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蓉是一名初三女生,父母关系不融洽,处于半分居状态。阿蓉和父亲同住,母亲偶尔回来住。阿蓉的父亲文化程度较低,仅有小学文化,由于是本地人,家中有房屋出租,故生活条件不错。母亲中专文化,从小家教比较严,比较上进。两人经人介绍认识,虽同为本地人,但由于家教不同,两人许多观念并不一致,婚前二人性格并没有磨合好,导致后来矛盾日渐显露,以致目前半分居状态。
阿蓉出生后由母亲全职带至三个月,第四个月开始,母亲与父亲产生矛盾,心情低落,奶水骤减,孩子吃不饱,晚上经常哭闹。后来父母矛盾持续爆发,母亲一气之下给孩子断了奶,外出工作,孩子交由爷爷奶奶照顾。当时母亲在商场做销售员,下班时间比较晚,回到家基本十点了,孩子已经入睡,偶尔孩子还没入睡,看到母亲的脸非常兴奋,但母亲由于上班太累,和孩子简单互动一下就自己先睡着了。
孩子上幼儿园后,主要由爷爷奶奶接送,母亲偶尔有调休,但由于工作也比较累,故早上睡得比较迟,下午偶尔能去接一下孩子,但去接的次数是非常少的,一个月大概两次,孩子表现得非常失望。在幼儿园,老师的评价是,反应快,回答问题主动,运动方面表现也不错,但有时比较情绪化。母亲知道老师的评价后,并没有注意阿蓉“情绪化”的特点,而是觉得女儿学习和运动方面都表现不错,比较放心。
这个时期,阿蓉总喜欢把在幼儿园学到的东西展现给母亲看,并很喜欢亲近母亲,可是由于母亲工作较忙,加上家庭关系不和谐,心情烦躁,经常无意识地忽略女儿的表现。到了阿蓉5岁上大班的时候,由于习惯了母亲的忽略,对于母亲的接送再没表现出从前的兴奋,两个人走在回家路上,母亲总是若有所思的样子,和女儿甚至没有什么语言交流。
小学时期,阿蓉身体开始发育,由于母亲的忽略,阿蓉对于生理方面的变化感到手足无措,没有及时买合适的衣服,走路总是弓着背,导致驼背。没有大人的指引,阿蓉无法面对和处理好自己的例假,在体育课上闹了笑话,从此原本喜欢运动的阿蓉,变得非常讨厌上体育课,总是找各种借口请假,且情绪化严重,喜怒无常。虽然阿蓉缺乏父母精神上的关注,父亲的教育方式简单粗暴,但在物质上,父亲对其却是有求必应,十分溺爱。而同住的爷爷亦是如此。
眼前的阿蓉,刘海留得特别长,盖住大部分脸,脸色苍白,双眼无神,一副虚弱的样子,校服比实际身材大很多,松松垮垮的,整个人精神面貌非常颓废。早上经常迟到,且不吃早餐,上课状态差。不爱上体育课,体质差,跑步慢。心情好的时候和老师及同学们相处尚可。心情不好被老师批评后会不顾形象地在课堂上歇斯底里地大吼大叫。與同学稍有意见不合,她就立刻变脸,态度恶劣,甚至恐吓同学。
在家里,经常向父亲要钱,父亲满足她的时候就非常乖巧,一旦不能满足,就发脾气,以不去上学威胁家人,所以父亲总是顺着女儿。花钱无节制,原本家里到学校的距离只是十分钟的路程,却经常坐电单车上下学。对母亲态度冷淡,有时母亲下班也不叫母亲,母亲一旦批评她,马上就出口顶撞,并恶语相加,对母亲抵触情绪强烈。
成绩下滑严重。幼儿园至小学四年级以来,虽然各个老师对阿蓉的评价都是情绪化严重,但同时对于她学习能力的评价都不错,记忆力好,学习能力较好。到了五年级,虽然成绩有所下滑,但在上初中后仍能通过分班考试进入尖子班,并排在班里中等位置,特别是文科较好。但到了初二,成绩下滑非常严重,除了语文和体育,其余科目都不合格,成绩在班里倒数。成绩的严重下滑引起了父母的注意,他们意识到了事情的严重度。父亲的教养方式马上从盲目溺爱转变成简单粗暴的谩骂,然而这样并没有使阿蓉的成绩有所上升。
到了初三,阿蓉的成绩越来越差,总分加起来达不到往年的高中分数线,甚至连好一点的职校分数线也不能达到。一直以来认为女儿肯定能考上高中的母亲恨铁不成钢,加上阿蓉平时对自己的冷淡态度,便经常唠叨阿蓉,并对她冷嘲热讽,想通过激将法激励女儿学习。一贯与母亲很少语言沟通的阿蓉,在接收到母亲言语上的轰炸后,终于爆发了,与母亲大吵一架,母女间甚至大打出手,而在一旁的父亲也不知所措,没有及时进行阻止。阿蓉一气之下离家出走,跑到朋友家住,后来在父亲的好话劝说和物质补偿下,才肯回家。
