学位供给率要达到 100% 及以上,全面满足初中毕业学生继续就学需求。为实现这一目标,山东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一方面,加快推进公办普通高中学位扩容,对于市、县普通高中学位供给存在缺口,特别是对公办高中在校生占比较低的市、县进行重点监测,定期通报预警,有序扩大招生规模。另一方面,通过新建、改扩建高中学校,增加学位数量。例如,菏泽市在 2024 年新建、改扩建 5 所市直学校,2025 年各启动建设 1 所公办高中联办学校。这些举措将为初中毕业生提供充足的就学机会,确保他们能够顺利进入高中阶段学习。

(二)达标行动显特色

山东积极实施办学质量达标行动,坚持特色多样发展,支持每个县(市)至少办好一所公办普通高中,到 2027 年实现达标全覆盖。实施高中办学质量达标行动,主要以教育部制定的《普通高中学校办学质量评价指标》为依据,同时对照《山东省普通中小学基本办学条件标准》等政策文件,将学校办学条件以及经费、师资、校园安全等达标情况作为基础保障。学校教育教学、办学条件、基础保障等均达到规定要求,方可认定为 “达标”。通过达标行动,有效发挥评价的引导、诊断、改进、激励功能,促进普通高中全面提升育人水平,筑牢高中多样化有特色发展基础。各地积极探索特色办学模式,如青岛市完善要素保障,增加优质教育资源,新开办、改扩建普通高中,扩容优质高中,同时通过集团化办学提升教育水平,加快教育数字化转型。

(三)稳定生源助发展

山东巩固 “地方专项计划” 成果,增加农村地区学生进入重点高校机会,稳定县域普通高中生源。“地方专项计划” 为农村学生提供了更多进入重点高校的机会,有助于提升农村地区教育水平,促进教育公平。严禁发达市、县(市、区)和城区学校到薄弱市、县(市、区)及县域普通高中抢挖优秀校长和教师,保障县域普通高中的师资力量稳定。通过这些措施,为县域普通高中的发展创造良好环境,稳定生源,推动高中教育均衡发展。

四、加大供给之意义

(一)促进教育公平

加大高中阶段学位供给,确保每一位初中毕业生都有机会继续接受高中教育,无论他们来自城市还是乡村,无论家庭背景如何。这一举措为学生提供了平等的发展机会,打破了地域和经济条件的限制,让更多的孩子能够站在同一起跑线上,追求自己的梦想。例如,通过增加农村地区学生进入重点高校的 “地方专项计划”,为农村学子打开了通往高等教育的大门,缩小了城乡教育差距,促进了教育公平。

(二)提升教育质量

充足的学位供给为学校提供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可以吸引更多优秀的教师和教育资源。同时,实施办学质量达标行动,推动学校特色多样发展,促使学校不断提升教育教学水平。例如,青岛市通过集团化办学提升教育水平,加快教育数字化转型,为学生提供了更加优质的教育资源和学习环境。此外,强校带弱校机制的实施,促进了教育资源的共享和交流,整体提升了全省高中教育质量。

(三)推动区域协调发展

加大高中阶段学位供给有助于平衡区域教育资源,避免发达地区对薄弱地区教育资源的过度虹吸。严禁发达市、县(市、区)和城区学校到薄弱市、县(市、区)及县域普通高中抢挖优秀校长和教师,保障了县域普通高中的稳定发展。通过区域协作机制,鼓励教育发展较好的市、县对基础薄弱地区予以帮扶指导,缩小了区域教育差距,推动了全省教育的协调发展,为山东教育强省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

0 阅读: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