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评价朱温说:处四战之地,与曹操略同,狡猾过之!

忆霜看历史 2024-05-21 10:57:18

所谓乱世出英雄,每一朝代末期都会出现一些勇猛无敌各领风骚的俊杰。

他们好像是来这个世界“捣乱”的,各自拥兵自重,在自己的地盘上称王称霸,或互相侵轧、相互征伐,让本来的乱世更加混乱。

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每个朝代都有它的生命周期,所谓不破不立、不死不生,这些乱世英雄就是来打烂这个旧世界的。

朱温的确在历史上闹过一阵子“猪瘟”,这个开创五代十国局面的皇帝,就是来完成他使命的。

有些人就是天生带有时代色彩,没文化、没背景的“土包子”朱温,有着非常优秀的军事才能,毛主席曾经评价他说:

处四战之地,与曹操略同,而狡猾过之。

唐朝之败:宦官势大造成的

唐朝之败,实则败于宦官。

这句话说起来可能有人质疑,但在唐朝末年确确实实是这样。从“甘露之变”到黄巢起义,无不是这些“阉人”作妖造成的。

不过严格说起来,宦官之中也有例外,杨复光就是其中一个。

王仙芝、黄巢起义后势如破竹,一路攻城拔寨,一度让大唐江山岌岌可危。

朱温在23岁的时候加入黄巢起义军团,经过三年的磨炼脱颖而出,成为黄巢军团不可或缺的人物。

就在朱温成熟、成就的时候,遇到了宦官集团出类拔萃的人物杨复光。

面对屡战屡胜的朱温,杨复光以硬碰硬,自己率领的“忠武军”在邓州城外硬生生地把朱温给硬尅跑了。

在整个关中与起义军的对峙阶段,杨复光是唯一一个实现了让各路唐军积极协调、奋力作战的唐军主帅。

在与黄巢较量过的唐军历任主帅中,杨复是最强的一个:他劝周岌反正,败朱温于邓州,在许州和蔡州空手套白狼,杀王淑,重整军纪,把“忠武八都”变成自己英勇善战的“杨家军”。

如果不出意外,可能就不会有什么李克用、朱温之流了。

然而历史只有因果没有如果。

关键时候,左骁卫上将军杨复光突然在河中军营中去世。

虽然史书没有记载杨复光的死与某个阴谋有关系,但在宦官集团内部的争权夺利中,他的离世与“阴人”(太监)的阴谋又有着丝丝联系。

在这个世界上做个好人难,做个好宦官也难。正人不屑与小人为伍,但小人偏偏喜欢找正人君子下手。

杨复光的死让大唐陷入了更大的危机。

那个在皇帝身边的大太监田公公大喜过望之下,变得更加有恃无恐了。

没有了杨复光做粘合剂的各藩镇兵马,又恢复了一盘散沙的旧样子,各打各的小算盘,积极为自己招兵买马、争夺利益,并且放任黄巢去打击自己的竞争对手,用来维护自己的地盘。

处四战之地的朱温

逐渐在黄巢军中取得重要地位的朱温,引来了黄巢老将孟楷的嫉妒。

当初,黄巢安排孟楷与朱温这两员悍将统率大齐军队对东线重拳出击。

齐军进攻富平,唐廊坊、夏绥联军迎战,被孟楷、朱温打得满地找牙,党项军的两个大佬李孝昌与拓跋思恭见势不妙,各自跑路,率自己的残兵败将逃回自己的地盘。

齐军虽然打赢了,没想到黄巢的两员爱将却有了矛盾,他们之间的合作并不愉快。

老资格的孟楷看不惯暴发户朱温近来屡立战功,不断得到重用,孟楷嫉妒羡慕恨,一股脑地涌上心头;而朱温觉得孟楷不过一匹夫之勇,对他身处的高位与实际能力之间的不匹配嗤之以鼻。

