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蛋白好了,却还是得了肾衰竭?背后的3大原因值得肾友们重视

尔曼的笔记 2024-04-24 08:10:28

尿蛋白是预测尿毒症的最重要指标,也是肾友们最要重视的指标之一。肾上线经常提醒大家,最好把24小时尿蛋白定量控制在0.3-0.5g以内更安全。

那是不是只要尿蛋白转阴,以后就肯定不会得尿毒症了呢?

不是。

为什么呢?

1

一时好≠一直好

尿蛋白不是一成不变的,病情以后还是很有可能出现变化,现在尿蛋白挺好的,千万不要想当然地以为以后就一定是一直都好的,肾病需要大家“走一步,看一步”,终生随访。

一项针对145例0.5g以内尿蛋白的IgA肾病患者,中位随访22年后发现,有27例(18.6%)患者肾功能出现了明显恶化(肾小球滤过率下降超过50%),其中4例得了尿毒症。

而之所以会这样,很大一部分原因是这些患者没有进行长期的规律随访和监测。

大家可能也听病友们说过“某某得肾病好了,后来突然得了尿毒症”这类的事情,其实不是“突然”得了尿毒症,只是中间有情况没检查不知道而已。

所以,希望所有肾友们,如果现在病情已经达到平稳期了,控制很不错,这当然值得高兴,但也别过于放松警惕,继续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定期复查的习惯,以及如果出现尿蛋白增多、血压升高、血肌酐异常波动这些病情加重的提示,及时跟医生沟通。

2

早正规诊治早获益,晚了不一定

下图展示的是KDIGO指南对肾病患者的危险分层,我们可以看到:CKD分期的早晚、尿蛋白的好坏不同,患者的尿毒症风险是不同的。

CKD1-2期+尿蛋白非常好(正常)被划分为绿色,说明尿毒症风险低。

而如果CKD3b-4期,即使这部分尿蛋白正常,还是被划分到红色和橙色警报,说明这部分患者尿毒症风险很高。如果分期晚+尿蛋白差,2条都占那就自然不用说了,属于高危中的高危。

从危险分层我们可以看出,早期规范化管理的重要性。

提到正规诊治多说一点,经常会有肾友问我们:“那我应该去看中医,还是看西医?”

其实,每一类肾病应该怎么管,怎么治,有一套标准化、流程化、规范化的步骤,这是肾友们要获得良好预后的基础,因为这些步骤不是属于谁的个人经验,而是经过大规模扎实的研究验证了对肾病人群的获益。

不管你去看中医还是西医,首先接受肾病标准化诊治和管理方案,在这个前提下,再谈其他的。好的西医和中医都需要熟悉这一套标准流程,也都在应用它们救治患者。

打个比方,一个患者出现蛋白尿,我们首先做的不是赶紧让他吃点什么“灵丹妙药”去降蛋白。

而是首先评估清楚患者尿蛋白的严重程度、持续时间(是否排除一过性、直立性蛋白尿的可能)、成分分析(尿蛋白来源),结合尿沉渣(尿中各种细胞形态)、肾功能、免疫指标等其他化验结果,以及评估肾活检的必要性,根据这些结果综合分析患者是否需要立即启动治疗,随访观察的频率。

下图只是展示了一个简单的尿蛋白评估流程,不同患者应对不同情况都有相应的标准化处理流程。

什么情况都没搞清楚,一来就跟你说什么玄乎其玄的神奇疗法、一包秘方,不用想,肯定是骗人的。

在规范诊治大前提下,再谨慎选择其他可能锦上添花的事是可以的。

3

其他伤肾因素

虽然尿蛋白是肾病进展非常重要的危险因素,但其他因素我们也不能忽视。

还有血压,肾毒性药物和毒物,肥胖,血脂异常,贫血、酸中毒等并发症都会影响肾病进展,我们的目标是把能控制得指标都控制好,才能尽量长治久安。

小伙伴们,一起加油啊!

3 阅读:5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