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本主义之光:重塑城市建筑的情感与温度

混职场如行胡同 2024-07-09 07:41:37

在快节奏的现代都市生活中,高楼大厦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构成了我们熟悉的城市天际线。然而,在这片钢筋水泥构建的森林中,人们往往感受到的不仅是效率与便捷,更多的是心灵的孤寂与环境的疏离。

什么时候建筑物成为了我们人与人之间的阻碍了呢?它们明明最初是为了我们人类的存在而作为服务商出现的。

由享誉全球的建筑设计大师托马斯·赫斯维克撰写的《人本主义:一位匠造者的世界建设指南》一书,深刻剖析了这一现象,并提出了一种回归人本、重塑城市空间的全新视角。

赫斯维克以其敏锐的洞察力和深厚的专业素养,在书中对传统与现代建筑进行了深刻的反思。他指出,尽管现代建筑在技术与形式上取得了巨大进步,却往往忽视了建筑作为人类生活空间的本质——即服务于人的需求与情感。那些冰冷的高楼、刺眼的玻璃幕墙,在追求视觉震撼的同时,无形中筑起了一道道隔离人与人之间、人与自然之间的高墙。这种“形式至上”的设计理念,不仅削弱了建筑的亲和力,更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城市居民的孤独感与压力感。

在网络上我们见过很多吐槽各地形象怪异的建筑,那不是什么美感而是过于惊悚独特,完全不符合我们正常的需求。

《人本主义》一书的核心,在于赫斯维克提出的“人本主义设计”理念。这一理念强调,建筑设计应始终以人为中心,充分考虑人的生理、心理及情感需求。赫斯维克通过一系列生动的案例,展示了如何将这一理念融入实践之中。从伦敦的“翻滚桥”那随人流变化而灵活调整的姿态,到上海世博会英国馆那如种子般生长的形态,再到纽约高架线公园的巧妙改造,每一个项目都是对人本主义精神的生动诠释。它们不仅美化了城市景观,更重要的是,它们以更加人性化的方式,重新定义了人与建筑、人与城市的关系。

赫斯维克在书中通过对神经科学和认知心理学的最新研究成果的分析与传递,其本身就是在为我们的建筑设计提供科学支撑。他揭示了人类感官体验与情绪、记忆乃至健康之间的互相关联,也再次指出我们的现代建筑设计如何更好的应和人体自然机制,达到美与享受的新体验。这种跨学科的高瞻远瞩,对于我们的建筑设计有很大的启发作用,更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思考方式,去重新审视和改造我们的居住环境。

《人本主义》不仅是对当前建筑现状的深刻批判,更是对未来建筑发展方向的积极展望。赫斯维克呼吁所有参与城市建设的人们,无论是建筑师、城市规划者还是普通市民,都应共同努力,推动建筑向更加人性化、生态化和社会化的方向发展。他认为,只有当我们人类的需求被放在设计的关键位置时,才能创造出更值得欣赏又符合人类实际需求的可持续性发展的建筑物。

读完此书,我们不禁要重新审视自己与周围环境的关系。建筑不应仅仅是冰冷的物质存在,而应是充满温情与关怀的生活空间。正如赫斯维克所言:“建筑不仅仅是一种艺术,更是一种责任。”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