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作家|吴美群:烂漫的山花(报告文学)

冰海谈小说 2024-04-23 05:11:14

春天的仫佬山乡,生机盎然。那漫山遍野的烂漫的山花,生机勃勃,遍地绽放,悄然无声,默默地为大地的春色平添一份绚丽的光彩。

地处桂西北的罗城仫佬族自治县,是全国唯一的仫佬族自治县,素有“仫佬山乡”的美称。行走在仫佬山乡的青山绿水间,一幅幅乡村振兴的崭新画卷犹如一个个喜人的镜头源源不断地映入我的眼帘,让我深刻感受到了家乡的巨大变化。在这巨大的变化之中,凝聚了一群仫佬族女能人的心血和汗水。她们就像那烂漫的山花一样,为了仫佬山乡的乡村振兴默默地奉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罗翠美是土生土长的仫佬妹,家住罗城东门镇章罗村大罗屯,现任广西中欧鲜农电子商务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她不仅自己事业成功了,还带领当地的贫困群众走上了脱贫致富之路。由于成绩显著,她先后被评为全区道德模范、河池市十大杰出青年、全区脱贫攻坚先进个人奉献奖并入选“中国好人榜”。

儿时的罗翠美家境贫寒,高中还未毕业就不得不辍学回家,为了改变生活贫苦的境遇,她毅然决定到沿海闯荡。最初到浙江创业经营服装生意,凭着不怕苦不怕累的打拼劲头,赚到了人生中的第一桶金。

在外闯荡多年,罗翠美始终眷恋着家乡的这片热土。2008年,她从浙江返乡创业,与人合伙开办超市,通过推行“农超对接”经营模式,收购当地一些农特产品在超市里销售。为保证超市里销售的农产品质量,2015年她创办了罗城祥泰绿色生态种养农民合作社,吸纳当地农民加入合作社,为入社社员提供的种子、化肥、农药,并给予技术指导,所生产的产品收购到超市里销售,走上了“合作社+农户”的经济发展模式,带动群众共同走富裕道路。

2016年,罗翠美注册成立了广西中欧鲜农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她将公司定位为“本土农村电商”。可是,农特产品销售需要与村民长期合作,如何保证公司拥有稳定的货源呢?

罗翠美首先去了天河镇维新村。那时候,罗城还没有电商公司,她是第一个做农村电商的。面对罗翠美为他们描绘的农村电商前景,村民们不为所动。

“许多老板拿到货就跑路了,谁知道你会不会跑?”一些村民当面提出质疑。

“我是本地人,能跑到哪里去?”罗翠美哭笑不得。

为了表示诚意,罗翠美免费为村民提供甜豆种子与肥料,并承诺自己会上门收购。两个月后,罗翠美践行了自己的诺言,以每斤5元的价格收购了村民的甜豆。一些种植面积较大的村民只用两个多月就成为“万元户”。村民们被甜豆“短平快”的经济效益打动了。

为了保证与村民长期合作,罗翠美实施了“一村一品一县一链一园”策略,她起早贪黑、马不停蹄地穿梭于各村屯之间,用3个月时间在 67个贫困村成立了67个电商服务站。她向村民讲授“互联网”“电子商务”“移动支付”等概念,并通过与政府部门合作开展致富带头人培训,成功从中培养发展了一批电商服务站站长。在他们的组织带动下,越来越多的村民参与到田间地头式的免费培训当中,并逐步与公司开展合作。

在当地党委政府的帮助支持下,罗翠美充分把握东西部扶贫协作的良好发展机遇,2017年春节前夕,在县领导带领下,罗翠美与近60名致富带头人去了深圳市福田区。在那里,不少公司白领很喜欢这些来自大山的绿色食材。一些单位的人刚开始只是礼貌性地购买,由于产品质量都过得硬,赢得了用户的信任,他们逐渐成了固定客户。

“企业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赢得客户,赢得市场,必须讲诚信。讲诚信,首先要保证产品质量。”罗翠美道出经营之道。