在与阿蓉父母交谈的过程中,母亲认为女儿目前产生的问题,都归咎于丈夫对女儿的溺爱,并怀疑女儿的成绩下滑如此严重,是否因为智力水平跟不上。而父亲则认为女儿到今天这个地步,是因为妻子对女儿的不管不顾,并认为女儿就该“富养”,自己没什么过错。
母亲由于自己和丈夫都没受到过高等教育,留有遗憾,便把希望寄托于阿蓉身上。但同时母亲对于阿蓉的关注只是在于成绩,从小老师对阿蓉学习方面的评价一直不错,所以总认为阿蓉已达到自己的期望,老师对于阿蓉情绪及行为习惯方面的评价,却没有放在心上。直到阿蓉成绩出现严重下滑,才引起母亲的关注。平时从来没主动关心过女儿的她,突然间对女儿不断施加压力,敦促她尽快把成绩赶上。对于母亲态度的突然转变,女儿的抵触情绪变得更加强烈。
其实阿蓉幼儿时期是很喜欢亲近母亲的,还喜欢笑,因为母亲在她非常小的时候给予了精心的呵护。到后来母亲由于家庭矛盾原因导致情绪低落,对孩子的关注度减少,对孩子的需求漠然视之,使孩子对母亲的期望和依赖性逐渐降到谷底,没能建立良好的依恋关系,与母亲之间缺乏感情基础,这导致女儿对母亲的态度冷漠。这属于忽视型教养方式,母亲对孩子缺乏基本的关注,缺乏爱的情感,对孩子的行为没有正面反应,不搭理,在行为方面的要求和控制几乎没有。这种教养方式下的孩子,冷漠,对人缺乏热情与关心,有较强的攻击力,容易出现负面情绪和行为问题。
阿蓉的爷爷及父亲对阿蓉的要求有求必应,在物质上无条件地满足。而遇到困难时容易动怒,对阿蓉施以简单粗暴的教育方式,如得知阿蓉成绩急速下滑后,父亲就对阿蓉进行打骂,阿蓉负气离家出走后又以各种物质上的满足来好话劝说她回家。这属于放纵型教养方式,对孩子采取接受和容许的态度,纵容孩子,很少向孩子提出要求,例如,不要求他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违反规则时采取忽视的态度,这种教养方式下的孩子,大多自我控制能力差,缺乏责任感,很少为他人考虑,叛逆,且具有较强的冲动和攻击力。这造成了阿蓉唯利是图、贪图享受、性格暴躁等问题。
在与阿蓉父母沟通的过程中,父母总是有意无意地指责对方,甚至吵起架来。原来,他们在孩子面前也是如此。母亲是个人格自主的人,她非常不赞同丈夫在物质上无条件地满足女儿,但和丈夫没能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经常指责丈夫,而丈夫的脾气也暴躁,两人的情绪总是在孩子面前失控爆发。丈夫虽然在物质上对女儿千依百顺,但对女儿过于骄纵,在孩子心中没地位,对他的教育也根本听不进去。
二人还经常因一些家庭琐事闹矛盾,常把双方之间的对立情绪,转嫁到孩子身上。特别是孩子在做作业的时候,听到父母吵架,心中就非常烦躁,失去理智时会通过大吼大叫来宣泄自己的情绪,甚至会撕掉作业本。而这是造成阿蓉容易情绪化的原因之一。
由于父母疏于对女儿的管教,女儿的行为习惯各方面较差,如早上不吃早餐,造成体质很差,在学校总是一副虚弱的样子。不注重形象,外表邋遢,头发经常不洗且盖住脸部,指甲留得很长,校服不合身且在上面乱涂画。
在学习上,由于母亲只是关心她总的成绩,对于她的薄弱科目,她的兴趣和专长,从没过问,甚至连毕业考试要考体育都不知道,印象中女儿就是成绩不错,考上高中大学没问题,对于女儿学习方面的具体表现,非常模糊。由于缺乏对女儿能力的具体了解,也就没能及时和女儿共同制定合适的学习计划和目标,导致女儿对学习处于应付状态,毫无目标,缺乏学习的主动。
由于阿蓉在幼儿和童年时期对母亲的需求没有得到满足,导致女儿对母亲的期望和依赖降低,长大后也漠视母亲的存在,母女之间关系淡薄。其实,阿蓉母亲对于小时候给予女儿的关爱不足是心存遗憾的,所以她选择了做月嫂,细心照顾幼儿的时候,有很大的满足感,说明母亲还是很愿意改变的。我建议母亲应从女儿基本的需求出发,帮助改变她的身体状况,弥补过去缺失的关注,如对身体发育应对措施不当导致的驼背等,都需要母亲重新介入并帮助改变。
