牟林:适度宽松不等于大放水

秦功彦 2024-12-13 03:28:08

中共中央政治局12月9日召开会议分析研究2025年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了“更加积极有为”的政策基调,其中“适度宽松”货币政策引发强烈的社会反响。

有人用“大放水”来形容这次货币政策的调整,我以为有失偏颇。

请注意中央说的是“适度宽松”。“适度”意味着虽然“积极”但仍然没有超越“稳健”的基调。

回顾历史,我国从1993年开始采取“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1998年,为应对亚洲金融危机以及国内需求不足,货币政策转为“稳健”;2008年,为防止经济过热和抑制通胀,货币政策改为“从紧”;2009年到2010年,为应对世界金融危机,货币政策变为“适度宽松”;2011年重新回到“稳健”并延续到2024年。本次“适度宽松”显然是为了应对当下的国际国内的经济形势。

我们应该注意到,会议还提到了“稳楼市稳股市”。为了这个“双稳”,必须有“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这才是此次“适度宽松”的内在逻辑。“双稳”实际上是为了稳住老百姓的资产不贬值或适度增值,唯有如此才可以从根本上提振老百姓的信心,敢于消费。

中央会议的积极信号一释放,股市立刻红旗飘飘,这就是信心。股市的涨跌本质上就是民众信心的涨跌。理论上讲,相信中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不变,就应该对中国股市和楼市有信心。

前些年,为了挤出楼市泡沫,采取了一系列收紧的政策。给人感觉,似乎有些用力过猛,楼市出现了严重疲软,许多老百姓的资产都是以房产和证券的形式存储的,楼市下跌加上股市长期疲软使得老百姓的资产全面缩水,严重地制约了老百姓的消费信心。所以,中央做出了多项促进楼市回暖的政策,通过降准使得股市增加了一定程度地活跃性。

本次提出“适当宽松”可能进一步表现为降息降准,至于到底降多少,还需观察,希望媒体不要妄加揣测。

对于中国经济形势所表现出来的不符合人们预期的结果有两个因素,一是国际环境的严重影响,尤其是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中国经济的遏制、封锁和打压,二是国内内需不足以刺激经济增长。这两个因素又产生叠加效应使得民众的信心更加不足,尽管国家采取了一系列的提振经济的措施,就其效果仍然表现出一定的下行压力。这就是本次“适度宽松”政策出台的现实背景。

不过,“适度宽松”不等于“大放水”,媒体应该更加谨慎而不是肆意地炒作。尤其是冠有某种经济学家名号的媒体作者更要谨言慎行,不然会误导企业做出不适当的判断影响其正确决策。

经济发展有它自身的规律,所以不时地表现出起伏周期都是正常的。本次政策应该是一种“逆周期调节”措施,目的还是为了让中国经济进一步企稳向好。

从长远角度看,中国经济遇到的艰难的外部环境反而是一件好事,它会锤炼我国经济的韧性,提高我国经济政策的应变能力。当然,短期内我们可能承受一定的压力。

记得先辈们的二万五千里长征吗?那就是在敌人的围追堵截中走出来的胜利。中国的崛起无异于又一次万里长征,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的围追堵截锤炼的是我们的意志。只要我们坚持继承和发扬长征精神,相信中国经济一定能走出困境,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注:本文作者为“秦安战略”智库核心成员牟林,为本平台原创作品,欢迎朋友们留言交流,一起网聚智慧、网聚人气、网聚力量。

2 阅读: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