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诗坛,远不如唐诗宋诗之盛,也未必有古人作诗工丽。但近代国家遭难百年,山河支离破碎,百姓民不聊生,国家不幸诗家幸,近代的诗人们诗词吟咏,或沉痛、或铿锵、或激昂、或壮怀,俱都以振兴国人、恢复中华,形成了独有的近代旧体诗风格。
如秋瑾,一介女子竟道出“拼将十万头颅血,须把乾坤力挽回”之语;鲁迅甘于“我以我血荐轩辕”;郁达夫悲呼“劫数东南天作孽,鸡鸣风雨海扬尘”;周总理少年立志“面壁十年图破壁”;毛主席欲“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百年屈辱的近代史,数代人杰前仆后继才造就了中华民族的独立解放,他们留下的壮怀诗篇,在今日读来依然振奋每一个炎黄子孙。今天向大家推荐的便是开国元勋朱老总的一首小诗——《出太行》:
出太行近现代·朱德
一九四零年五月,经洛阳去重庆谈判,中途返延安。是时抗战紧急,内战又起,国人皆忧。
群峰壁立太行头,
天险黄河一望收。
两岸烽烟红似火,
此行当可慰同仇。
朱老总此诗放在唐诗宋诗中未必是佳作,但放在近代史的背景下却是一首极佳的山河画卷诗。此诗作于1940年,当时正值抗战最艰苦的时期,然而国民党反动派却发动了第一次反共高潮,悍然出兵进犯我抗日根据地。朱老总亲率太行山军民自卫反击,歼灭敌三个师。为了抗日大局,朱老总于当年从太行山出发前往洛阳与卫立煌会晤,并经洛阳赴重庆进行谈判。此诗正是途中在太行山上所作。
这是一首七言绝句,开头一句“群峰壁立太行头”从雄奇的太行山壮景起兴,寥寥七个字,便勾画出了太行山群峰耸立、重峦叠蟑、巍峨峻秀的雄姿,为全诗定下了大气磅礴的基调。写景之外亦是寓情,太行山的高大雄伟,同事代表着太行山抗日根据地的壮大,暗涵诗人对根据地的赞美讴歌。
次句“天险黄河一望收”明写黄河天险滔滔蜿蜒,磅礴雄姿尽收眼底,实则也是反衬太行山的高大雄伟。要把千里黄河“一望收”,须登高远眺,方有千里之目,诗人此刻无疑是站在太行山巅举目远眺,反衬出太行山的高大。一山一河,一群峰一天险,一远一近,一静一动,仅此两句便描绘出一幅雄伟壮丽、气势磅礴的中华山河画卷。
紧接着"两岸烽烟红似火"以无比豪迈的笔调,描绘出根据地军民为抗击日寇、保卫祖国大好河山而进行的如火如荼的敌后战争,呈现出一派轰轰烈烈的抗战大好形势。结合背景,敌后根据地的英勇抗战与国民党反动派的消极抗战形成鲜明对比,而反动派却无耻地破坏合作,悍然进犯根据地,令亲者痛仇者快。结尾,“此行当可慰同仇”照应“出太行”之题,前往重庆谈判。此行是打退敌人进犯后后有信心有理有据的谈判,因而诗人也对此行充满信心,希望能继续合作同仇敌忾团结抗战。大有乐观主义精神和对抗战胜利的信心,鼓舞振奋,颇为壮怀。
朱老总此诗,虽然不是名篇名作,但也绝非下品,此诗格调既高,写景壮丽抒情壮怀,是一首难能可贵的壮诗。尤其是前两句写景,将祖国的大好河山描绘地雄壮伟丽、气势磅礴,大有心怀天下的壮气。
每天诗词猎奇,关注读书狗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