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风石如何生长?这两类人群特别容易长,痛风专家黄川云揭秘!

痛风黄川云 2024-09-10 16:36:52

痛风石的形成是一个逐步发展的过程,通常经历以下几个阶段:

早期阶段

痛风石最初形成时,类似于牛奶状的液体,皮下会形成形状不规则的肿胀,触摸时感觉柔软。这一阶段,痛风石体积小,生长缓慢,但已经开始对周围组织产生轻微影响。有时,甚至能够挤出白色液体,但专家不建议患者自行挤出,以免引发感染。

中期阶段

随着尿酸盐结晶的继续沉积,痛风石逐渐变得像牙膏一样黏稠,含有的水分减少,但仍然是软的。此时,痛风石的数量可能从单个增加到多个,累及多个关节,导致关节皮肤受损,排出分泌物,并伴有红肿和持续的炎症反应。

晚期阶段

当痛风石发展到晚期,其形态类似老豆腐,质地较硬,数量多且体积大,累及多个关节。此时,痛风石对关节的侵蚀加剧,引发严重的慢性疼痛和功能障碍,感染风险也显著增加。痛风石甚至可能导致骨骼畸形和骨损伤。

痛风石与痛风的关系?

痛风石的形成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主要与尿酸盐结晶在软组织中的沉积有关。当人体内的尿酸水平持续升高,超过其溶解度时,尿酸盐就会开始析出并沉积在关节、软骨、滑膜及周围组织中。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沉积物逐渐增大,形成肉眼可见的结节,即痛风石。

具体来说,痛风石的生长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尿酸水平、局部血液循环状况、炎症反应等。尿酸水平越高,沉积在软组织中的尿酸盐就越多,痛风石生长的速度也就越快。此外,局部血液循环不良和持续的炎症反应也会促进痛风石的形成和增大。

痛风,作为一种由尿酸代谢异常引起的疾病,常常在病程的进展中伴随着痛风石的形成。皮下痛风石,作为痛风的一种典型临床表现,通常在痛风早期阶段就开始显现,以下是对皮下痛风石及其与痛风关系的详细解析。

什么是皮下痛风石

关节内的痛风石一般是不可见的,肉眼可见的痛风石通常为皮下痛风石。皮下痛风石长什么样的呢?通常为突出于皮面的单个或多个大小不一的黄色或白色赘生物。进一步发展增大,则为皮下大而可见的肿块,继续发展,肿块会进一步变大且内部变硬,可形成巨大的难以溶解的痛风石。

皮下痛风石可出现在全身多处,甚至是隐私部位,不过,其最常见的部位,还是第一跖趾关节周围及耳廓,以及痛风累及的关节附近或受压部位,如前臂尺骨表面或胫骨前面。累及的关节则包括手指关节、足趾关节、足背、膝关节、肘关节等。

哪些因素促进痛风石发展?

谁是痛风石偏爱人群呢?尿酸水平越高者、痛风病程长的患者。

尿酸水平越高的人越容易得痛风石——当血尿酸不超过480µmol/L,很少有痛风患者有痛风石;超过540µmol/L,约50%的患者会出现痛风石;当血尿酸超过600以上,要当心的不仅是出现痛风石,还有可能出现中、大痛风石,乃至广泛痛风石。

痛风病程越长的人越容易得痛风石——在以往研究中,从首次痛风急性发作到出现可见痛风石的时间为3~40年,平均时间为11年左右,但近年来,痛风无论是发病率还是发展速度都在增加,痛风石出现的平均时间也在加快,建议5年以上病程者就要做好预防。

▲ 血尿酸水平越高尿酸盐结晶沉积越快痛风石越容易出现

如果长期血尿酸不达标,会促进痛风石出现及发展,对于无合并症的痛风患者,血尿酸达标值为360µmol/L,有合并症(肥胖、糖尿病、高血压、心血管疾病等)的痛风患者,血尿酸达标值为300µmol/L。此外,痛风反复发作、饮酒、吸烟等因素也会促进痛风石得发生与发展。

0 阅读: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