为了保证基地农产品的品质,满足消费者对农产品“绿色、健康、安全”的消费需求,中欧公司在罗城多个乡镇创办了30个生态科技扶贫创业孵化示范基地。公司与合作基地签订了严格的产品质量协议,派出技术人员为农户提供标准化技术培训,强化种植环节的全 程跟踪与监督,严格技术规程,按照标准化生产。同时还建立了农产品溯源系统,消费者只要扫描农产品的二维码,就能了解产品的生产地、生产者和生产过程等方面信息,赢得消费者的信任。

吃水不忘挖井人,致富不忘党的恩。罗翠美所带领的中欧鲜农电商团队,始终秉承“绿色、健康、感恩、共赢”的经营理念,以助力乡村振兴为使命,推动整合社会资源参与现代、农业产业项目开发,不断增强脱贫村自我“造血”的能力。公司通过实施“互联网+订单农业+基地+贫困户”的经营模式,与农户合作发展富硒大米、红心猕猴桃、百香果、黑木耳等电商订单产业,农户出土地出劳动力,电商企业提供跟踪技术服务,公司运用多种电子商务营销手段,提高农产品的流通速度和广度,完成产供销一条龙服务,真正解决农户缺资金、

缺技术、缺销路等核心问题,打通农特产品进城“最后一公里”。

在谈到电商如何助推乡村振兴时,你说:“作为仫佬山乡的一家电商企业,我们将通过政府的支持和自己的努力,打造罗城特色农业品牌,引进国内销售平台,把罗城特色农产品销往全国各地,同时吸引更多的脱贫户参与现代农业产业,使更多的脱贫户在家门口就能创业就业,实现致富增收,巩固脱贫成果,为助推仫佬山乡的乡村振兴发挥更大的作用,为圆中华民族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如今,罗城的富硒大米、天河糯玉米头、野生灵芝、香菇、木耳、红心猕猴桃、百香果等土特产插上电商的翅膀,源源不断地销往全国各地。自2016年公司成立至今,帮助近万户农户走上了致富之路。

覃凤琼是罗城仫佬族自治县小长安镇民族村党支部书记、村民委主任。带领当地群众种植茶辣(当地群众对传统中药材吴茱萸的俗称)脱贫致富助力乡村振兴的故事在仫佬山乡广为流传。2022年2月,她荣获“2021年度广西三八红旗手”称号。

民族村位于广西罗城小长安镇东部,由果场一组、果场二组、果场三组、上施、下岩等10个自然屯组成,总计543户2240人,全村总面积4.644平方公里,国道G357旁,融河高速公路穿境而过,全村各屯均实现通水泥硬化路,产业道路完善,交通便利。民族村还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方,这里居住着苗、瑶、壮、水、汉等民族。民族村同时也是享受国家移民政策的村,该村果场一组、二组、三组于1996年从罗城四把、天河、下里边远的偏辟山区移民而居,山背屯、新安屯从河池都安县边远的偏辟山区移民而居。

覃凤琼的父亲曾是一位老屯长,早在1969年就带着整屯乡亲搬出大山,可以说是一次易地扶贫搬迁的早期尝试。如今,80后山里妹子的她接过父亲的担子,带领村民们种植茶辣,在曾经荒芜的土地上硬是开辟出了一条致富路。

悬崖峭壁把困厄层层封锁,唯一的出路就是搬出大山。1969年,覃凤琼的父亲覃志光作为党员和屯长,肩挑手扛,带领整屯群众搬出大山,但由于土地归属问题没能解决,有的村民居无定所,有的又重新搬回深山。直到1996年,县扶贫办协调安置用地,将天河镇、四把镇、怀群镇的10多个偏远村屯移民搬迁至小长安镇民族村,从此,那些山缝缝里的极贫村屯才从地图上“消失”。这一年,16岁的覃凤琼随家人搬迁到小长安,同四把、天河、乔善等乡镇大石山区的70多户群众,分为3个移民组安置在民族村。

当时,安置点还是一片荒坡。勤劳是山里人的本色,覃凤琼同乡亲一道,在坡岭上围起工棚,开垦荒地,种植沙田柚,几年下来,这里郁郁葱葱,成为果场。3个移民组随之改名果场一组、果场二组、果场三组。覃凤琼的家就在果场三组。

