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孩子的自残行为,家长该怎么处理比较合适?

虫虫情情 2024-08-08 20:08:54

这两天私信求助询问孩子自残的行为比较多,这个现象目前还是比较普遍的,我从现实谈一下这个问题该怎么解决比较合适。

首先要明确的是,孩子自残行为是一个“复杂因素”,而非单一性质。许多家长教育孩子的时候,往往会比较直率,不太理解孩子的内心感受,有时候做法会比较激进。

比如看到孩子哭哭啼啼地回家,在没有了解事实的情况下,就给孩子下定义,说是不是你做得不好,惹别人生气了才会这样的?你需要向别人道歉。

这么做风险其实挺大。

如果是心大的孩子还好,大大咧咧过去也就罢了;但是心思较为细腻、敏感的孩子类型,缺乏安全感,此时就会产生出困惑、埋怨的情绪。

他们会痛恨父母,为什么不理解自己,总是胳膊肘往外拐去说别人的好话,而把责任推在自己身上。

次数多了,难免会有积怨,一旦以后遇到某些应激事情,可能会有创伤的过程,造成孩子心理的不适。

调整不过来有可能就会出现自残。

除了教育造成的影响,还有哪些会直接决定孩子的自残行为呢?一个是孤立,人际关系的孤立、欺负是其自残的诱导因素。

与成人不同,孩子自残行为大多数是由虐待而起。这里的虐待包括同学霸凌、老师指责、父母打骂等等,有些可能还不是单一原因,而是复合存在,严重者可能是多个群体间的欺辱。

在这样的情况下,孩子内心会感到孤独、寂寞,压抑的情绪无法得到缓解。

此时缺乏支持的他们,就会寻求短见,结束痛苦的一生。他们会觉得,这个世界上没有人会爱我,我是不会被他人所爱的,我在这世上没有价值。

另外一个比较隐蔽,就是“心理缺陷”。在这里我不太想专业名词去进行阐述,尽量选择普通人看得懂的语言来进行表达。

什么是心理缺陷呢?比如智力残疾。有的孩子由于出生的时候受母亲怀孕产期因素、遗传和疾病影响,或者接生的时候出现意外,脑积水、脑膜炎等等,各种情况会导致孩子智力出现受损的情况。

在这样的条件下,人的心理发展就会缓慢,呈现出社会适应能力差、无法与他人友好相处的情况,这种状态很容易导致人际关系排斥。

又如ADHD,注意力缺陷与多动障碍,这种情况也是十分普遍。许多孩子是有ADHD的,表现出异于常人的表现,注意力无法集中、过度活跃和情绪易冲动,神经发育方面存在障碍。

如果孩子患有这方面的疾病,那么大概率以后人际关系、同伴相处的过程中也会出现问题。

这种情况,是无法避免的,本身是由孩子自身的问题导致,需要的是系统治疗,然而许多家长没有注意到这方面的问题,当孩子行为表现异常时,就会主观认为他们很怪、不听话,总是闹事,采取打骂的方式进行管教。

时间久了,难免孩子会受到影响。本来他们就需要更多训练去进行调整,得不到成长,人遭遇的挫折会比较大,情绪低落、痛苦的前提下,孩子也会选择自残行为。

从心理科学的角度来说,你会发现孩子的自残行为并没有那么简单,实际分析起来还是有很多问题的,每个人情况不同,处理起来相对来讲也很有难度。

对于家长来讲,看到孩子自残,此时需要的是要做好以下工作。

第一,积极寻求专业人士的帮助。很多事情不要硬扛,总觉得自己教育能够解决问题。问题复杂时,此时光靠教育引导是起不了作用了。

发现异常的,该看医生的还是要看医生,及时明确诊断、评估孩子的心理问题性质,有针对性地寻找到合适的解决方案。

及早发现问题、早点解决,那么缓解就会更快,拖久了只会愈加严重。

第二,切忌不要打骂,用控制、指责等方式来解决问题。有的家长看到孩子自残,会非常紧张、恐惧,害怕孩子往极端的方向去发展,会产生出慌张的情绪出来。

这时候慌张作用不大。越慌张,到时候会越乱,反而会造成问题的扩大。

此时需要做的,是倾听与共情。先问一下孩子为什么要这么做?能不能告诉爸爸妈妈,你为什么要自残,我了解一下是什么原因。

家长先要冷静。

不冷静,静不下来,可能会引发更大的混乱。

当然这里我比较建议就是家长先做咨询,咨询专家方面的意见和评估以后再去处理,配合医生等专业人士开展工作。

有时听听医生他们的意见是有必要的。

第三,创造孩子良好的生活环境,避免其孤立无援。不管是什么方式的自残行为,其本质会跟心理失调和紊乱有关。此时家长可以做的就是陪伴孩子,创造我们在你身边的信号。

孩子感受到了,理解到了这点,那么心里会宽慰许多,能避免行为的激化。

同时寻求帮助,双管齐下,那么问题的解决就会顺利一些。

0 阅读: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