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茧自缚,满江红与热辣滚烫后,中国电影市场缩水100亿!

科技咨云不计算 2025-01-05 02:50:02

中国电影的生死存亡,怎么又和我们这些个平头老百姓扯上关系了?

最近两天,网上有个话题吵得蛮有意思的,叫「守住春节档誓关中国电影存亡」。

大致的情况就是国家电影局在元旦当天公布了2024年的全年票房数据,录得425.02亿元,同比2023年缩水124亿,数据出炉后,不少业内人士出来奔走疾呼,说票房惨淡导致了制作方、发行方和院线的经营难以维续,呼吁大家春节档走进影院观影。

大家对此怎么看呢?只讲你听得懂的商业故事,我是咨云君。

要我看,中国电影市场今天之所以会变成这样,和影视行业的从业者们脱不开干系。

也别说大家没给你支持,2023年,比今年还要艰难的一年,电影票房录得549.15亿,是疫情以来最高的一年,就算是进入到了2024年,春节档也录得了创纪录的80.16亿元,为历年之最。

顶着这么好的一个开门红,最后收官的成绩反而缩水124亿,原因何在?

01 口碑管理葬送观影期待

影片制作方对影片口碑的过度管理,我认为是酿就这场大败的主要原因。

通常来说,一部影片的上映时间约在25-30天左右,由于国内电影票房往往跟随节假日和档期分布,因此制作方与发行方在选择上映时,都会以档期为起点。

而国内影片的口碑在近两年来呈现出了一股诡异的趋势,那就是他们往往会在上映前几天,尤其是档期中保持着绝佳的口碑,但在档期结束后就迅速滑坡,烂评如潮。

以近两年来的春节档票房冠军满江红和热辣滚烫为例。

满江红,春节档期间全网好评如潮,豆瓣开分8.0,但春节假期结束后口碑就迅速恶化,如今评分7.0;

热辣滚烫的情况同样如此,春节期间贾玲新造型闪亮全国,全网好评如潮,豆瓣开分7.8后上升至8.0,假期结束后舆论一夜倒转,如今豆瓣评分7.5。

大家别觉得这种评分下降是正常现象,对于春节档冠军这种体量的影片,映前和映后的口碑分化是此前从未发生过的,我们以之前的电影举例,22年的水门桥,豆瓣开分7.2,如今依旧保持;19年的流浪地球,豆瓣开分8.3,如今7.9。

这些以往的春节档冠军基本都遵循着叫好又叫座的逻辑,鲜少出现口碑翻车,而近两年的春节档,连翻两次。

这种对影片口碑的过度管理,将会一定程度上影响观众的观影预期,让人产生一种被骗进影院的既视感,进而最终打击到消费者的观影习惯。

根据灯塔研究院发布的《2024中国电影市场年度盘点报告显示》,57%的观众在2024年全年只看过一次电影,从趋势来看,观众总基数由2023年的5亿人下降至4.3亿,人均观影频次由2.6降至2.3。

观众不是没有记忆的傻子,当口碑管理的乱像全面铺开,真的还会有消费者为这个市场买单吗?这是每一个影视行业从业者需要思考的问题。

02 前所未有的转型

另一个导致中国票仓锐减的,还有年轻人婚恋、精神和自我观念的剧烈变化。

有不少媒体和专家在总结票房崩塌时,将原因归结为缺乏重点影片和头部影片挑起市场热情,从数据上来看也确实如此,以影片体量为例,2024年票房在5-20亿体量的影片总计12部,同比2023年少了11部。

以中间值10亿来算的话,这里就是接近110亿,和今年缩减的市场份额相近。

但这样的分析,在我看来还是没能全面和客观的看待当下电影行业所面临的问题,

电影,无论包装的在高大上,内容再形而上,它最终所需要去满足的核心需求,是人们的社交需求。

2020年以前,中国的出生人口、结婚数据还未发生显著变化,电影院作为社交场合,一定程度上承载了年轻人的社交需求,无论是票房市场,还是院线规模在此以前都保持着高速增长的态势。

近两年,年轻人的婚恋观念发生了显著变化,单身主义开始大行其道,相应的社交需求也骤然减少,对情侣这个身份而言,他们走进电影院更在意的是行为本身,而非电影的市场热度,基于此,这一群体往往也是中腰部电影的主要票仓。

另一方面,电影市场本身在2024年也在主动的减少为这类客户提供社交需求。

在过去一年里,整个电影市场都在疯狂的追逐女性题材,从热辣滚烫到好东西再到女人世界,有的票房登顶,有的角落吃灰,在各种各样的舆论争议中,女性电影成为了2024年不容忽视的新生力量。

但一个不可否认的事实是,性别相关的议题在今年的舆论场仍然拥有着巨大的争议性,这也注定了这类电影很难为情侣客群所消费。

过度的口碑管理葬送路人缘、单身主义的流行让电影行业社交功能的退化,最终导致了2024年的这场大溃败。

哦对了,还有一个值得关注的细节,我想放在最后和大家聊聊。

电影行业扎堆涌向女性题材的同时,男性观影者正在流失。

根据灯塔研究院发布的《2024中国电影观众变化趋势报告》显示,2018年至2024年,女性购票用户从51%上升至58%,对应的男性观众则从49%缩减至42%。

考虑到24年电影观众总基础从23年的5亿人下降至4.3亿人,不难发现男女观众比例的变化,本质上来说是大面积的男性用户流失所导致的,女性观影者数量并未出现显著增加。

不少激进的朋友在看到这组数据时,就说这就是舔狗经济崩盘、电影行业过度讨好女性消费者导致的,但我不这么认为。

男性不走进电影院,从来都不是因为今年中国电影市场发行了多少多少部女性题材的电影,而是因为电影行业没有提供足够好的内容,让他走进影院。

好电影不分男女,它们往往都有一个共性,那就是穿透低级别的叙事议题,在更高层次的精神、灵魂和情绪上,与让所有人一起共鸣。

期待2025年,能有更多这样的电影吧。

好了,以上就是本期的全部内容,只讲你听得懂的商业故事,我是咨云君,我们下期再见!

0 阅读: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