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亚迪:烧最多的研发费用赚最多的钱!

梦笔生花说车 2024-09-30 13:23:29

最近一段时间,多家上市车企都发布了上半年的财报数据,比亚迪成了其中“最亮眼的崽”。

尽管大家通过比亚迪上半年汽车销量同比增幅28.5%,累计销量超过161万辆,就已经猜到其财报会相当漂亮,但比亚迪这份2024年上半年“成绩单”还是让很多人吃了一惊,也让很多同行非常羡慕。

根据比亚迪的财报,上半年比亚迪集团总营收上半年的营收达到了约3011.26亿元,同比增长约15.76%,净利润约136.31亿元,同比增长24.44%,其中汽车相关业务收入是2283.17亿元,同比增长9.33%。

而且得益于仰望、方程豹等高端车型的成功,比亚迪的汽车类业务毛利率高达23.97%,同比增长3.3%,在汽车行业之中处于优势地位。

但在核心数据纷纷猛涨的情况下,比亚迪的单车利润却出现了下滑,从2023年的8600元下降到今年上半年的8500元。在整体财报数据都在增长,还上市了多款高端车型的情况下,这个单车利润下滑的表现相当不同寻常。

如果你熟悉比亚迪的造车逻辑,你就不难理解这样的情况。因为比亚迪一直坚持的是“技术平权”,为大多数人造买得起的好车。比亚迪对先进技术不会藏着掖着,会迅速推广到最主流产品上,通过“薄利多销”去分摊研发成本,并且会将技术带来的成本红利迅速体现在终端价格上。以技术进步促销售,再通过高销量收回成本,比亚迪以此实现了高技术与高性价比的统一。

一般来说,不断调低产品单价、单车利润下滑,意味着企业经营情况出现了问题,因为卖车就是车企最核心的营收。就像理想,即使今年上半年交出了有史以来最好的财报,但因为单车价格和利润降低,出现了股价大跳水。但放在比亚迪这里,大家却能保持乐观的态度。

其秘诀就在于比亚迪的垂直供应链。通过将产业链向上游延伸,即使因为价格战把车的价格打了下来,只要销量够好,就能充分发挥规模效应,在整个产业链上赚到合理的利润,让企业能够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

那为什么别的车企不抄比亚迪的作业呢?是不想吗?答案其实就藏在比亚迪财报另一个关键数据——研发费用里面。

比亚迪是懂烧钱的

有一个很残酷的事实就是,尽管今天很多车企都在宣传自研,但实际上绝大部分车企研发费用依然低于营销费用。而且研发费用更高的大多数都是车型架构和供应链相对不成熟的新势力。在传统车企中只有比亚迪的研发投入是远高于营销投入。

尽管因为统计口径不一致,营销费用和研发费用具体包含项目有出入,这个数据并不能最真实地反映资金投入比例,但也能体现出比亚迪对于研发的重视。能更直观地体现比亚迪“创新为本”理念的,是它研发投入和净利润的比例。

在上半年比亚迪一共赚了130亿元,是中国上市车企中最高的,但同期它投在研发上的资金更高,达到了200亿元。比亚迪不仅在赚最多的钱,还在烧最多的研发费用。

而且比亚迪研发费用比净利润更高的情况不是这几年销售情况好转之后才有,从2011年到现在2024年间,比亚迪有13年研发投入高于净利润。截至目前比亚迪累计在研发上投入的资金超过1500亿元,这一数字甚至超过很多车企市值了。

创新才能为王

从研发的投入上,就能看出比亚迪的成功不只是因为时代红利,更因为王传福一开始就认准了这一条赛道。其实,从2002年和2003年开始,比亚迪就分别对动力电池和混动技术开始大量投入研发资金。即使很长时间里新能源车不被市场认可,只有投入没有产出,比亚迪通过代工手机打螺丝赚钱,也坚决要把新能源车“养”起来。

到了2020年比亚迪技术积累终于实现了质变,先后推出了刀片电池和DM-i超混技术,随即迅速引爆市场,2021年销量增长近八成,成为推动中国汽车产业电动化的最重要推手之一。

近一年来比亚迪更是迎来了技术奇点,DM5.0将插混车油耗标准带到了“2时代”,云辇技术和易四方技术实现了对悬挂和电机扭矩的精准控制。比亚迪也由此打造了在主流市场爆火的秦系列和宋系列等,更有在高端市场实现突破的腾势、仰望、方程豹等。

而且从底层的电池、功率半导体,到上层的智舱系统、云辇底盘、易四方电控等等,比亚迪掌握了全栈自研不怕被“卡脖子”的技术体系。

某种意义上说,比亚迪对于中国汽车产业最重要的意义不在于让自主车企成为中国车市销量第一,而是比亚迪通过自主创新的新能源技术,制定了一套中国标准的汽车产业体系。

中国作为汽车领域的后发国家,长期以来都处于国外车企的阴影之中,技术上仰人鼻息,发动机、变速箱等硬件,车辆控制系统等软件,都面临着外国层出不穷的专利壁垒。

现在抓住新能源车转型的机遇,中国建立起了一套自己的技术体系,甚至让自主车与德系、日系、美系车在中国的市场地位和技术地位实现逆转。这些都得益于比亚迪这样一批积极创新的中国车企长期持续投入的努力。

写在最后

比亚迪打破的不仅是阻碍中国汽车发展的技术壁垒,更打破了汽车行业自主不如引进的思想钢印。

汽车是技术密集型的产业,市场竞争本应该是技术的竞争。然而过去二十多年,因为只需导入海外成熟技术即能获得优势,让中国车市出现了营销重于研发和造不如买的情况。而比亚迪等一批长期坚持自研的车企在市场取得的成功,让更多的中国车企,以及投注中国的外国车企终于警醒,开始大力投入本土研发,对市场风气起到了正本溯源的作用。也正因为如此,这两年我们才能看到中国的新能源车百花齐放,自研技术的深度和广度不断提升的局面。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