在上山凿路、开发耕地的过程中,覃凤琼遗传了父亲那不服输的韧劲和闯劲,敢作敢当,赢得了人们的赞许。

因为不甘心看着乡亲们守着几亩望天田过苦日子,2001年,只有20岁出头的覃凤琼带领移民安置点的村民上山凿路、开发耕地,发展种植业,开拓致富路。

然而,一块巨石成了拦路虎,要进到山里的两三百亩平地耕种,乡亲们必须小心翼翼踩着仅是脚尖宽的小路绕过巨石,险象环生也非常不便。

“怎样才能搬走巨石呢?”想来想去,覃凤琼萌生了炸掉巨石开路拓荒的念头。

这天晚上,覃凤琼召集大家开会,商量讨论搬掉拦路虎的事情。

“要致富,先修路。我计划炸掉那块石头。只有炸了那块石头,我们才能进到山里的平地,才能扩大耕种面积,才能将日子越过越好。大家有什么意见吗?”

覃凤琼的话音刚落,会场便吵闹成了一锅粥。

“那块石头不能够砸,左青龙右白虎,炸不得。”

“对对,不准炸。”

”炸了就等同男人讲话不算话了。”

“同意炸。”

“什么风水?那是骗人的。”

村里德高望重的老人看重风水,认为炸掉巨石会影响到男人的地位,而妇女们认为这是封建迷信,双方为此争吵不休。

最终,大家不欢而散。

“这样争吵下去,没有结果呀,怎么办?得想想办法呀!”覃凤琼心里十分着急,陷入了烦恼之中。

一天,覃凤琼有事来到镇上。在路过一家酒店时,一阵猜码声传入她的耳朵里。她心中一喜:喝酒,猜码,这不正是解决炸石的好办法吗?

回到村里,覃凤琼想出了一个办法,联合几位妇女做了几桌好菜,邀请全村人一块吃饭。

开席之前,覃凤琼做了一个开场白:“今天请全村人吃饭,就是为了解决炸石头的事。上次开会没有形成统一的意见,今天我提出我的办法,那就是用猜码解决。猜输了你们就得听我们妇女的,猜赢了我们就听你们的。”

“同意,但猜输了不准反悔。”有人提出条件。

“好的,一言为定!”覃凤琼当场表态。

经过一番较量,妇女队以三比二的战绩胜利。

不几天,随着一声轰隆的炮声响起,横扼在发展路上的大石头终于被炸掉了。

“我能够脱贫,要归功于村委会主任覃凤琼的带领。全靠有覃凤琼这样的致富带头人,我们大家的生活才能越过越红火。”提及种植茶辣的事,村民谢年远由衷感慨地说。

谢年远原先居住在罗城四把镇偏远的山区,1996年搬迁到民族村后,最早依靠种植果树为生。由于土地贫瘠,收入只够勉强维持温饱。其他搬迁过来的村民情况跟谢年远也差不多,三分之一的村民都是建档立卡贫困户。

正在谢年远为脱贫发愁的时候,村里有人已经走到了前头。覃凤琼在村里带头种起了茶辣。茶辣味道辛辣,早在2000年前就被用于镇痛、驱蛔等用途,直到今天仍然是常用的中药材,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

覃凤琼最初的创业是从种植水果开始的。她和丈夫辛苦种植的5亩沙田柚2001年开始挂果,当年卖果收入2800元,这是她掘得的“第一桶金”。然而,仅靠这几亩沙田柚,难以走上致富路。2004年,覃凤琼和丈夫到别的村租地种了35亩甘蔗。每年产值达8-9万元,逐步走上了致富路。

2011年7月,勤劳能干的覃凤琼当选为民族村民委副主任。

“当了村干部,就要为民办点实事。”就在这一年,有个外地老板在当地种茶辣,长势很好,但价格低迷,气得这位老板连根拔掉,改种其他作物。“他不要,我要!”覃凤琼从中看到了机会。

民族村果场土质以沙石为主,种甘蔗、沙田柚技术要求高,但适合种茶辣。覃凤琼便和果场一组的梁仁富等人一起,把外地老板丢弃的茶辣拉回果场,扩大种植规模。

当时村里乡亲们种植甘蔗和柚子收益不佳,覃凤琼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和几个村民用3头牛,来回走了200多公里,不花一分钱拉回了3000株茶辣树苗。

