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2年夏天,我从地方大学毕业后被分配到师政治部当干事。那时候,每天的工作就是写材料、搞简报,为领导准备各种文字材料。说实话,我这个浙江人,刚到东北的部队,还真有些不适应。
我叫钱建中,因为在大学学的是中文系,所以分到政治部文秘科,跟着老同志学写材料。那会儿师里有个不成文的规矩,年轻干部写的东西,一定要经过两三个老同志修改才能往上报。
"小钱,你这个材料写得太文绪了,要接地气!"科里的老郑一边嚼着槟榔,一边给我改材料。我不服气,却又不好说什么,只能默默记下来。
转机出现在一个深夜。那天晚上,师政委要第二天下基层作报告,但他一直在开会,讲话稿没人准备。临近下班,科长发了愁:"这活儿谁来干?明天一早就要用啊!"
"让我试试。"我举手说。科长迟疑了一下,最后还是把任务交给了我:"行,那你写写看。不过要抓紧时间,明天早上六点前必须送到政委办公室。"
回到宿舍,我立即投入工作。要写好这个讲话稿,首先得了解基层官兵最关心什么。我翻出这几个月收集的基层来信和简报,仔细研读,做了详细笔记。
"建中,你还不睡啊?"室友递给我一杯浓茶。
"等这稿子写完。"我接过茶,一边喝一边说,"机会难得,得写出个样子来。"
半夜三点,我终于写完了初稿。这篇讲话稿和以往的不太一样——开头我用了一个基层战士写给政委的信,讲述他如何从一个农村娃成长为优秀士官的故事;中间用了几个连队的真实案例,说明部队在培养新时期军人方面的创新做法;展望部队建设的美好前景。
写完后,我又反复修改了两遍,直到天蒙蒙亮才把稿子送到政委办公室。
"同志,你是?"政委抬头看着我。
"报告首长,我是政治部的小钱。"我紧张地立正。
"哦,你就是那个浙江来的大学生。"政委戴上老花镜,翻看起稿子。我的心提到了嗓子眼,生怕他不满意。
"嗯,这个开头不错,很接地气。"政委点点头,继续往下看,时不时用笔做些标注。看完后,他抬起头:"你是几点开始写的?"
"昨天下午五点,首长。"
"写了多久?"
"到今天早上五点。"
政委放下稿子,仔细打量着我:"熬了一整夜?"
"是的。首长放心,我改过好几遍了,应该没什么大问题。"
"年轻人有股子闯劲,好!"政委笑着说,"不过你这黑眼圈够重的,赶紧回去休息吧。对了,一会儿我下基层,你跟着去听听?"
就这样,我跟着政委来到了基层连队。让我没想到的是,政委几乎是原封不动地用了我写的讲话稿,只是在一些细节上做了微调。
更让我惊讶的是政委的表达方式。讲到动情处,他会即兴发挥;遇到官兵提问,他总能结合稿子里的素材,娓娓道来。一个多小时的报告会,官兵们听得津津有味,不时报以热烈的掌声。
"小钱,你觉得今天的报告怎么样?"回来的路上,政委突然问我。
"首长讲得很好,把我写的东西都活了。"我如实回答。
政委笑着说:"你这个稿子好就好在接地气,用了真实的人和事。以后跟着我多跑跑基层,多了解官兵,写出来的东西才有生命力。"
从那天起,我就成了政委的"专属笔杆子"。每次他下基层,都会说一句:"让小钱跟着我吧。"
渐渐地,我明白了政委的良苦用心。他是想让我亲眼看看基层官兵的生活,亲耳听听他们的心声,这样写出来的材料才不会空洞无物。
记得有一次,我们去边防连队调研。天寒地冻的,战士们正在训练场上进行实弹射击。政委二话不说,就和战士们一起卧倒在雪地里。我也跟着趴下来,虽然冻得直打哆嗦,却感受到了边防战士的艰辛。
晚上回到连队,我的手冻得连笔都拿不稳。政委让卫生员给我擦了些风油精,说:"现在知道边防战士不容易了吧?以后写材料,就把今天的感受写进去。"
就这样,我跟着政委跑遍了师里的大江南北。机关干部说我是"政委的跟班",我却觉得自己是最幸福的人。因为通过这些实地调研,我不仅写材料的水平提高了,对部队也有了更深的了解。
1985年,政委要调往军区任职。临走前,他把我叫到办公室:"小钱,这几年你进步很快。记住,写材料不光是写材料,更重要的是要传递真情实感。只要你心里装着基层官兵,写出来的东西就一定不会差。"
后来,我也调到了军区机关。每次写材料,我都会想起政委的话。有次去摩托化步兵团采访,我特意和官兵们一起训练,晚上就睡在车场边的值班室里。回来写的报道,获得了军区新闻奖。
领奖那天,我又遇见了政委。他已经是军区首长了,却还是那么平易近人。
"首长,我这些年写材料,一直记着您的教导。"我说。
政委拍拍我的肩膀:"好啊!我就知道没看错你。对了,你还记得当年那个熬夜写的讲话稿吗?"
"记得!那是我人生的转折点。"
"不,"政委摇摇头,"那份讲话稿只是个开始。真正的转折是你后来跟我跑基层的日子。那时候,你从一个只会写漂亮文章的大学生,变成了一个真正了解部队的军队干部。"
听到这里,我突然明白了:政委当年让我跟着下基层,不仅是为了让我写好材料,更是在培养我这个年轻干部。如今我也当了首长,每次带年轻同志下基层,也会说一句:"来,你跟着我跑跑基层。"
这段经历教会了我:做文字工作的人,笔下不能只有墨香,更要有火药味;心里不能只有书卷气,更要有兵味。这大概就是我从军20多年最宝贵的财富。
声明:本故事纯属虚构,如有雷同纯属巧合。文章不代表编者和平台观点,无恶意和不良导向,请理性阅读,切勿对号入座。图片源自网络,如侵权请联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