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版《三国演义》里的大多数主角都成了观众心目中的化身。
他们几乎等同于古人,看他们仿佛在读史,看纪录片,为什么他们演活了这些角色?
一是与央视的拍摄优质有关,二是与演员的表现有关,三是与导演、编剧等幕后主创有关,三与《新三国》一对比便知高下。
首先是威震华夏的关羽。
形容王刚的和珅演的好,一般说,和珅长得不是王刚那个样子,那肯定是历史搞错了。
而陆树铭的关羽,与之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甚至连市面上卖的关羽画像和雕像都是陆树铭的样子。
反观于荣光,举手投足间好像每时每刻都在强调,我很傲,我红脸,我就是美髯公关羽。
完全没有那种傲上而不忍下,欺强而不凌弱的气质,只有演出来的一脸傲,看起来特别装。
陆树铭的关羽是玉可碎而不可改其白,竹可焚而不可毁其节,身虽殒,名可垂于竹帛也,气节与傲骨扑面而来。
于荣光则是一个月几百块玩什么命,反正都能名留青史,给人一种彼可取而代之的轻而易举感,没有无可替代的气质。
其次是千古一丞诸葛亮。
无论后续有多少丞相,观众认可的孔明只有唐国强。
新旧三国的差别在哪,看“火烧上方谷”这一段就知,这是诸葛亮的大悲情,“悠悠苍天,何薄于我。”
诸葛亮设计将司马懿困在上方谷,本是一把火就能助力北伐,怎料天降大雨,大业难成,从此王业只能偏安,兴复汉室告败,唐国强和陆毅的表演简直天壤之别。
新三国中,常犯的历史错误就不表了,高希希经常自我主义,自恋非常。
陆毅的表演与剧情结合起来,给人的感觉是蜀汉并没有被逼入绝境,是他们思虑不周,而陆毅的一大段肺腑之言,再加吐血的操作,就俩字,做作。
唐国强的表情经历了震惊、接受、绝望三重变化,无一言一语,一个表情胜过千言万语,乃至手中的羽扇都因留白而有了情绪。
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天意不可违的无可奈何溢于言表,就连天空不作美的大雨此时都成了为丞相的难过而落的泪,可谓闻者伤心。
其二是世之枭雄曹操。
鲍国安的曹操就是从《三国志》里走出来的,举手投足活似孟德在世,陈建斌的曹操则是话剧舞台上的角色,一板一眼,拿腔拿调。
如新老三国放走刘备,曹操的反应。
新三国随之诞生了一个名场面,“不可能,绝对不可能”,本是老谋深算、临危不惧的曹操竟然慌慌张张,还有了吕布行为。
这么一来,曹操就变成了喜剧人,俨然没有一方大将之风,沉稳、老练,都不见了,又怎会有傲视群雄的谋略,陈建斌演技再好也是无魂皮囊。
鲍国安的演法既没让曹操掉了档次,也突显了曹操为何能在乱世称雄。
没有高喊“绝对不可能”,不肯承认自己的错误,也没有晕倒在地,不愿接受现实,而是借别人之口说出自己之失,再听从荀彧的建议弥补损失。
一前一后,相照对比,老三国的经典之处显而易见,凡是成大事者,怎么可能轻易被情绪左右,不会理性行事。
其三是粗中有细的张飞。
张飞并不是纯莽夫,他在战中学,到最后有一条成长线,能做到心有猛虎细嗅蔷薇,担得起有勇有谋。
然新老三国的张飞彻底是两个人,一个演出了诸葛亮号称小张飞的那种智慧,喝断当阳桥的谋,三英战吕布的勇。
另一个则演成了傻,动不动就捅人一万个透明窟窿,不分场合的哈哈大笑,以为英雄豪迈,就像智商落在娘胎的大头娃娃。
其四是厚德载物的刘备。
刘备弘毅宽厚、知人待士、百折不挠、武勇信雅、仁义仁德、喜怒不形于色,并非板着一张脸的生人勿进。
孙彦军的刘备从出场时的怀才不遇,桃园结义的满怀壮志,遇险蛰伏的坚韧不屈。
到携百姓逃亡的仁德之姿,关张二人遇难的悲痛欲绝,夷陵之火的悔之晚矣,临终托孤的千叮万嘱,一生写照跃然屏幕,波澜壮阔,不负昭烈谥号。
反观于和伟的刘备,删减了桃园结义,以温酒斩华雄开场,削减了刘备的故事线,致使信服力大减。
一出场又是一副苦大仇深的样子,之后多次这个表情,可刘备并非成天怨天尤人,而是踌躇满志,三顾茅庐之后更是春风得意,胸怀天下,已然不是厌世的表情。
大业有成,刘备贪图享乐,赵云劝他,他说“打了一辈子仗就不能享受享受吗”,这类情节的添加就是画蛇添足,让前面刘备匡夫汉室的豪言壮语瞬间崩塌,自然就比不上旧三国的刘备那么深入人心。
最后是三姓家奴吕布。
张光北的吕布有“大丈夫生于天地之间,岂能郁郁久居人下”的一时豪迈。
也有“飘零半生,只恨未逢明主,公若不弃,布愿拜为义父”的两面三刀,更有不听陈宫言,办事不过脑的三天打鱼两天晒网。
在张光北的演绎下,吕布不单一,也得以在新时代出圈,但何润东的吕布,倒是有大丈夫的勇,却让角色过于片面了。
诸如此类的周瑜、司马懿等,新三国的不用心,一看就是在闹笑话。
即便有些演员的演技并没有那么不堪,但因主创整体水平与央视版《三国演义》差一大截,让他们的表演大大失色。
这并非贬新三国,捧老三国的踩一捧一,这是摆事实讲道理,是新三国自己没能做到承上启下的启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