两人闹翻了脸,孟楷带主力回长安去了,而朱温则率三千人继续北上,追着李孝昌狠揍。

朱温先攻取美原(今陕西富平东北)、奉先(今陕西蒲城),然后北渡洛水,下丹州(今陕西宜川东北),一直推进到延州(今陕西延安)。

屡屡被扁的保大军成了惊弓之鸟,没有了士气的军队与任人宰割的羔羊无异,龟缩在鄜州(今陕西富县)不敢动弹。

乱世枭雄朱温

中和二年(公元882年)正月 黄巢给朱温安排了新职务--同州(今陕西大荔)刺史,让朱温自行攻取。

就是这一次职务的调整,后来让朱温和黄巢分道扬镳。

在这份人事调整中,回到长安的孟楷肯定给黄巢出了馊主意,这也意味着朱温在一段时间内回不到长安了。

朱温倒是不在乎,反正打下来就是自己的地盘,假以时日自己就是主政一方的大员了,甚至……

朱温从丹州(今陕西宜川)领兵南下,很快就攻克了同州,唐朝的同州刺史米诚逃往河中。

就在朱温志得意满的时候,河中节度使王重荣出手了。

王重荣拥兵数万,又节制很多地方,见朱温领几千兵马就敢在自己的地盘闹事,这简直就是不把我王重荣放在眼里,是可忍孰不可忍,王重荣纠合其他藩镇,挑选三万精兵攻打朱温。

一直横冲直撞的朱温面对强敌胆怯了,将战船全部凿沉在河中,用来阻挡王重荣的军队。

虽然这样,也不能改变战争的结果,朱温被王重荣击败后向金主黄巢求援。

朱温够狠

先后上了十次表章都石沉大海,原来被孟楷给截留隐报。

而此时的黄巢也面临两难境地,被大唐的雇佣兵李克用的沙驼军打得找不着北,根本无力顾及朱温了。

朱温得到消息觉得跟黄巢混没什么希望了。

他的亲信胡真、谢瞳劝他反正投降,于是朱温有了投降唐朝的准备。

到了这年的九月,权衡再三的朱温与心腹计议,杀了大齐派在身边的监军使严实,率领同州军民投降了王重荣。

当时杨复光还在,他想斩杀朱温以绝后患,被王重荣阻止。

王重荣说:“如今招降黄巢兵马,投降的一律赦免,况且朱温骁勇善战,能被我所用,杀了他怕是不祥。”

王重荣作为河中节度使,能够知道“杀祥不祥的道理”,这在战乱年代十分难得。

但后来的朱温却没有秉承这种美德,以至于杀了很多降兵。

朱温认王重荣为舅父,监军王铎则遵守诏令以朱温为同华节度使。

与朱温成为“亲戚”的王重荣当天就赶快写成奏章上报朝廷。

被黄巢赶到蜀郡避难的唐僖宗看到奏章高兴地说:“这是上天赐给我的上将啊!”

唐僖宗,你想多了,到后来取梁代唐、赶你子孙下台的就是这个人。

唐僖宗掩不住心中的喜悦,下诏授予朱温左金吾大将军的官职,担任河中行营副招讨使,又赐名“全忠”。

从此朱温的春天到了,攀上朝廷这棵大树,远比跟黄巢这个野皇帝强多了。

朱温虽然处四战之地,但在危急关头能审时度势化敌为友,乘势而上,不断增加了自己的力量,逐步获得了自己想要的东西。

第二年,唐僖宗任命朱温为汴州刺史、宣武军节度使,但要等到唐朝收复长安后才能赴任。

都是一样的空头支票,但朱温在朝廷这棵树荫下要比黄巢给予的条件优越多了。

朱温与各路唐军围攻长安。

883年四月,黄巢退出长安攻击蔡州,蔡州节度使秦宗权投降。

秦宗权真不看事,也可以说没有眼光,已经成为众矢之的的黄巢不过是秋后的蚂蚱蹦跶不了几天了,你干嘛还被他的回光返照吓破了胆?没出息!

