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人,决定了男人的命运

我是历史其实挺有趣 2024-07-11 11:52:23

(南楚兴亡)

五代十国时期,十国中的南楚,是被十国中另外一个政权南唐给灭掉的。

南唐灭掉南楚之后,派出大将边镐来治理南楚(湖南),结果由此引发了一系列的罗生门。

边镐治理湖南不善,被刘言撵走,刘言驭下无方,又被王逵所取代,王逵猜忌臣下,又遭部下潘叔嗣反水杀掉,潘叔嗣又得以主政湖南。

本来吧,大将潘叔嗣在王逵的手底下干活干的好好的,人家混的正经挺好,为人老实巴交,不争不抢,一点谋逆作乱的意思也没有,可架不住王逵身边小人太多,屡屡在王逵的面前说潘叔嗣的坏话,往潘叔嗣的身上泼脏水,王逵听信谗言,对潘叔嗣是越来越不放心,越来越怀疑,后来甚至发展到了当面责骂潘叔嗣的地步。

潘叔嗣是个老实人,可是老实人逆来顺受惯了,也会爆发。

这老实人就像是一根谁都可以捏一捏的弹簧,你越捏他,他越扁,你越用力,他就更加扁了,可是弹簧所受到的压力总有一个极限,捏来捏去,你总有捏不动他的时候,而在这个时候,已经被挤压到了最大限度的弹簧,一旦失控,就会把之前所受到的所有压力都反弹出来,快速的恢复原状。

潘叔嗣,就是那根被王逵压扁的弹簧。

试问,如果我们是潘叔嗣,如果我们也处于旦夕将死,走投无路的地步,当卑微的活着都变成了一种奢求的时候,我们会不会做出比潘叔嗣更加过激的举动?

谁也不敢保证。

老潘同志被王逵百般压迫,忍无可忍,终于悍然暴起,袭杀了王逵。

王逵死了,潘叔嗣得到了最高权力,有人就建议他说,说你已经据有湖南,那么你就称王吧,你直接当家做主,成就一番功名大业不就得了么?

这个建议,很快被潘叔嗣否决了。

(潘叔嗣 形象)

在潘叔嗣看来,自己杀掉王逵的行为也许会被世人认定为是以下克上,是谋逆作乱,是部下害死了主公,可是只有他自己知道,自己只不过是为了自保而已。

基于这个角度出发,潘叔嗣他就没有在湖南称霸的心,所以他很快就拥立了另外一个同僚来主掌大权,也就是周行逢。

自己和周行逢之间没有矛盾冲突,而且还是多年来在一个战线上摸爬滚打的兄弟,让他来主理湖南,我在他手下混混日子也行啊。

这老潘同志还真是大度的很,刚刚拿到手的权力还没捂热乎就交了出去,结果自然是可想而知,周行逢上台之后不久,随便找了个理由就把潘叔嗣给杀掉了。

作者以前很喜欢一个词语,叫做随机应变。

学历史,写历史这么多年,大家都会发现,只有那些智商高,目光长远的人,才能在残酷的环境中生存下来。

可是这一招,似乎在五代十国不太管用,因为这个时代不讲道理,不讲仁义,这个时代似乎什么都不讲,你的智慧还没等施展呢,你的目光看没等看长呢,你就被人杀掉了,所以唯一可以让别人安安静静听你说话的,只有你手上的那把刀。

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曾经说:行逢能谋,文表善战,叔嗣果敢,三人多相须成功,情款甚昵,就是说在很多年以前,周行逢,张文表(另外一个湖南本地的将领),潘叔嗣这三个人各有长处,各有本领,他们曾经有着共同的理想,为同一个目标而前进,他们义同契友,感情深厚,他们把酒言欢,祝福着各自在人生道路上取得相同的成功。

(史书)

可现在,故人纷纷凋零,竟如风中落叶一般。

我杀你,你杀我,他杀他,他们都不是什么好人,因为,好人从来羞于撕破脸,而坏人根本不要脸,也不要命。

人生于天地之间,如白驹过隙,忽然而已,当然也包括忽然的死去。

不过从结果来看,周行逢的确是他们这一帮马氏旧部中最适合收拾湖南残局的人。

周行逢这个人,他很喜欢总结经验教训,他认为,南楚马氏之所以灭亡,最重要的一点,就是马氏后来的这些皇帝们每天只顾争权和享乐,他们很少体恤百姓,也很少顾忌百姓们的感受。

因此,周行逢执政的时候,对湖南百姓相当不错,当地发水他赈济,当地饥荒他开仓放粮,无数吃不上饭,命悬一线的百姓得以在周行逢的善政下存活,周行逢本人呢,也没有什么不良嗜好,他自己生活朴素,平时都是恶衣粝食,穿最普通的衣服,吃最普通的饭,争取自己的生活标准和老百姓是一样的,他本人艰苦朴素,自然就更加重视官吏的廉洁,在选拔官员的办法上都会把这个人是否俭约作为他能不能当官的重要标准。

贪污腐败的官员,周行逢一律罢免,甚至就连自己的女婿来朝廷里求官,想要混上个一官半职,也被周行逢以能力不足,治民不善为由拒绝了。

当然,你说周行逢是完美无缺的圣君,那也不现实,他个人的成功道路上布满了阴谋和背叛,所以他最忌惮的就是有部下造他的反。

忌惮怎么办?杀掉当然就是最好的选择,当年跟随他一起征战的弟兄们,基本上都被他屠戮殆尽了。

(周行逢 形象)

