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故事情节纯属虚构,意在科普健康知识,如有身体不适请线下求医。
秋日的午后,医院里人来人往。刘美娟握着一份检查单,神色焦虑地坐在放射科门诊外的长椅上。
作为一名资深小学音乐教师,她已经连续半个月被腰痛困扰,这份她千辛万苦挂到的核磁共振检查单,却在即将进入检查室时被张主任叫住了。
"刘老师,我建议您先别做这个检查。"张主任温和地说道,"让我们聊聊您的具体症状。"这番话令刘美娟感到疑惑不解,在她的印象中,核磁共振不是一种先进精准的检查方式吗?
经过详细问诊,张主任了解到刘美娟的腰痛与她近期过度劳累、长期不良坐姿有关。张主任放下手中的病历本,开始向她讲述了一个发生在上海某三甲医院的真实案例。
一位32岁的网络主播小张,因为颈椎不适,在朋友推荐下直接去做了颈椎核磁共振检查。检查结果显示有轻微椎间盘突出,这个结果让她心理负担很重,整日担惊受怕,害怕直播时动作幅度过大会加重病情,生活质量受到严重影响。
后来经专科医生诊断,她的症状其实只是肌肉劳损,经过适当休息和物理治疗很快就康复了。
中国医学科学院放射医学研究所2023年发表的一项研究显示,临床上约有35%的核磁共振检查存在不适当使用的情况。这不仅造成医疗资源浪费,更容易导致过度诊疗。
张主任向刘美娟展示了一份来自北京协和医院的临床数据:在门诊就医的腰痛患者中,有超过60%的患者通过常规检查和治疗就能得到明显改善,根本无需进行核磁共振检查。
"您知道吗?核磁共振检查虽然没有辐射,可是它也有自己的特殊性。"张主任说着,拿出了一份医学期刊。根据《中华放射学杂志》2024年最新发表的研究,核磁共振检查中存在三个值得关注的问题。
检查过程中,患者需要在密闭空间内保持长时间静止不动,对于有幽闭恐惧症的人来说会造成极大的心理压力。张主任提到他曾经接诊过一位室内设计师患者,仅仅进入检查室看到那个狭小的检查仓就出现了严重的焦虑症状,最终不得不中断检查。
高分贝噪音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检查过程中,设备会发出约95分贝的噪声,相当于地铁车厢内的噪音水平。一位专业音乐人在检查后表示,即使戴着耳塞,这种持续的噪音依然让他感到很不适。
除此之外,检查费用较高也是需要考虑的因素。一项全身核磁共振检查的费用可能达到数千元,这给很多家庭带来了经济负担。张主任提到,一位基层快递员小李,为了给母亲做核磁共振检查,不得不借了一个月的工资。
根据国家卫健委2023年发布的《医疗机构核磁共振检查管理规范》,医生在开具核磁共振检查单前,应当严格遵循临床指南,合理把控检查指征。张主任说,很多患者的症状通过详细问诊、体格检查和一些基础检查就能得出诊断,完全可以避免不必要的核磁共振检查。
在上海某知名互联网公司工作的产品经理王女士分享了她的经历。她原本预约了腰椎核磁共振检查,经过医生详细问诊和针对性检查后,发现问题出在她的办公习惯上。通过改善工作环境、养成正确坐姿,配合适当运动,她的症状很快得到缓解。
张主任强调,核磁共振检查固然是一项重要的医学诊断手段,可是它更应该用在真正需要的病例上。比如,一位年过五旬的烘焙店老板娘,在出现持续性神经症状后,通过核磁共振检查及时发现了早期脑部病变,得到了恰当的治疗。
听完张主任的解释,刘美娟恍然大悟。她决定先按照医生的建议进行常规检查和治疗,若症状没有改善再考虑是否需要核磁共振检查。走出诊室时,她的心里轻松了许多。
这次经历让刘美娟明白,先进的医疗技术不是越多越好,合理使用才能发挥最大价值。
正如《中国卫生资源》杂志指出的:"科学合理地使用医疗资源,既能提高诊疗效率,也能降低患者负担。"
离开医院时,夕阳的余晖洒在银杏树上,刘美娟想起张主任说过的话:"医疗检查就像我们生活中的调味品,适量使用才能让生活更美好。" 这番话不禁让她莞尔一笑。
别忘了点赞转发给家人朋友,喜欢的朋友可以关注一下每天分享健康小知识,做您的线上专属医师(文中故事纯属虚构,如有雷同纯属巧合,身体不适应及时寻求医师帮助)(参考文献:
1.《中华放射学杂志》2024年第58卷第1期
2.《中国卫生资源》2023年第26卷第4期
3.《医疗机构核磁共振检查管理规范》国家卫健委2023年版
4. 中国医学科学院放射医学研究所研究报告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