“那时为了拉回这3000株茶辣树苗,我们3头牛的牛蹄都各自脱了一层皮,休息了大半年才能够下地。”回想当年的事,覃凤琼记忆尤深,感慨不已。

后来价格逐渐回升,种植茶辣获得成功。果场移民群众纷纷仿效,发展茶辣积极性空前高涨,覃凤琼就把掌握的技术毫不保留传授给村民,指导群众种植茶辣。

天道酬勤。在覃凤琼的带领下,谢年远和其他村民也开始种植起了茶辣。起早贪黑地劳作,1200多个日夜的付出,终个于在第4个年头迎来了累累硕果,那一年正巧赶上茶辣价格飙升,卖到了150元一斤,总共换来300万元的收益。

群众见种植茶辣有奔头,纷纷跟进。2015年,覃凤琼牵头成立飞凤种养农民专业合作社,采用“合作社+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把原来分散的茶辣种植户集中起来,实行统一管理、统一经营、统一销售模式,产品主要销往区内外中药材市场。2016年至2019年共带动贫困户37户163人脱贫。经过几年的发展,种植规模不断扩大。2022年茶辣产量达78万斤,产值1460万元,成为巩固脱贫成果带动当地群众致富增收的重点产业。该基地先后被评为广西巾帼科技示范基地、河池市巾帼脱贫示范基地。

茶辣的丰产期可达20多年,漫山遍野的茶辣给了民族村移民群众更多的底气。如今民族村家家户户建起了小洋房,80%以上的农户买了小汽车,日子越过越红火。

覃凤琼的努力得到了村民们的信任,在2021年村“两委”换届中,她当选为村党总支部书记、村民委主任。

从当初懵懂茫然的山妹子,到远近闻名的经济能人,覃凤琼的人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唯一不变的是她每天依然努力奋斗,带领群众向着更美好的明天前进。

罗华清是仫佬族剪纸技艺传承人。她在自己的家乡——罗城仫佬族自治县四把镇思平村小稔屯,创办“仫佬族剪纸技艺展示传习馆”,免费为乡亲们培训仫佬族剪纸技艺。

来到小稔屯,走进罗华清创办的“仫佬族剪纸技艺展示传习馆”,但见:多张桌子一字排开,桌面上摆满了香囊制作材料,当地妇女正在一针一线认真绣制仫佬族香囊。

“欢迎光临指导!”一阵寒暄之后,罗华清向我讲起了她的创业经历。

罗华清出生在四把镇思平村小稔屯一个仫佬族剪纸艺人世家,从上几辈起就十分精通剪纸、绘画等手工艺,在附近乡镇广为人知,全家以此为生。

这门手艺代代相传,到罗华清已是第四代。据她回忆,自己家传的纯手工背带很受欢迎,这种背带通过巧妙的剪 纸和刺绣制作而成,非常精美,在当地堪称一绝。每年“三月三”,她家门口便会有附近的村民排着长队来买背带,长长的队伍从家门口一直排到巷尾,村民们都以能拿到她家制作的背带为荣。时过境迁,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的生活习惯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剪纸这门技艺也跟其他传统民俗一样变得不那么流行了。到了罗华清这一代,仅凭剪纸的手艺已不能维持一家人的生活。母亲年事已高,罗华清又赴柳州做生意以维持生 计,家门口排起长龙买背带的盛况不复出现,这门独特的仫佬族剪纸技艺一度面临失传。

据罗华清介绍,仫佬族剪纸技艺是仫佬山乡一种重要的文化表现形式,有着浓厚的民族特色。仫佬族民间剪纸历史悠久,风格独特,最早出现在唐代,历经宋、元,明清为鼎盛时期,至今已有上千年的历史。仫佬族民间剪纸有太阳、月亮、凤凰、麒麟、蝙蝠、蝴蝶、喜鹊及其花草树木等蕴含着吉祥如意的图案,小孩背带中出现的各种图案,都是先剪纸成型后才刺绣而成。仫佬族剪纸大致可以分为四类:一是张贴用,即直接张贴于门窗、墙壁、灯彩、彩扎之上以为装饰;二是摆衬用,即用于点缀礼品、嫁妆、 祭品、供品;三是刺绣底样,用于衣饰、鞋 帽、背带、枕头、手巾等;四是印染用,即作为蓝印花布的印版,用于衣料、被面、 门帘、围兜等。