黄巢很意外地得到了实力不俗的蔡州军,让本来已经落荒而逃的黄巢有所振作,他便命令孟楷乘胜东进,去攻取陈州(今河南淮阳)。

但令黄巢等人想不到的是,在陈州这个小泥沟里翻船了。

一个不起眼的“小人物”,竟然吞噬了黄巢这个“巨兽”。

赵犨(chou),出身陈州的一个军人世家,王仙芝、黄巢起义初战中原的时候,赵犨已经继承父职,成为忠武军中一名中级军官,并曾经率数千步骑奇袭击败过王仙芝、黄巢的“草军”。

等黄巢攻进长安,天下大乱进入无序时代的时候,许州忠武节度使周岌见无法控制陈州,就把这个烂摊子扔给了在陈州颇具人望的赵犨。

天下人管天下事,有的人乘机捞取自己的利益,但有的人以天下为己任,赵犨就是一个勇于担当的人。

他见唐室软弱无力,又见藩镇割据置天下大义于不顾,于是踏下身子实实在在的在陈州大搞基础建设,把一个弹丸之地,打造成了“铁丸”,谁想要打陈州的主意必定硌得满嘴找牙。

他在陈州动员军民进行了全面备战。

一,重新加固了城墙,并将护城河挖深加宽。

二,扩建兵工作坊,制作兵器,修缮铠甲。

三,预先通过各种手段,在城中集中储备了大量粮食、草料,同时对城外实施坚壁清野,陈州周围60里内,稍有余粮的人家,都要强制迁入城内。

四,将青壮年男丁组织起来,由弟弟赵昶、赵珝和儿子赵麓、赵霖分别统领训练,编成一支赵家军,扩充陈州的武力。

等黄巢逃离关中,进入中原地区的时候,陈州已经被赵犨打造成一个异常坚固的军事重镇了。

黄巢并不知道这些,他以为连秦宗权这么英勇的蔡州军都不战而胜,那么中原地区岂不是唾手可得,可惜他想错了!

黄巢打发孟楷,也就是给朱温闹矛盾,并且排挤朱温投降的那个猛人,率军前进去扫清一路上的障碍。

孟楷兵临陈州城下,赵犨用计把不知好歹的孟楷引入“口袋阵”,来不及逃跑的孟楷被陈州兵生擒,随后又被赵犨斩首,赵犨可不给你惯毛病。

正等着好消息的黄巢,突然听到前锋覆没、孟楷被杀的消息,勃然大怒,发誓不惜一切代价踏平陈州为孟楷保仇。

黄巢向秦宗权征调军队,并亲率全军进逼陈州。

这不由得让人想起当年三国时期的“夷陵之战”,刘备也是这样,为给关羽报仇,不顾大义和全局,结果功亏一篑,导致蜀汉没落。

黄巢显然也是在重蹈刘备当年的覆辙。

由于力量过于悬殊,赵犨没有轻率出击,将陈州军全部收缩进城,严防死守。

再说赵犨不是已经坚壁清野做好守城的准备了吗。

黄巢与秦宗权联军将陈州团团包围,为了防止赵犨突围逃走,以及外地军队来援救,黄巢下足了功夫,他在陈州城外足足挖了五道壕沟,连一只耗子也难以进出。

然后依仗兵多从四面八方同时发动猛攻!

赵犨一边抗击,一边给众将士鼓舞士气,他发誓与陈州共存亡,又宣传黄巢那时候进入长安屠城的恶行,使陈州城内的军民变成铁板一块。

另外,赵犨置生死于外,竟多次率领敢死队潜出城外袭击齐军,并连连取胜。

这下子让黄巢更为光火,他干脆在城北大营修筑宫殿官署,以显示打不下来就不收兵的决心。

黄巢被一个小小的陈州给牵绊住了,这样就失去了再次与唐争锋的时机,而唐军则调兵遣将开始布置对黄巢的围剿。

黄巢一如当年的刘备,为尊严而战,但尊严是自己挣来的,可不是别人给予的。

时间一久问题就来了,十几万大军的吃饭就成了大问题。

为了加大补力度,黄巢派出大量征粮分队去周边侵扰,因为赵犨60里以内已经坚壁清野,黄巢军只能去到更远的地方,在今天豫、鲁、苏、皖数省的广大地域往来抢掠,然后将抢来的物资源源送往大营,维持对陈州的围攻。

这一打,竟然持续了将近一年。

那么齐军是怎样保持给养的呢?

