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故事|走近全国优秀教师长安滦镇街道鸭池口初中教师安红涛

行走世界的笔记 2024-09-10 03:25:33

从25岁参加工作的年轻小伙子,到四十不惑的中年骨干,执教22年来,他一直扎根乡村默默坚守,用无悔的付出送走了一批又一批的学生。

他,在师生们口中有一个非常特别的称呼——“年龄最大的留守儿童”,他就是全国优秀教师、西安市长安区滦镇街道鸭池口初级中学教师安红涛。

教书就像种庄稼 辛勤付出才会有收获

“那会儿一进教室就害怕,还别说面对那么多学生了。”当记者问起第一年刚登上讲台的情景时,安红涛摆摆手,不好意思地笑着说。

因为年轻没经验,刚“上岗”的他有些手忙脚乱,“班里乱得像一锅粥,太难管了!”有一次,苦闷的安红涛实在按捺不住快要崩溃的心情便跑回了家。那天他的父亲正在麦田里浇水,或许是知道了他的处境,便开导他说:“教学生就跟农民种庄稼一样,不要误了农时,按照生长规律悉心照料怎么可能生长不好呢?娃们都是家里的希望,做老师的要负责,要找方法……”听了父亲的话,安红涛连夜回了学校。自那之后,在学校的每间教室里,都有安红涛的身影——不会就跟着学,不懂就请教。学校里所有老师的课,安红涛都听了个遍,跟着老师们一起开展大家访,进村过巷,足迹踏遍附近5个自然村近200户家庭。

凭着一股子向前冲的劲儿,短短几年,安红涛在管理班级上已经颇有心得。2018届学生张某患有自闭症,在他的引导下,孩子奇迹般实现了高中梦,还被评为“阳光少年”;2015届贫困学生黄某屡次辍学,他“一对一”教育扶贫,鼓励孩子重拾信心,之后,黄某不仅考上了重点高中,还被评为“西安市最美少年”;他的班级5次获市级优秀班级,先后16人获市级三好学生……他用爱心托起一届又一届农村孩子的梦想。“教育是‘慢’的事业,就跟种树、种庄稼一样,辛勤付出才会有收获。” 安红涛也终于深刻理解了父亲当时那句话的内涵。

扎根南山脚下 守望一树繁花

刚工作那些年,安红涛不仅工作在学校,也把家安在了学校。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学校那间小小的宿舍,成了他和母亲、妻儿四个人的家。他,也成了师生口中“年龄最大的留守儿童”。

在安红涛记忆里,也曾有过一段特别难熬的日子——在学校发展最为困难的几年中,学校成绩下滑,生源流失,很多年轻教师也纷纷离开,甚至在“合校并点”中一度面临被撤校的局面。冬天用塑料布糊窗户、用蜂窝煤取暖,夏天房顶漏雨,秋天路面泥泞不堪……他和老师们坚守一线,点汽灯上晚自习,用油墨印复习资料,挨家挨户劝学。

十年磨一剑。在大家共同努力下,学校逐渐走出困境,如今的鸭池口初级中学已经成为长安区的名校,百姓“家门口”的好学校。学校也完成了校园美化、水厕改造、数字提升等工程,完成了蜕变。

在校长王科眼中,安红涛一直是个“拼命三郎”。“那年中考前夕,组织学生体育训练时安红涛不小心左腿骨折,他怕耽误复习进度,坚决拄拐上课直到中考结束。还有一次深冬早操时,他突然右脸中风,嘴角抽筋、口水直流,为不耽误课程,他上午上课下午扎针,戴着口罩站上讲台。”这些细节,王科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以身作则,以校为家,轻伤不下火线,是安红涛在这场教育长跑中给出的答案,虽然没有轰轰烈烈的事迹,但他无私奉献的精神感染着每一个人。”

“我希望每个老师都做一盏灯,虽然很微弱,但师者如光,微以致远。”安红涛说,希望能够继续站好讲台,继续做这个“留守儿童”,陪着大家风雨兼程,一起守望一束束繁花。

来源:长安宣传

0 阅读: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