将这门技艺传承下去并发扬光大是罗华清母亲一生的心愿。2012年,老人病危,临终前特地叮嘱罗华清,希望她不论多么艰难,都要守住这门技艺,把它代代传承下去。罗华清含泪应允。2013 年,她结束了柳州的生意,毅然回到家乡,传承剪纸技艺。为更好地传承和弘扬这门独特的剪纸技艺,罗华清四处学习、潜心钻研,不断完善和改进自己的剪纸技艺。由于没有生活来源,多年的积蓄不久就见了底,在最困难的时候,她甚至打算走上街头为人剪纸、绘画谋生。

罗华清的坚守和付出没有白费。在罗城仫佬族自治县成立30周年之际,罗城县委、县政府特别为像罗华清这样的民间艺人搭建了一个展示平台。罗华清展示的剪纸作品千姿百态、创意独特、内涵丰富,将万物的神韵气魄巧妙地融入作品中,给人以艺术美感的遐想,得到了群众认可,也引起了文化部门的重视。当地党委宣传部大力宣传,文化部门为她提供免费的创作工作室,支持她挖掘和传承仫佬族剪纸技艺。

有了好政策的扶持,罗华清的事业蒸蒸日上。她的剪纸作品《仫佬族非遗》荣获广西工艺美术作品“八桂天工奖”金奖等多个奖项,她创作的《百羊图》、《百猴图》等作品在《光明日报》、《广西日报》、《河池日报》等报刊发表。40年来,罗华清练就了一手剪纸绝活,她剪出的人物、动物、植物惟妙惟肖,栩栩如生,深受好评。2023年6月,罗华清组队参加2023年广西巾帼创业创新大赛,荣获手工创意刺绣类三等奖。目前,罗华清是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被河池市职业教育中心学校、柳州市北雀路第四小学、罗城县青少年活动中心、罗城县第二小学、罗城县四把镇民族小学等学校聘为剪纸艺术导师。

2022年,罗华清不顾家人相劝,回到家乡小稔屯筹建“仫佬族剪纸技艺展示传习馆”,免费为乡亲们培训仫佬族剪纸技艺,带领大家制作香囊、绣花鞋和衣帽、手提包饰口等仫佬族剪纸特色文创作品,在传承仫佬族文化的同时,促进农村留守妇女和老人实现家门口就业增收,助力乡村振兴。

“我们真的很感谢罗华清老师,她一有空就来到传习馆教我们学习剪纸、制作香囊。从缝布、填充到穿珠子,一针一线,她都在旁边手把手、耐心地教。虽然我们的手脚慢一些,不过一个月也有1000多元的收入,可以补贴家用,比起以前在家闲着好多了。”问到罗华清创办传习馆的事,小稔屯的妇女由衷感激地说。

离开传习馆,罗华清坚持送我到村口。于是,我们边走边谈,提及今后的发展,罗华清说:“下一步,我将根据需求,创作出更多样式的仫佬族剪纸特色文创作品,并通过‘线上和线下”相结合销售模式,带领更多乡亲姐妹们走上文创增收路,为乡村振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这虽不起眼的传习馆,却让我看到了仫佬山乡一位非遗传承人的传承与坚守、付出与奉献。

在仫佬山乡像罗翠美、覃凤琼、罗华清一样的女能人还有很多很多。在乡村振兴的路上,她们不辞劳苦忙碌奔波,努力奋战在乡村振兴第一线,把自己的满腔热情和辛勤的汗水抛洒在仫佬山乡的乡村大地上,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彰显仫佬山乡乡村振兴的巾帼力量。

作者简介:

吴美群,男,仫佬族,广西罗城人.

微刊投稿邮箱:1505105907@qq.com

◆总编兼创作基地主任: 刘云宏

0 阅读: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