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媒收到消息,中国开始测试“核战通信”,为最坏的情况做打算?
近日,有港媒援引匿名信源称,中国已经完成了一次颇为严苛的军用通信系统测试,成功验证了整个系统在核战争环境下的可靠性。
【解放军的野战通信车】
这次测试有多严苛呢?开源信息显示,军用通信系统及配套设备应能够在战时承受50kv/m的电磁场干扰,中美两国用的都是这套标准。但在这次测试中,中国却将测试电磁场的强度提高到了80kv/m,比原有标准多出6成。
可即便如此,整个系统依旧没有设备出现受损停机的情况出现,通信网络在经过了短暂中断后就迅速恢复如初。
这一测试足以证明在通信系统上,中国依旧保留了“料敌从宽”的习惯,事先留出了充足的性能冗余。而这也意味着在应对核战争的问题上,中国的准备已经从“防范中美全面核战争”,进一步扩大到了“防范美国全方位的核突袭”。
【港媒报道中国进行核战争环境的通信系统测试】
因为和中国在成功引爆第一颗原子弹后,就做出了“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首先使用核武器”的国家承诺不同。美国的核战略一直试图将核武器描绘成一种大威力的“常规”武器,并想方设法在各种对外军事冲突中使用。
他们在朝鲜这么想过,在越南这么想过。在冷战时期中美两国隔着台湾海峡对峙时,美国甚至还将核武器部署到了台湾岛上,试图在与中国大陆的全面战争中对大陆发动核突袭。
而在俄乌冲突爆发后,美国在反制俄罗斯的行动时,也是将B-52、B-2等“核载具”派到了欧洲地区,高调展示自己的核大棒。
【挂载AGM-86核导弹的B-52】
可以说在核问题上,美国挥舞核大棒的次数并不比喜欢天天把核武器挂在嘴边的俄罗斯少多少,只是俄罗斯多数时候就过个嘴瘾,但美国确实在稳步推进各种战术核武器的前出部署。
今天的美国在对外军事战略上有多依赖核武器呢?
一个例子就是尽管随着美苏核军备竞赛与冷战的落幕,美国也开始在军事建设上往常规力量上倾斜更多资源,甚至中止了核武器制造的重要零部件——钚核的生产。
但即便如此,放缓发展步伐的也只是美国的战略核力量,在战术核武器领域,美国依旧保持着稳定的更新迭代,他们甚至还在去年服役了最新的B61-12战术核弹。
【美军最新装备的B61-12战术核弹】
当然了,美国人对于核武器如此情有独钟也不是没有理由的。这主要是因为美国的战术核武器类型实在太多了,威力也可调,调整到最小时,爆炸当量甚至可以控制在300吨TNT的水平。
要知道,2020年8月黎巴嫩港口发生的爆炸都有至少1000吨TNT的水平,但那场爆炸对于港口设施的破坏也是相当有限的。300吨当量的战术核武器放在今天,实际上连一个港口都无法摧毁。
也因此,美军普遍认为如果自己对一个拥核国家使用这种核武器,对方很可能会因为损失不大,而不直接对美国本土实施战略核反击。
【黎巴嫩港口爆炸现场图】
更不用说与俄罗斯不同,没有任何信息显示中国有现役的战术核武器。强五挂载的“狂飙一号”已经是几十年前的老黄历了,以至于五角大楼内有不少激进派认为,美国完全有能力将与中国的军事冲突控制在“有限核战争”的范围内。诸如对中国港口、军工厂等关键目标实施“战术核突袭”的想法,更是经常出现在各种推演中美冲突的论文中。
很显然对于今天的解放军来说,一线部队面临的威胁并不单纯来自西太美军的岛链基地、航母打击群这些耳熟能详的“老朋友”,还有美军的战术核力量。
而为了应对这些威胁,解放军不仅需要进一步加强自身的核力量,从根源上打破美国的“核讹诈”。还需要做好应对美军战术核突袭的准备,避免美军的先发制人重创一线解放军部队的战斗力。
这也是为什么解放军会进行超高标准的核战争环境通信设备测试,因为战术核武器的爆炸当量虽然低,但爆炸产生的电磁脉冲却不会因此降低它们的危险性。如果不对电子设备进行适当的保护,一颗战术核弹完全有能力瘫痪一大片区域的指挥通信网络,严重影响解放军在爆炸后进行指挥反击的效率。
【阅兵式上展出的东风-5B洲际弹道导弹】
除了避免美军使用战术核武器摧毁解放军通信网络外,这种测试也有利于我们加强解放军的二次核反击能力。
因为就像前面提到的那样,中国承诺了“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首先使用核武器”。而这也意味着当中国需要使用核武器时,必然意味着中国已经遭到了敌人核武器的打击。
在这种情况下,部队显然不能指望用民用或抗损等级较低的军用通信设施来传达核反击命令,而是要走专用的核反击指挥通信网络。
所以为了确保这条通信线路在核战争环境下依旧能稳定运作,怎么加强也不为过。而一场高标准的测试,无疑可以作为整个线路的“毕业考试”。让中国能够在中美之间的核力量较量上,掌握更多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