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美援朝第五次战役②:只歼过美军1个整团!为何这次要歼3个师?

帅克评史 2024-12-02 17:40:17

继上一篇我们探讨了第五次战役专题系列的第一篇:战役筹划准备欠在哪?至少有三个不当?今天我们接续探讨第二篇,题目是:只歼过美军1个整团!为何这次目标是歼3个师?

对抗美援朝战史有一定了解的军迷们都知道,三年抗美援朝战争,我完整歼灭美军最大建制单位是一个团,整师则从没有过。那么,第五次战役定的歼灭美军3个师、韩军2个师、英军2个旅、土军1个旅,这么高的战役目标是怎么来的呢?

后人们在探讨抗美援朝第五次战役目标的时候,总是给以“总体上不切实际”的评价。但对为何形成这样高的指标又不甚了了。实际上,这有个客观演变形成的过程。我们只有搂出其发展的基本脉络,再加以分析,或许才能理清个中原委与争议。

首先,第五次战役目标是在第三次战役大胜结束之后总体确立的。

1950年12月31日至1951年1月8日,抗美援朝打完第三次战役后,在着手下一个战役筹划时,出现了这样几个前提情况:一是不少人认为第三次战役打得很顺,一下子拿下了汉城,产生了战争好打的声音,出现了“从北到南,一推就完”的速胜论。二是苏联驻朝鲜大使等人认为彭德怀过于保守,应该乘胜进军而不是收兵。三是彭德怀不得不向毛泽东主席乃至苏联斯大林进行解释,尽管他的乘胜收兵得到了理解,但同时也给他再打下一个战役时,必须积极进兵造成了一些压力。

当时,志愿军在对第三次战役进行总结,并对下一个战役进行总体筹划时,这样说道:“三次战役证明敌败我胜形势已定”,“赢得战争胜利是肯定的”,“提高战术、技术 ,争取下一战役开始,连续作战,一气呵成,全歼敌人,全部解放朝鲜。”

基于这种“一气呵成,全歼敌人,全部解放朝鲜”的总体认知,可想而知,下一个战役的目标肯定是很大的。只是因为我还没具体开始筹划部署时,美军便主动发起了对我的进攻战役,也即战史上称之的第四次战役。于是,我原定设想的下一个战役,便成了第五次战役。此时,它虽有一个战役筹划的总基调总目标,但不得不因第四次战役的突然到来而往后延伸。

其次,第五次战役目标是在第四次战役被动防御之后做出微调的。

实际上,对于美军这么快地发动反击,打响了第四次战役,志愿军高层并没有想到。因为当时中朝联军正在开高级干部会议,对前段战役进行总结并对下段战役进行部署。美军的突然进攻,我汉城的得而复失,战局突然的被动,使得彭德怀等人不得不对朝鲜战局进行了审慎的思考。此时,彭老总开始深刻认识到,抗美援朝这场战争远不是“从北到南,一推就完”这么简单,而是比想象的更难打。于是,彭德怀临时委托邓华代他指挥,专门从朝鲜战场赶回北京向主席汇报。

在听取彭德怀的汇报后,毛泽东主席明确地提出了“战争能速胜则速胜,不能速胜则缓胜,不要急于求成”的战略战役指导。主席还与主持军委日常工作的副主席周恩来、彭德怀等人,一起研究了春季攻势的总体作战构想,初步确定“战役在敌军进至三八线南北和志愿军第二番部队到齐后发起。战役时间大致两个半月,消灭美韩军建制部队数万人”。

我们看,尽管“消灭美韩军建制部队数万人”的目标还是不小,但与第三次战役后提出的“一气呵成,全歼敌人,全部解放朝鲜”相比,作战目标应该说小了不少。不过,即便小了不少但还是不小。这一点从彭德怀随即的几封电报指示中体现得非常明显。他在3月11日给19兵团司令杨得志、政委李志民的电报中这样说到:“下一战役是决定性质的一仗”,3月17日给人民军电报中同样称“准备迎接决定性之下次战役”。

透过彭德怀的电报,不难看出,经过对正在进行的第四次战役的反思,经过与主席和总理的磋商,第五次战役目标虽缩小了不少,但仍定格在“决定性质的一仗”上。随着第四次战役的推进,第五次战役的总体目标开始逐渐明晰了起来。

再次,第五次战役目标是在战争尽量争取短期指导下最后敲定的。

尽管主席给予“战争能速胜则速胜,不能速胜则缓胜,不要急于求成”的战略战役指导,但最终彭德怀和志司其他领导人,还是将着眼点放在前一句话“战争能速胜则速胜”上,并围绕这一指导来进行排兵布阵。这主要是基于以下几点:

一是随着二番参战的19兵团、3兵团的到来,加上已在的9兵团,此时我一线已有五十多万大军,再加上后勤保障人员和人民军的几个军团,共有百万大军。这使得彭德怀等人把作战目标定格为“决定性质的一仗”有了更大的底气。

二是经过第四次战役横城反击战、汉江阻击战等,我将战线基本稳定下来后,一些领导人轻敌的情绪又开始回流,特别是新入朝作战的19兵团、3兵团的指战员们,还没经过真刀真枪,在轻敌上相对更严重一些。

三是当时彭德怀得到的情报是,美军又准备在朝鲜半岛的峰腰部来个第二次仁川登陆。为打破敌这一战役计划,第五次战役有必要提前发起,最好在短期内赢得决定性一仗,以彻底打破敌之全盘战略战役计划。

有鉴于此,彭德怀在1951年4月6日主持召开的志愿军党委第五次扩大会议上,这样明确指出:“这是一场大恶仗,即使付出五六万人的伤亡,也要消灭敌人几个师。”过了3天,即4月9日,彭德怀正式向毛泽东主席汇报了第五次战役最终的作战预案:“用9兵团和19兵团,对西线敌人进行战役两翼迂回,3兵团正面攻击,以各个分割歼灭敌人。力求在三八线歼灭敌人几个师,得手后再向敌纵深发展。”过了4天即4月13日,主席回电:“完全同意你的预定部署,望依情况坚决执行之”。

又过了5天,即1951年4月18日21时,经对作战预案进一步细化后,彭德签正式签发了如下的作战令:“我春季攻势,决以歼灭北汉江以西美军3个师(欠1个团),英、土3个旅,伪一、六两师为目的。首先集中力量歼灭伪6师、英27旅、美3师(欠1个团)、土耳其旅、英29旅、伪1师,然后会歼美24师、25师”。

经过以上对第五次战役目标演变的梳理,不难得出,它是有一个动态变化过程的。至少有这么几点:战役目标是经主席和中央军委批准的,是经彭德怀和志司领导人集体研究决定的,是在没有任何人持有不同意见情况下下达的;虽然在新的战略战役指导下战役目标有所降低,但出于急于求成的战争心理,仍以“决定性之战”为基点进行筹划和准备的。所以,后人在探讨这个问题时,只是简单得出目标太大,这虽有一定的道理,但对发展演变的客观性认知不够,没有考虑到当时的各种政治和战略因素。

帅克觉得,在关于第五次战役目标过高的问题上,志愿军政治部主任杜平后来说得好:战役目标过高“这样的认识,只能在第五次战役之后,而不能在此之前。”这话虽简短,但却言简意赅,很有道理和哲理。

下一个研究探讨第五次战役的题目是:王近山太乐观?想抓五千美军俘虏太轻敌?欢迎关注与指正。

0 阅读: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