父亲平时对女儿溺爱,从来不提要求,而一旦女儿成绩下降,便进行谩骂,女儿习惯了平时的骄纵,一时接受不了便采取负面的手段如离家出走来表示反抗,父亲一急,又马上心软好言相劝,盲目从物质上进行补偿。如此循环的教育方式,非但使父亲在女儿心中的地位越来越低,对于父亲的教导听不进耳,而且性格也越来越任性,情绪化越来越严重。
父亲应当转变教育方式,结合女儿乱花钱的特点,可从培养她合理消费习惯这方面出发。每个星期给孩子的零用是固定数目,这个数目足够她日常正常的花销,告诉她零用可用于学习用品、早餐和放学后点心。然后与孩子共同制定消费计划,当购物消费超过这个数额时,父亲也不会额外再给女儿零用,教会女儿开源节流,合理消费。
针对女儿懒惰、图安逸的特点,如花钱坐电动车,除了给予经济方面的控制,父亲还应引导女儿注意身体锻炼。由于毕业考试需要考跑步及跳远,父亲每个星期至少应腾出两天时间陪女儿进行体育锻炼,并鼓励女儿,让她对体育重拾信心。
对于女儿的教育,平时就应该多提要求,女儿犯错误时,要认真告诉她错在哪里,而父亲本身要做好榜样,不要过于情绪化,而要耐心引导。教育女儿合理消费、多锻炼身体的过程,其实就是父亲参与教育女儿的过程,父亲的角色不可或缺。我建议阿蓉的父亲,应该改进自己的教育方式,参与到对女儿的教育中来,增强父女间的信任感,改变父女关系。
如果阿蓉只听从父亲或母亲的教导,而与另外一人相对疏远乃至对立,长期与父亲或母亲结成同盟而不分是非地与另一成员发生冲突,家庭便出现联合对立的现象。阿蓉父母之间的矛盾不断,而且经常在阿蓉面前呈现出来,二人的意见经常不合,相互指责,对女儿教育态度不一致,以致女儿对事情的正误缺乏认同标准,对标准的认识感到很混乱,漠视父母订立的准则,直接影响教育效果,还可能导致双重人格。
父母的教育角色应当分工明确,相互尊重,多沟通交流,达成教育共识。当父母对问题处理的意见不一致时,也应尽量避免在孩子面前起争执,应当把问题先缓一缓,采取协商的方式,取得共识后再和孩子交流。
阿蓉父母对她有一定的期望,一直希望她能考上高中,但没有好好了解孩子目前的状态和想法,而是盲目对阿蓉提出过高的期望,对于阿蓉来说,不仅不能达到,而且会严重打击她的自信心,产生挫败感。父母应当多从孩子角度出发,尊重孩子,多方面了解孩子目前的学习状态,多和孩子交流,如强项科目和弱项科目,共同制定使女儿能达到的可实现目标,制定有用的学习计划,增强自信心,分步实现目标。
我在潜意识状态下找到了阿蓉的病理性记忆,她5岁的时候,当时他们家有一边吃饭一边看电视的习惯,正在吃饭之时,由于阿蓉想看动画片,而爷爷要看其他节目,二人产生争执,爷爷在大家毫无防备之下把整个饭桌狠狠地掀起来,饭菜碗碟全部掉落在地上,她对于失控的情绪感到害怕和留下深刻的记忆。我对阿蓉的病理性记忆进行重组,她烦躁的情绪平静了许多。
记忆重组干预两个多月后,眼前的阿蓉不再精神萎靡,脸色红润起来了,头发也全部扎到后面,校服不再是松松垮垮,整个人精神面貌有朝气了许多。比以前热爱运动,体育课不再随意请假。阿蓉和母亲关系融洽,抵触情绪减少,有心事愿意和母亲说。比较能听得进父母的教导,经常在吃饭时间和父母聊学校发生的事情。与父母有矛盾时,能稍微冷静下来,再与父母沟通交流,情绪会有所改变。
阿蓉在课堂上不再昏昏欲睡,能主动做笔记,父母也反映阿蓉近来学习进步很大,作业基本能按时完成。脾气比以前好许多,虽然脾气还有点暴躁,但不再那么容易动怒,大家也愿意亲近她了。由于和班里同学能融洽相处,阿蓉不再把时间花在结交外校损友上,她在班集体找到了归属感。
她不再乱花零用,能合理安排好自己的消费,不仅不超支,有时候还有结余,父母甚至能放手让她周末当家,负责安排一家人的早餐或午餐,人比以前也勤快了一些。良好的亲子关系,是孩子健康成长的前提,能为家长和孩子提供有用的沟通渠道,有助于教育子女,对孩子今后建立良好的社会人际关系有很大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