在《新唐书》《旧唐书》还有《资治通鉴》中都不约而同地记载,黄巢在围攻陈州期间,由于关东的饥荒,田野里没有禾苗,没啥可吃大齐军队,竟然俘人而食。

他们制作了一种特大号的石臼,直接将活人扔进臼中,用大石锥把人捣成肉糊食用,还将这些加工点称为“舂磨寨”。

这还是所谓的“义军”吗?这不是“魔军”吗!

不过细究起来,这些记载也的确存有疑点,活人的粪尿、骨血怎么能食?

在(《旧唐书·僖宗纪》)中记载说:直到后来,黄巢被李克用、朱温等击败,从陈州逃跑时,李克用缴获的物资中,食物仍然不算少,“获所俘男女五万口,牛马万余。”

既然有这么多的俘虏和牛马,说明有些记载只能是“假”的。

这个时候,我们文章的主角朱温在干什么呢?

朱温成为陈州之战的最大收益者

得益于赵犨的坚守,朱温在他刚刚升任汴州刺史、宣武节度使的朱温,在他最微弱的时刻,幸运地避开了“老东家”齐军主力的攻击,度过了危险期。

按理来说,黄巢更该恨反复无常投降唐朝的朱温才对,但他偏偏选择了杀他盐帮老兄弟的赵犨作为讨伐对象。

这种舍本逐末的战略格局足以证明黄巢不讲“王道”,没有“君道”,只是一个有“霸道”思想,逞匹夫之勇的莽夫罢了,还空谈什么“我花开后百花杀”,是你花开后被百花所杀了吧!

朱温还借此机会把老母王氏和当年打工时对自己不错东家刘崇的母亲接到汴州以尽孝道。

这样看来,朱温还是蛮有爱心的吗!

五个月后,也就是中和三年(883年)十二月,刚刚在汴州站稳脚跟的朱温收到了赵犨送来的“鸡毛信”,赵犨向朱温求教来了。

时刻关注陈州战局的朱温,经过这几个月的战况观察,朱温也已发现赵犨有勇有谋,是个人物,何况他还干掉了那个让自己心里极不舒服的孟楷,为自己除掉了昔日的眼中钉,赵犨值得一交啊!

