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
㈠起止:
“高祖,沛丰邑中阳里人”至“沛中子弟或闻之,多欲附者矣”。
图片选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络删除
㈡主题:
神化刘邦的出身,为其合法得天下背书。
⒈神化的主要手段有:
⑴出生:其母刘媪“息大泽之陂”,“梦与神遇”,“蛟龙于其上”。也就是说,刘邦是“半人半神”,不纯是人的骨血。
疑:那时候女同志睡觉不挑地儿吗?刘太公在“雷电晦冥”中,看到那么奇异的景象不害怕吗?既知刘邦为异种,为何以后还要用常人的标准要求他?
其实史书上连刘邦父母的名字、家族谱系都没有记录,足见他是妥妥的贫下中农超三代。
图片选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络删除
⑵长相:“隆准而龙颜,美须髯,左股有七十二黑子”。总之,是“异相”。
疑:刘邦会天天露着自己大腿数黑痣吗?
⑶喝多了就真龙护体:“醉卧,武负、王媪见其上常有龙”。
⑷吕公看相:“大惊”、“重敬之”,而且毫不犹豫地把女儿嫁给他做妾或第二任妻子。
疑:是吕公想找个地头蛇做靠山呢?还是吕雉有什么问题?毕竟那时刘邦也三四十岁了,而且吕公和沛县县令的关系也不错。
图片选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络删除
⑸乡村流动相师的看相。
疑:只因讨了一口水吗?这家伙为什么“及高祖贵”反而不知去处?
⑹大泽中“斩白帝子”。
疑:刘邦一行才十余人为什么走得那么分散,正好可以分述一个完整的故事?而且“白帝之子”也太菜了吧,不像神仙。
图片选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络删除
⑺云气:“季所居,上常有云气”。
疑:谁的头上不得顶块儿云彩?为何刘邦头上的云彩只能被吕雉发现?秦始皇的人就发现不了吗?
《项羽本纪》中范增也说刘邦有“天子气”。
⑻与秦始皇的感应:“常繇咸阳……观秦皇帝,喟然太息曰:‘嗟乎,大丈夫当如此也!’”,“秦始皇帝常曰‘东南有天子气’,……高祖即自疑”。
图片选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络删除
⒉刘邦为什么要神化自己的出身,而秦始皇则不必?
因为秦始皇自带神性,而刘邦没有。
渲染种种神迹的君王大部分都是王朝的始祖,他们需要通过超自然的现象创立和神之间的联系,证明自己比别人更有资格获得世俗的政权,完成“君权神授”的论证。
譬如,秦的始祖大业,也是母亲吞了玄鸟的蛋而生。始祖的神性会传递给他的后代,证明他的后代获得江山也是合法的。
但没有人能给刘邦这种证明,他就只能通过神来证明。
秦始皇呢?他只需要在建立大功之后,通过封禅来补充一下自己的神性就可以了。
图片选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络删除
㈢其他的伏笔:
⒈刘邦的性格:
⑴“仁而爱人,喜施,意豁如也,常有大度”。
这与他的痞子性格是相补充的,说明他是一个“坏但不讨人恨”的人。
他在穷的时候都能“喜施”、“常有大度”,就为他在打江山时的能够重封赏别人奠定了基础。因为这时候,他“施”的是自家东西,打江山时许诺给别人的往往是他还没有得到的地盘儿。
图片选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络删除
⑵痞子气(不再细说)。
这说明他的性格有弹性、底线低、复原力强,这是刘邦以后成事儿的最重要的“己和”的因素(其他几项是“天和、地和、人和”)。否则,他早就在项羽之前自杀了。
图片选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络删除
而且这还说明刘邦有一定的号召力,胆大,敢于欺负人,“廷中吏无所不狎侮”。
⑶冒险精神:私放役徒,亡命山泽间(这也是刘邦只能走上反秦道路的原因)。
注意:以上三点刘邦的性格表现,是他在第二部分中被推选为义军首领的重要原因(详见一文)。
⒉刘邦的志向(不再细说,与后文有照应。司马迁先生写文章特别注重这种细节上的照应)。
⒊刘邦的身份:公务员,所以他对国家形势的变化可能会有更多的敏感。
⒋“繇咸阳”:看到了秦始皇,激发了志向。而且与《萧相国世家》中萧何多给他的两个赞助钱相照应。
⒌萧何对他的最初看法:“刘季固多大言,少成事”。说明世界就是个草台班子,但一切都在变化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