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题为《三年自然灾害,全国受灾面积有多大》的数据中,我们展示了全国受灾面积与全国人口净增加的分布关系。
数据显示,1960年,全国受灾面积是建国以来的最高值,同年也创下了1949年以来人口净减少的最大值。
但如果将这两件事与其他年份结合起来看,90年代到2010年的多个年份,全国受灾面积也是比较大的,但人口并没有像1960年一样出现减少现象。
这说明,灾害,或许不是决定1960年全国人口减少的唯一原因。
2023年,全国受灾面积不到1960年的六分之一,但全国人口净减少值,却仅次于1960年。
同理,这里肯定也有其他的原因,造成了人口的减少现象。
遍历1949年以来的历年人口净增加值数据,我们可以发现,除了1960年的净减少300万外,2023年全国人口净减少208万、2022年净减少85万。
熟悉新中国历史的人都知道,在这些人口净减少的年份中,全国范围内既没有大规模的战争,也没有大流行的瘟疫。
在1960年,唯一值得关注的是大范围的灾害。而2022年和2023年,全国范围内既无战争、也无致死的瘟疫或灾害。
在人类历史上,在和平年代出现了人口减少现象,并不常见。
人口减少,无非两个原因:出生人口变少,死亡人口变多。
或许,在特定背景下,死亡人口变多是一个可能的因素。
我们整理过历年来的死亡人口数据,数据显示,我国死亡人口的增加,始于1980年代,在2022年和2023年,全国死亡人口增加比重并不算大。
或许,是出生人口的减少,导致了总人口的减少。
在经济从生产型向消费型的转变过程中,大量的女性参与了就业(女性在消费经济中具有更为明显的就业优势),在部分区域,女性的就业率甚至能与男性持平。
女性参与就业,就可以将其从束缚了几千年的相夫教子模式中解脱出来,拥有与男性平等的同工同酬机会。
既然女性不必再依附于男性,相对于人类婴儿漫长的生育养育周期而言,用这个周期换取一份工作,或许是更为明智的选择。
加之35岁现象的普遍存在,这也加剧了女性对生育的犹豫程度。
女性尤其是学历越来越高的女性,放弃生育的大有人在。多重因素叠加之下,直接导致了出生人口的大幅度减少。
从其他国家的经验来看,并没有哪一个国家能够通过文明的方式,实现生育率从跌到升的转变。
不文明的方式,成功的案例倒是挺多的,问题是文明世界的我们,愿意尝试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