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还在开燃油车吗?除了汽油味,你还能闻到什么?还是宁愿闻着汽油味,也不开新能源汽车,因为这三个痛点是目前新能源汽车无法做到大众普及,欣然接受的原因,那就是续航焦虑,自燃,充电时长。如果你对固态电池的未来市场分析感兴趣,可以查看【稍有才气】往期这篇文章《全球车企布局固态电池,谁先掌握即称霸》,感兴趣关注,后续更多干货发布。
比亚迪的销量霸榜,虽是努力而来的应该,也不是永远霸榜,市场在变化,科技在进步,谁能掌握并解决新能源汽车三大痛点,谁就是未来。
先从安全角度来分析一下,现在我们用的三元锂电池,比亚迪在发布刀片电池之前,也使用过三元锂电池装在自己的王朝车型上。三元锂电池的正极和负极之间的电解液是液态的,是具有可燃性的,只要电池发生短路,正负极一碰,温度就会迅速升高,发生热化学反应,最后发生自燃和爆炸,所以说液态电解质,是电动车自燃甚至爆炸的罪魁祸首。
而全固态锂电池顾名思义,就是把中间的液态电解质换成了纯固体材料,包括两个电极,正负极都是固体的,正因为固态电解质是不易燃的,所以这个安全性就大幅提高了,再就是续航焦虑和充电时长问题,真固态电池,不仅体积更小更薄,而且十分钟内就可以充满电,想要长续航,就必须提高电池的能量密度,目前电动车上装的液态锂电池,最多也就到220V,国轩高科的高镍三元电池,单体能量密度突破了302Wh/kg,即便是被捧上天的特斯拉4680,能量密度也不过300Wh/kg,350Wh/kg应该算是液体电池能量密度的极限了,而全固态锂电池,理论上的能量密度可达700Wh/kg。
所以网上有些人基于固态电池的以上种种优势,就想当然的认为,丰田汽车可以凭借着拥有全球最多固态电池专利的优势,轻松颠覆掉国内现有的液态锂电池产业优势,对于这样的论调,我只能说,他们太天真了,且不说固态电池还处于实验室的研发阶段,我上面说的固态电池所具备的优势,还仅仅只是理想化的实验室数据,目前成本是液体电池的十倍,想想吧,离真正的商业化还差很远,至少也要十年以上的时间,这还需要没有意外,巨大科学突破的情况下,才能够在技术和制造工艺上达到量产的条件,日本能在固态电池领域占据专利优势,是因为日本举全国之力在研发,日本经济产业省和日本新能源产业技术开发机构,组织丰田,本田,日产,松下等23家汽车,电池和材料企业,以及京都大学,日本理化学研究所等15家学术机构共同参与研发。
大家要明白日本是有一个很大的国家计划,而且分工也很细,所以在材料和工艺方面,确实会占据一定的优势,而我们现在还属于单打独斗,各自为政的阶段,中国是液体电池的最大得益者,所以国内车企对于固态电池的研发热情并不高,这个世界上最希望液体电池产业长青的就是我们,但这不代表日本抱着专利就可以独孤求败,高枕无忧,因为固态电池的门槛极高。
英国首富戴森,对,就是那个戴森吹风机的戴森。他也玩电动车,为了造一辆百公里加速4.8秒,单次充电续航966公里的高端电动车,专门收购固态电池三巨头之一的美国Sakti3,结果3年烧光了200亿之后,车是造出来了,但是起售价却高达134万人民币,高昂的电池成本让戴森的卖车梦破碎,不管怎么样,起码人家造出来了,为了实现梦想,虽败犹荣,还有的柏罗磊,早在2011年,就已经把全固态电池批量应用于共享电动汽车,Autolib和小型电动巴士Bluelus,总体应用超过3000辆,不过应用条件有点苛刻,电池需要在80°下工作,而且整体能量密度仅100瓦时每千克,远不及我们现有的液态锂电池,所以只能小规模的用在共享汽车上,所以说从以上案例,你就可以看得出来,无论举全国之力,拥有专利最多的日本,还是商业化走在前面的欧美,面对固态电池高昂的成本和技术工艺的不成熟,他们都无能为力。
丰田说2025年就可以实现全固态电池的小规模量产,然后搭载在自己的混动车型上,我认为丰田这次依旧会放鸽子,现阶段只能用固液混合过渡一下,就是所说的半固态,包括蔚来的ET7,东风的E70,都是半固态,虽然美日欧在工艺和材料方面会有一点点优势,但这并不是意味着我们就没有机会引领固态电池产业的发展潮流了,大家可以看一下这张图表。
除了丰田,按照时间线来看,比亚迪是第二个最早开始研发固态电池的车企。并且专利数稳居国内第一名,比亚迪的劣势就在于它自己一个人玩,而丰田,本田,日产这些厂商组的是国家队在一起搞,但是即便如此,比亚迪也能在2019年自主研发,成功了最难的一部份,固态电解质的相关专利,其实这就已经可以量产半固态了,但是比亚迪没有像其他厂家一样,急着靠固态电池的噱头博眼球,这就是比亚迪一贯的行事作风,当你认为它落后于人的时候,他就突然给你来个一鸣惊人,在我看来,比亚迪固态电池技术储备,远远超出很多人的预期,只不过人家低调而已,等着放大招,就像DM-i一样一鸣惊人,不过,我倒真希望比亚迪能联合蔚蓝新能源,清陶能源,赣锋锂业,宁德时代组团一起搞,毕竟一群人出谋划策,总比单打独斗要来得更快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