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有“诗仙”之美誉,与杜甫并称“李杜”。其诗以抒情为主,表现出蔑视权贵的傲岸精神,对人民疾苦表示同情,又善于描绘自然景色,表达对祖国山河的热爱。诗风雄奇豪放,想象丰富,语言清新俊逸,音律和谐多变,善于从民间文艺和神话传说中吸取营养和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玮绚烂的色彩,富有积极浪漫主义精神。有《李太白集》。
访戴天山道士不遇
(唐代)李白
犬吠水声中,桃花带露浓。
树深时见鹿,溪午不闻钟。
野竹分青霭,飞泉挂碧峰。
无人知所去,愁倚两三松。
这首诗是李白早年在戴天山(今四川昌隆县)读书时所作。诗人通过自己所闻所见,描绘了一幅景美情深的访问道士不遇图,再现了道士世外桃源的优美生活境界。
首联“犬吠水声中,桃花带露浓。”写诗人早晨所闻所见,展现出一派桃源景象:水流清澈,回荡隐约犬吠;桃花繁盛,满带浓艳露水。首句写所闻,泉水淙淙流淌,犬吠声隐隐传来;次句写所见,早晨桃花带露,浓艳耀目迷人。诗人缘溪穿林进山,沿途景色宜人,使人留连忘返;想那道士居住此中,如处世外桃源,达到超尘拔俗的境地。
颔联“树深时见鹿,溪午不闻钟。”写诗人正午所闻所见,展现出一幅的自然而清幽的画面:树林深幽,野鹿时隐时现;正午静寂,钟声却未听到。前句以“时见鹿”反衬不见人,可见环境幽静;以“不闻钟”暗示道院无人,可见环境清幽。极写山中之幽静,暗示道士已经外出。
颈联“野竹分青霭,飞泉挂碧峰。”写诗人道院所见所感,展现出道院周围那融入青苍山色的绿竹与挂上碧峰的飞瀑秀美超然:野竹分开青雾直穿蓝天,飞瀑挂在碧绿山峰之上。前句一个“分”字,把野竹、青霭两种近似的色调汇成一片绿色,巧妙而又细腻;后句一个“挂”字,把白色飞泉、青碧山峰浑然一体,相映成趣。这两句写景抒情,既写出了道院这一片净土的淡泊与高洁,又抒发了诗人造访不遇爽然若失的情怀。
尾联“无人知所去,愁倚两三松。”写诗人寻访道士不遇的心情,展现出诗人百无聊赖的惆怅和失落:无人明知道士去处,只好依仗古松,排遣万端愁思。诗人问讯到友人竟然不在,便倚着道旁的松树发着愁,看似淡淡几笔迂回描写,却表达了久久不绝之情致,令人回味无穷。
全诗前六句写往“访”,重在写景,景色优美;末两句写“不遇”,重在抒情,情致婉转。通篇纯用白描、景美情深,充满着年轻人的朝气与孜孜以求的探索精神。
无事疑成愁,放浪顺风流,天空地阔游,酒色倾浮舟。[得瑟][呲牙笑][鼓掌][点赞][笑着哭]文士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