何况陈州作为汴州的屏障,保住了陈州,也就等于保护了汴州,这样看来,无论怎么样陈州的事就是自己的事,于是朱温决定出兵相助。

不过此时朱温的兵力还很弱,所以他又派人邀请忠武节度使周岌很感化节度使时溥共同出兵,以壮声势。

朱温看得挺准,这两位同样以造反起家的节度使,也不得不来。

在理论上来说,陈州本就属于忠武镇,是周岌的地盘,周岌是守土有责,陈州不保,他的许州也有危险。

时溥的徐州也同样受到黄巢军队的攻击,而且他刚刚被大唐加授讨伐黄巢东面兵马都统,于公于私都有出兵的必要。

三位节度使一起行动,相互声援,这样在气势上也变得雄壮了不少。

经过多年的打拼,朱温对时局的把握上有了自己真知灼见,也善于掌握利用别人的心理,这也是被主席称为“狡猾”的原因之一吧!要学会借力用力这才是历史上的高手。

最先取得成果的还是朱温,他挥师南下,在鹿邑(陈州东北)击败齐军,斩首两千余人。

借此胜利,朱温打破齐军封锁,收复亳州。

然后,三位节度使会师,商议军情,一致认为,即使三镇联合仍不是齐军对手,于是联名写信,请求河东李克用出兵支援。

李克用的沙陀军当时天下无敌。

朱温在瓦子寨袭击黄巢的部队,攻下瓦子寨;齐军大将李唐宾、王虔裕投降了朱温。

朱温经历大小四十次战斗,消灭了包围陈州四面的齐军,又攻下西华寨,黄巢大将黄思邺只身一人逃奔陈州。

朱温乘胜追击,鼓噪而进。

齐军败走,那个又是修宫殿又是修官署的黄巢,被自己曾经的部下打跑,不知道此时作何感想。

朱温进入陈州。

赵犨到朱温马前迎接,继而归附于他。

又是得地盘又是得人才,朱温可为名利双收,成为陈州之战的最大赢家!

朱温打败黄巢军

中和四年六月,陈州老百姓为感谢朱温解陈州之围,为朱温建造了生祠。

不久,黄巢兵败逃往狼虎谷(今山东莱芜西南)后死在那里。

九月二日,唐僖宗加封朱温为检校司徒、同平章事,封为沛郡侯,食邑一千户。

公元885年春天,接黄巢班的秦宗权抢夺亳州、颍州,朱温率军前去救助,与秦宗权部交战,杀死数千敌军,活捉敌将殷铁林,砍下他的头颅宣挂城门警示。

三月,唐僖宗从蜀地回到了长安,改元光启。

随后又加封朱温为检校太保,将食邑增加到一千五百户。

因为唐朝皇室衰微,许多州郡各自为政,不听招呼使得秦宗权更加张狂,横行为害。

这样,朱温的机会来了,886年春天开始,秦宗权接连攻陷汝州、洛州、怀州、孟州等,方圆几千里几乎断绝人烟。

历史上每隔一段时间就会出现生灵涂炭、民不聊生、饿殍遍野、渺无人烟的境况,在人类与自然搏斗的历史进程中,“人祸”之害一点也不比自然之害差,那些可恶的战争,人人相食的状况更令人发指,这是一个细思极恐的问题……

朱温多次出兵与秦宗权部交战,但有时胜利有时失败,失败后的朱温就掠杀百姓,这真应了那句“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由于朱温的战绩(大部分节度使都自保),唐僖宗于886年的三月封朱温为沛郡王,到了十二月又加封朱温为检校太傅,改封吴兴郡王,食邑三千户。

随着朱温招兵买马不断扩充实力,对秦宗权的打击也逐渐掌握了主动。

887年五月三日,朱温从酸枣门出兵,大败秦宗权,追杀二十多里,死尸堆积到处都是。

这时的秦宗权因被不断失败所刺激,处于崩溃边缘,可能已经出现严重的精神问题了。

他因为失败羞愧难当,竟不管不顾,歇斯底里,从郑州亲自带几位将领突袭。

朱温则在兖州、郓、滑州的部队增援下,在汴水岸摆开阵势,严阵以待。

秦宗权见朱温部队军容飒爽,旌旗蔽日,竟不敢出军营一步。

第二天,朱温指挥各路军队一起进攻秦宗权大营,从清晨到下午,杀敌两万多人。

秦宗权偷偷逃走,“弟兄们你们上,我撤。”早知今日,何必当初呢?

朱温追击,因为秦宗权手下的士卒都得了“恐朱症”,以至于朱温军队走到哪里,哪里的守城部队就弃城逃走。

公元888年三月三日,唐昭宗即位。

889年二月,秦宗权的部下申丛打断秦宗权的双腿,把他囚禁起来,遣使向朱温投降。

蔡州平定,唐昭宗加封朱温为检校太尉、兼任中书令,进封东平王,以表彰他平定蔡州的功劳。

朱温学董卓、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不过他太着急了!

