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行业乐观时,学会悲观,在行业悲观时,主动乐观。这恐怕是郁亮给地产行业带来的关键情绪价值。
和万科的一期一会,如约在秋天。这似乎也成为了万科与行业和媒体之间约定俗成的某种“仪式感”,也难怪很多同行朋友在现场感慨,这年头还能和大家坐下来,聊聊过去一年各条线业务的房企真是不多了。
令人唏嘘。
也是在10月20日,张海第一次以万科集团联席总裁的身份出现,开启了这场交流,虽说并没有大量罗列过去一年万科在开发经营业务上的数字,只是浅谈了一下万科去年一年交付的情况,但频频抛出的金句,倒是让人感慨,地产行业所产生的变化,有人无能为力,有人正在成为变化。
张海说,以前60分及格,现在80分才是及格线;只有不断成长,才会有护城河。他还说,苦练基本功,练是核心,而刻意的训练,才能产生指数效应。
攸克君特意总结了这些金句,读完之后,什么感受?
只能说,所有人的焦虑都是等值的。行业的变化,要求着开发企业从单项冠军到全能选手,客户的挑剔也倒逼着行业越来越卷,“我们在考虑一个产品的时候,它的颗粒度已经精细到以前任何一个时代都没达到的状态,这对我们来说,某种意义上说是种倒逼的能力。”张海坦言。
万科还在苦练基本功,这是在当天的交流会上,我们读到的第一层信息。而相比于过往每年交流会中,从各地项目到印力、万物云、长租业务以及物流板块各个条线的分享,今年的交流中,被突出的另一个内容,则是杭州良渚文化村的玉鸟集。
可以说,这也是在今年,由开发团队、商业店铺主理人和村民参与共建共创的全新尝试,做到了社区商业内容的创新,这在张海看来,都是“推动变化,并成为变化”的过程。
和每年一样,当各个板块的分享结束,最后出场的郁亮,接过话筒,开门见山,“大家直接提问吧。”
他应该也能预想到,所有人关注的焦点,便是当下依然悲观的市场。几乎每一个问题,都在从不同的角度,在试探着郁亮的想法,市场什么时候能回暖?政策到底有没有用?如何看待接下来的行业发展?
所有的问题抛给了站在硕大的“朋友”二字背景墙前的郁亮,倒是让我想到在两年前,同样的场景,同样的问题,郁亮的回答是16个字:尊重常识、回归常态,阵痛之后、仍有机会。
显然,这一场阵痛比我们预料中都要长、更要痛。
直视当下的环境,郁亮的反应倒是比想象中轻松了一些,“政策不是万能的,但政策也绝对不是没有用的。对地方政府而言,仍然有很多可以做出更好调整的地方,所以对市场而言,短期有压力,但长期还是有信心。”
信心,这可是当下地产行业多么奢侈的两个字。郁亮说的很坚决。他甚至强调了一下,正是因为大家很悲观,所以才应该努力地说服这种悲观的情绪。
在郁亮看来,当前中国住宅市场的需求按照测算是在10-12亿平米,而今年的开工量也只有7亿平米,现阶段住房建设水平显然超跌了。同时这意味着,市场在积蓄着向上修复的势能,就像马拉松选手在赛程中遭遇的“撞墙”,当身体中储备的糖已经消耗完毕,开始燃烧脂肪转换热量的过程,很痛苦,一旦能迈过就能成功,反之,只能躺下。当下的地产行业,便是在经历从传统到革新,从规划化发展到更高层级的发展,想不卷都很难。
虽说留给郁亮的时间只有半小时,但行业老大的姿态在此时,还是很有价值的。就像郁亮所说,市场依然在不断的自我修复,他也坚信,城市不会落幕,人们对于居住的需求也不会停止,如果企业能够跟得上城市的发展、客户的发展,机会就一定还在。
我们一再说,在惨烈调整的市场里,没有人能独善其身,这也包括万科。前几天,当金融和投资市场的投资者将怀疑的目光投向稳健如金地时,很自然地,万科和龙湖等低杠杆房企承受的压力也在增大。但郁亮坚持出来为行业打气,为行业呼吁,至少,这也是一种社会责任的宣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