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8年淮海大战中,四纵和九纵负责从东面进攻并歼灭黄维兵团第10军。可第10军装备优良,黄维也想依靠第10军从东边方向突围,多次使用重达15 吨至30 吨的坦克作前导,掩护步兵进攻。
这些坦克如同铁塔一样,轰隆隆碾来时,战士们无法用步枪、机枪、手榴弹阻拦。九纵虽有几门火箭筒,也不大管用。火箭筒射程只有百米左右,敌坦克不等火箭筒手接近,200米外就扫射。九纵伤亡不断增加,卡在小张庄。有的将士说:“要是伏牛山,如果是在那些山地,哪里能让这些坦克逞凶?”
确实是如此,可是这里偏偏不是伏牛山,而是一望无际的平原。
九纵司令员秦基伟说:“要尽快打进敌防御圈,才能打乱黄维的突围部署。”
11月30日,他下令27旅80团出击小张庄,可部队冲进敌阵,但还没挨近敌环形战壕,就被打了出来。守御小张庄的敌人一个团,成了九纵的拦路虎。秦基伟赶往27旅的79团和81团了解情况。秦基伟用望远镜观察小张庄,发现敌人地面的碉堡并不多,问:“敌人不像有重兵扼据守,可我们为什么几次攻击受阻?”
“敌人把工事隐蔽在地下。”
“有什么办法对付敌人的地下防御工事吗?”
“目前还没有。”
“看来,我们还是战术思想没有转变,怎能攻下小张庄呢?”秦基伟说,“要开始琢磨新的战法。”
27旅参谋长张蕴钰说:“11月27 日下午,81团1连向小张庄外围阵地攻击,班长牛孟连和两个战士攻到敌鹿砦前,遭到火力压制,无法后撤。他们在地面上无法躲闪,周围又没有隐蔽物,情急智生,取下背上的铁锹挖了个浅浅的卧射掩体,然后又挖成跪射掩体,躲过了子弹。为了躲避敌人的炮弹,他们往深处挖,掘成立射掩体。为了支援,三人又挖了一条交通壕,把3个射击点连接起来。哪晓得,他们这样在敌人鼻子下坚持了一整天,直到第二天夜里才悄悄归队。大家本来都以为他们牺牲了。”
秦基伟说:“既然3个战士能用这种办法,保全自己抗击敌人,大部队为什么不能仿效,也用这种方法来实施进攻呢?”
随后,27旅进行了试验,证明可以用挖交通壕来接近敌人阵地,且能躲避敌人的火力射击。
秦基伟说:“这办法很不错,可以实行。”
于是,九纵在夜间开始挖交通壕沟的土方作业,经过两夜的艰苦劳动,挖出了三条各长25米、深达两米,且可走担架和运送迫击炮的深沟,距离敌鹿寨只有70米远。
12月1日傍晚5时,27旅81团从小张庄的东北主攻,79团在小张庄东南侧助攻。30分钟急速射击,敌的鹿砦被炸翻了,铁丝网炸断了,几座地堡也被炸掉了。敌兵被打懵了,还没反应过来,81团、79团已从70米外的壕沟跃起冲入敌阵。敌第二道环形工事的敌兵慌忙反击,但已陷于被动,突进敌人阵地的九纵战士,分兵多路,顺着纵横交错的交通壕四面冲击,炸地堡、打壕沟。敌我混杂在一起,敌人的直射、侧射的火网都失去了威力,双方只能短兵相接地拼刺刀、用冲锋枪横扫。
激战一夜,到12月2日清晨,小张庄被27旅攻占,守敌341团的两个营1500余人全部被歼灭。
秦基伟大喜,拿起电话向总前委报捷。
而在这几天中,中野其他纵队在攻击中都先后受阻。在九纵攻打小张庄时,四纵也同时攻击李围子、次庄,激战一夜不能突破,又只好退回来。秦基伟的报捷,令刘伯承眼前一亮:“你用的什么办法?”
“很简单。”秦基伟说,“这次攻击中,我们的办法是依沟夺沟、依堡夺堡,抵近作业,组织火力的打法。”
刘伯承很高兴,详细询问了战斗过程,表扬说:“你们率先拿出了办法,很有创造性精神。”
随后,秦基伟按照刘伯承的交代,九纵总结这次战术的经验,写成书面报告送往中野司令部,并被转发各个攻击部队。他们的方法立即被推广。于是,一夜之间,整个战场上出现了几十条像九纵那样的金刚钻式挖掘队伍,靠黑夜的掩护,挖开大地,从四面八方揳入敌人阵地。
秦基伟的战法报告了毛主席。12月4日,毛主席给刘陈邓、粟裕等总前委领导人的电报中,充分肯定了这一富有创造性的战术,强调指出:
“打黄伯韬和打黄维两次经验均证明:对于战斗力顽强之敌,依靠急袭手段是不能歼灭的。必须采取割裂、侦察、近迫作业,集中火力和步炮协同诸项手段,才能歼灭。”
伟大统帅充分肯定他们率先创造的近迫作业。九纵上下很是高兴。
在这以前,敌将黄维一直是自诩他的防御阵地,是“铁核桃”。这一次被九纵炸开了一道大裂缝,以后再也威风不起来了。随后,在彻底消灭黄维的作战,挖壕沟的迫近土方作业,成为了解放军制敌的最大法宝。
陈冠任著、中共党史出版社出版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十大元帅:解放军十大统帅鲜为人知的历史》一书记述了此事。该书为该社的年度畅销书,曾经名列中国军事畅销书热卖榜第一名(如图)。
先打的黄伯韬,挖壕沟迫近作业是三野的创造。
学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