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后三十回,到底是没写完还是丢了?脂批为何前后矛盾

王玄陵有笔札 2024-11-02 11:18:57

张爱玲《红楼梦魇》说人生有“三大恨事”:

“一恨鲥鱼多刺,二恨海棠无香,三恨红楼梦未完。”

对于红学爱好者来说,《红楼梦》没写完,的确是人生一大恨事。

当然了,我们现在无缘得见《红楼梦》后三十回,不代表《红楼梦》曾经就真的没有写完过。

我们之所以认定《红楼梦》是一部没有完成的半成品,是因为脂砚斋一句重要的批语:

“壬午除夕,书未成,芹为泪尽而逝。余尝哭芹,泪亦待尽。(第一回)”

脂砚斋和曹雪芹关系密切,而且是《红楼梦》最早的读者之一,甚至有可能曾经参与过《红楼梦》的创作删改,所以他这段批语的可靠性是毋庸置疑的。

按照脂砚斋的说法,曹雪芹死的时候,书尚“未成”,所以《红楼梦》自然就是一部半成品。即便是后面《红楼梦》写完了,也不应该是出自原作者曹雪芹的手笔。

然而,问题就在于,关于《红楼梦》到底写完与否,脂砚斋自己的批语都前后矛盾。

01

第十八回有一处脂批道:

“前处引十二钗总未的确,皆系漫拟也。至回末情榜,方知正、副、再副及三、四副芳讳。”

根据此段批语可知,《红楼梦》末回有一个“情榜”,上面清晰的列出了金陵十二钗正册及诸副册的人物名单,而这份名单是脂砚斋在最后一回中亲眼见过的。

由此我们可以断定,《红楼梦》最后一回——即第108回,应该是写完定稿了的。

当然了,最后一回写完,不能就此等同于后三十回都写完了。毕竟,《红楼梦》的创作,作者可能不是按照回目的顺序进行的。

但是,“情榜”是对全书所有重要的女性角色最后的定论,“情榜”的名单既然已经确定,至少说明小说中所有重要女性角色的结局已经确定。

我们再结合其它的脂批,基本上可以判断,《红楼梦》后三十回应该是写完了的。

第二十一回脂批:

“然未见后三十回,犹不见此回之妙。此回曰‘娇嗔箴宝玉’、‘软语救贾琏’,后曰‘薛宝钗借词含讽谏’、‘王熙凤强命知英雄’。”

第二十八回脂批:

“茜香罗、红麝串写于一回,盖琪官虽系优人,后回与袭人供奉玉兄、宝卿同得始终者,非泛泛之文也。”

类似的批语还有很多,我们不一一列举。

《红楼梦》佚文仅三十回而已,通过脂砚斋零零散散的批注,基本上可以勾勒出后三十回故事情节的大致框架。可知,后三十回是真实存在过的,是脂砚斋亲眼看到过、读过的。

另外还有一处明证,今本《红楼梦》开篇提到书名变迁,这一段应该不属于小说正文,而是脂砚斋对本书作的一大段回前批。

其中写道:

“后因曹雪芹于悼红轩中披阅十载,增删五次,纂成目录,分出章回。”

试想一下,如果《红楼梦》的创作没有完成,他为什么不继续进行创作,而是要中途“批阅十载,增删五次”呢?这显然是说不过去的,换句话说,正因为《红楼梦》的初稿已经完成了,他才要对全书进行增删批阅,继而分出目录章回,最后誊清定稿。

那么,问题就来了,既然《红楼梦》已经创作完成了,甚至经过了十年的批阅增删,脂砚斋为什么在第一回的批语中说“书未成”呢?

而且,既然《红楼梦》已经写完了,后三十回又去哪里了呢?

02

我们再来看另一位重量级人物的批语。

第二十四回有一段批语:

“茜雪至狱神庙方呈正文。袭人正文标目曰‘花袭人有始有终’,余只见一次誊清时,与‘狱神庙慰宝玉’等五六稿,被借阅者迷失,叹叹!丁亥夏,畸笏叟。”

这一段批语署名为畸笏叟,有人把畸笏叟和脂砚斋混为一谈,这是没有道理的,畸笏叟和脂砚斋可以确定不是同一个人。

这段批语中,我们可以得出两个重要的信息。

畸笏叟说后三十回有一回的回目曰“花袭人有始有终”,前面所引脂批说:“盖琪官虽系优人,后回与袭人供奉玉兄、宝卿同得始终者”,可知畸笏叟所说的“有始有终”,指的就是袭人和琪官供养贾宝玉、薛宝钗夫妻之事。