历史上有许多裹挟皇帝,以实现自己的政治目的,这种人几乎每个朝代都有。

从“三家分晋”到慈禧专权,可以说这种状况贯穿了整个中国历史,有些人虽然能假借皇权来实行自己的政治主张,但总不至于僭越那条底线,而有些人就不同了,在为所欲为的欲望面前,干脆越俎代庖,兵不血刃的夺取了人家的江山。

历史有一条因果定律,如同一条若隐若现的经络,总会演绎着相同的故事。

曹魏代汉,晋代曹魏,以后又出现了宋、齐、粱、陈的更迭,杨坚篡周,李唐平定天下,而到了唐朝末期,朱温又如法炮制……

朱温从875年加入黄巢起义军到903年打败李茂贞近30年的戎马生涯,可谓战斗的一生,凭着狡诈与天生的运气终于获得了圆满,这样他可以沉下心来享受他的余生了。

光化三年(900年)十一月,那些不甘寂寞的宦官又开始作妖了。

宦官刘季述幽禁唐昭宗,立太子李裕为帝。

光化四年初,与朱温关系密切的宰相崔胤与护驾都头孙德昭等人杀掉刘季述,昭宗复位。

皇室之乱给了朱温机会,这年十月,为了彻底消灭宦官的势力,崔胤矫诏朱温带兵进京护驾,一如东汉末年大将军何进召董卓进京一样,历史在重复,作为宰相崔胤不可能不知道这段历史,不知道他是抱着侥幸还是自以为“大唐”不是“强汉”,历史不会重演。

基本扫平天下的朱温哪能放过这个机会,既然命运之神向自己招手,那还等什么。

朱温立即带领七万人由河中攻取同州、华州,兵临长安。

韩全海等宦官则劫持昭宗到凤翔投靠李茂贞。朱温追到凤翔城下,在几次反复中,朱温最终围困凤翔,被围一年多后,无奈之下李茂贞杀掉韩全海等二十名宦官,与朱温议和。

朱温挟持昭宗回长安,昭宗从此成了朱温的傀儡。

昭宗也深知自己的处境,对朱温唯命是从。

不久,朱温杀掉宦官七百多人,自唐中期以来作威作福、长期专权的宦官势力受到了彻底打击,这不能不说是朱温的一大功劳。

白马驿之祸,朱全忠不“忠”

日渐膨胀的朱温,想取代唐朝,因为长安四周有河东的李克用、凤翔的李茂贞、西川的王建等人虎视眈眈,因此朱温商议将都城迁到洛阳,以逼这些势力的锋芒,但此举遭到宰相崔胤等大臣的反对。

朱温于是命令养子朱友谅假托昭宗诏令,诛杀了对自己不错的宰相崔胤、京兆尹郑元规等人,再次上奏坚决请求昭宗到洛阳,昭宗不得不同意。

李克用、李茂贞、王建以及襄阳的赵匡凝等地方实力派见朱温挟持天子,便联合起来组成联盟,以兴复唐室讨伐朱温为名,倡议天下共同讨伐。

此时已经兵强马壮的朱温决定率兵攻打,又担心昭宗会有所行动,于是决定杀死昭宗,另立新君。

904年八月,他指示朱友恭、氏叔琮、蒋玄晖等人乘夜以入宫奏事为名杀死了昭宗,昭宗年仅38岁。

唐昭宗死后,朱温立昭宗的第九子、时年13岁的李祝为帝,史称唐哀帝。

为了彻底消灭隐患,905年朱温又派人杀死了昭宗到九个儿子。

仍然不放心的朱温认为唐朝的朝臣中还有不少人忠于李唐皇室,是自己建立新王朝的障碍,必须彻底铲除。

朱温的得力谋士李振因为早年科举不中,对朝臣以及名门望族非常忌恨,因此极力主张将这些人全部杀掉。

于是朱温在滑州白马驿一举屠杀了以裴枢为首的朝臣三十多人,意犹未尽的李振对朱温说:“此辈自称是清流,应当投入黄河,使之变为浊流!”