周行逢杀人的方式简单直接,邀请大臣举办聚会,席间的时候看谁不顺眼,感觉谁不对劲,直接当场杀死,这还不算,他本人还畜养了很多亲信,这些亲信一天没别的事儿,要么监视臣公,要么监视百姓,发现任何风吹草动立刻报告,这报告到了周行逢这里,他大手一挥,先枪毙再调查,保证没有冤假错案。

有矛盾的杀,有仇恨的杀,利益有勾连的杀,权势过重的杀,看不顺眼的杀,引起怀疑的杀,至于杀法嘛,公开场合杀掉的也有,秘密处死的也有,派刺客暗杀的也不少。

一连串的杀戮之后,周行逢当年那一批的将领们基本上都领了盒饭,唯独剩下了那个曾经关系要好的张文表。

周行逢没对张文表痛下杀手,不是因为他念旧情,也不是因为他良知未泯,而是因为张文表就像当年的潘叔嗣一样,人家张文表谨小慎微,一步一步走的都非常扎实,周行逢暂时挑不出毛病来,不然早把他给弄死了。

周行逢滥杀无辜,座上股栗,人人自危,臣下没有敢于劝谏他的,只有他的妻子严氏,对丈夫的肆意屠杀实在是看不过去,因此劝谏丈夫要与人为善,不能跟个屠夫一样胡乱杀人了。

这严氏,是周行逢的结发妻子,周行逢还落魄的时候严氏就跟了他,夫妻之间感情甚佳,别人也许说不动周行逢,可是严氏的话,周行逢总还是会有点触动的,不过也只限于有点触动,因为周行逢对妻子回复是:

治国理政是男人们的事情,你一个妇人跟着添什么乱?

(严氏 形象)

周行逢抱怨严氏管得太宽,严氏更不惯着周行逢,第二天收拾收拾行李就回乡下老家去了。

严氏一走,周行逢脸上有点挂不住劲,因为夫妻二人从来都是成双入对的出入,现在严氏走了,谁都知道肯定是严氏跟他闹别扭了,周行逢没办法,只好抽空往乡下跑,想要把严氏给接回来。

严氏呢,不仅不愿意回来,反而还意味深长的对丈夫说了这么一句话:

你执法太过残酷,将来必然人心尽失,等到大祸临头的时候,跟你在一起我肯定是死路一条,到时候出事儿了,我在农村还方便逃跑。

妻子这么说,话都说到这份上了,周行逢才幡然悔悟,大大收敛了他滥杀的行为。

是啊,从南唐把南楚灭了开始,湖南这片土地上就没消停过,将帅失和,刀兵骤起,挥戈乱斗,十余年间换了好几个主人。

军阀们得天下,又失去天下,反复无常,而兴衰更没有规律,你周行逢能得到南楚灭亡之后残留的湖南天下,不是因为你足够强大,而是因为当年的潘叔嗣不够狠,他心软了。

诚然,如果不是严氏这一番番的劝导,照周行逢这么杀下去,他早晚人心尽失,肯定会有部下反水,趁他不备再把他给杀掉。

如果说周行逢是一把锋利的剑,那么他的妻子严氏就是保护这把剑的剑鞘。

所谓,家有贤妻,不遭横祸,就是这个道理了。

建隆三年,公元962年,北宋取代五代中的最后一个政权后周,已经是两年前的事情了。

在这一年,周行逢安稳的度过了自己生命最后的岁月,四十六岁患病而逝。

这个看起来并不衰老的中年人,死的时候,比较憔悴。

周行逢早年间是个地痞无赖,违法犯罪被官府捉到过,因此还被上了黥刑,脸上被刺了字,就是《水浒传》里宋江脸上的那种痕迹。

这个字,是用特殊颜料刺上去的,洗不掉,永久存在,所以这个刑罚不仅仅给人以皮肉上的痛苦,还会让人蒙受巨大的精神羞辱。

你说吧,好好一个大小伙子脸上被刺上了属于贼人的标记,这以后还怎么活?还怎么混?

(乱世风云)

周行逢后来主政湖南之后,那就是割据一方的军阀了,身份地位不一样了,臣下们就劝他,说要么您把脸上的字迹给涂改了,要么给遮一下,不然怪不好看的,也有失您的威严呐。

周行逢只是笑笑说:

西汉的时候,猛将英布也受过黥刑,可他仍然是盖世的英豪,古人尚且如此,我又何必在乎这个呢?

豪言壮语之下,可见周行逢的心志。

他也曾惠及百姓,让饱受战火璀璨的黎民有饭吃,有房子住,他也曾恢复生产,让湖湘大地风吹麦浪,重现生机,他也曾澄清吏治,打击贪官豪强,他也立志做一个有德有道之人。

可是,周行逢始终没有走出五代十国人人相疑的怪圈。

为人之一生,他在苦难中成长,在欺骗中长大,在背叛中变强,在谋乱中成熟,在兵变中蜕化,他的身体和内心已经被这个崩坏的世道索浸淫,他早就没有办法相信任何人了。

小环境会影响一个人的命运,而大环境,则会影响一个人对命运的,最终理解。

走到这里成了周行逢的宿命,本质上,他和他那一票被他亲手杀掉的打江山的兄弟们别无二致,都成了旧时代,最后的尘土。

2 阅读:1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