由此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畸笏叟看到的后三十回内容,和脂砚斋看到的后三十回内容是一致的。

其次,根据畸笏叟所说,《红楼梦》后三十回文稿是被借阅者“迷失”了,也就是丢失了。

但是,这里有个细节需要我们注意,畸笏叟说,他只是在有一次誊清时,见到了五、六稿,后来正是这“五六稿”被借阅者给丢失了。

“誊清”可以理解为抄写、整理的意思,我们看到这两个字的时候,下意识的认为,他是在整理《红楼梦》的底稿,但实际上这是说不过去的。

曹雪芹既然已经“批阅十载,增删五次”,又何须让一个读者来整理底稿呢?那么,如果不是在整理底稿,畸笏叟到底是在“誊清”什么东西呢?

而且,如果畸笏叟是在帮助曹雪芹整理底稿,为什么他只见到了“五六稿”呢?按照批语的文意来说,五、六稿指的应该是五、六回。

畸笏叟在写下这段批语的时候,面对的是《红楼梦》的前八十回,他说“只在以前誊清的时候见过五、六稿”,说明在他批书的时候,后三十回已经找不到了。

这就太奇怪了,要知道,不管是畸笏叟也好,脂砚斋也好,他们都是曹雪芹同时期的人,而且彼此之间关系非常的密切。以他们和曹雪芹的关系来说,怎么可能没有《红楼梦》的后三十回呢?

早期《红楼梦》在传阅的过程中,如果借阅者想要收藏此书,正常的做法是组织人力将书手抄一遍,这也就是历史上诸多手抄本的来源。至于曹雪芹创作的底本,自然是要还回来的。

以畸笏叟和脂砚斋的关系,他们手中的《红楼梦》,自然是直接从曹雪芹那里得到的,他们手里都没有后三十回,就意味着曹雪芹手里也没有后三十回,这难道不奇怪吗?

即便是如畸笏叟所说,后三十回是在传阅过程中迷失了,可后三十回和前八十回作为一个整体,何以只有后三十回整整齐齐的迷失了呢?

甲戌本原题《脂砚斋重评石头记》,祖本应该是脂砚斋自己的手抄本,是作为一本完整的书流传的。

而脂砚斋是见过后三十回内容的,如果《红楼梦》八十回本是残缺的,脂砚斋为什么在《凡例》和回前批(相当于《序》)中没有任何说明呢?

而且,根据畸笏叟的批语,可知后三十回并不是整整齐齐的消失的,畸笏叟在有一次誊清的时候,就曾经见过其中的“五六稿”,这说明后三十回是零零散散的迷失了。

根据畸笏叟的语气,在他当时见到这“五六稿”的时候,《红楼梦》的后三十回已经是“迷失”状态了,那么他为什么不把这仅存的五六稿好好保存下来,或者多抄录几份备份,而是随手又将这仅存的五六稿孤本借了出去,而且任由它们迷失了呢?

总结

综合来看,我觉得只有一种可能性。

《红楼梦》前八十回和后三十回的性质是不同的,后三十回本不在作者预期的流传之列。

简单的来说,作者本就没想让后三十回流传下去。

所以,等到曹雪芹死后不久,后三十回就陆陆续续的丢失了。前八十回是一个整体,后三十回则是零零散散的在传阅,所以只有像脂砚斋、畸笏叟这些真正核心的人才看过。

所以,脂砚斋、畸笏叟重评再批,都没有把后三十回列入其中,他们也没有刻意搜求保存后三十回的意思,因为后三十回本不再流传之列。

究其原因,因为《红楼梦》的背后隐藏着“真事”,如果《红楼梦》108回故事是完整的,那么读者就会着眼于小说的故事情节,而不会去探求小说背后所隐藏的信息。

所以,作者忍痛割爱,砍掉了后三十回的内容(实际上应该是28回),而是把后三十回情节的线索留到了前八十回当中。

通过脂砚斋、畸笏叟的诸多批语,读者在探求后三十回故事的同时,不知不觉的就在发掘小说背后所隐藏的“真事”。

据周汝昌先生论述,《红楼梦》全书回目应该是108回,仿《水浒传》体例。而《水浒传》实则终于第八十回,后28回也是后人续书,不知道是巧合还是作者的刻意安排。

0 阅读: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