朱温大笑,立即命令把这些尸体投进滚滚黄河……

史称这次事件为“白马驿之祸”。

朱温,这个当年被唐僖宗赐名“朱全忠”的人成了历史的一个笑话。

唐王朝经过此变已经名存实亡了。

朱温急于称帝,虽然心腹认为天下未平,想按照历史篡位前的惯例,让朱温接受封大国、加九锡、加殊礼,再接受禅让的过程,但朱温等不及了。

天祐四年(907年)四月,朱温在表面上由唐宰相张文蔚率百官劝进,接受唐哀帝禅让,正式即皇帝位,更名朱晃,改元开平,国号大梁。

至此,历史上又多了一个谋权篡位的人。

朱温并不是比曹操狡猾,而是更没有底线,曹操没有篡位称帝,给历史留了一点面子,而朱温在天下未定之时就迫不及待地神来杀神,人当杀人坐上了皇帝宝座,这太没下线了!

创造五代十国开局的朱温,后来怎么样了?

作为一个皇帝,朱温在历史上的知名度远不如曹操,这与他的操作有很大关系。

朱温有两大特点,在中国帝王普遍存在的这些现象中尤为突出。

一是好杀,所谓君王一怒血流千里,此话用在朱温身上一点都不虚。

从文章上面可以看出,朱温控制朝局后先后屠杀宦官700余人,彻底结束了宦官专政的局面。如果这算是奇功一件的话,那么他后来发动的“白马驿之祸”就惨无人道了,这些被诛杀的大臣可都是唐之栋梁,国之基石啊!

895年,朱温在钜野大败割据军阀朱瑄,杀戮其尽,又俘虏3000余人,这时候天象突变,狂风肆虐,飞沙走石。

朱温竟说:“这是因为杀的人还不够!”于是将俘虏全部杀死。

朱温还实行了一种残酷的治军方法。将校军官有战死的,其部下士兵全部问斩,以此来提升战斗力和必死之决心,并称之为“跋队斩”!

另外,他在军士脸上都刻上字,有逃跑的就抓回来处死。

谁能晓得,这样一个狠人反而登上帝位,让人觉得不可思议。

二是好淫成性,朱温的原配张惠曾经与朱温演绎一段美好的爱情传奇,张惠时常劝朱温减少杀伐,顺应天和。

904年,张惠去世后,朱温就变得纵情淫乱,毫无人伦可言了。

朱温的儿子们常年在外统兵,朱温竟然经常召自己的儿媳妇入宫服侍。

朱温义子朱友文的妻子王氏、朱温之子朱友珪的妻子张氏,常受宠幸。

而朱温的儿子们对这种关系不仅毫无羞耻,竟然利用妻子们去争宠,以便要获取储君之位。

朱温要为自己的恶行付出代价了!

912年,朱温病重,他对朱友文的妻子王氏说:“我这个病恐怕不行了,你去叫朱友文来,要托付后事给他。”

停了一会儿,朱温又说道:“朱友珪可以给他一个郡。”

结果同样侍候在侧的朱友珪之妻张氏很快将此事泄露给朱友珪。

朱友珪即刻深夜发动政变,将老爹朱温弑杀,朱温的肠胃都流了出来,仅用蚊帐包裹放在一旁秘不发丧。

随即,朱友珪即位。

朱温的这些儿子们也都有样学样,一切向老爹看齐。

朱友珪杀朱温,后又被弟弟朱友贞所杀,整个后梁都是父子兄弟相残,动乱不堪。

这样的王朝能长久吗?当然不会长久!

后梁仅传三帝,存在16年,就草草收场宣告灭亡。

史料出自于(《旧唐书》《新唐书》《资治通鉴》《旧五代史》)。

朱温算是一个成功者,草根出身的他,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拼杀得到了最高的“职称”;同时,他又是一个失败者,打天下与坐天下不同,一个道德沦丧、品行不端、弑杀成性、淫乱不堪的帝王,其结果是注定的,上天给你机会,是让你在拯救天下的,谁知道你竟然给本来千疮百孔的世界又补了一刀呢,天理难容之下,你的结局就已经注定了!

0 阅读: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