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人花尽心思“种岛”,却险些被海星“拆迁大队”吃掉

黄娜老师 2024-07-02 10:56:19

在东亚-东南亚地区,中国、越南和日本属于目前公认的,比较有“种岛”经验的国家。

特别是日本,论下手时间,更是最早的那个,堪称为曾经的“填海专业户”。

早在30多年前的1987年,日本就瞄上了几块叫做冲之鸟礁的石头。开始不断增加礁石的面积,试图将其扩大成一个正式的小岛。

这里,有必要先科普一下岛和礁的区别。

很多网文都说,它们的区别就在于是否具备水源或者人类生存条件。但事实上,按照国际惯例,两者主要区别还是看面积——地盘大,基本都露在海面之的上,通常会被认作岛;涨潮时被海水淹没,退潮时又露头的那种大石头,则是礁。没在水下那部分大石头,又被叫做——暗礁。

只是,为什么在1980年代前,这些大洋上的岛礁看起来很不值一提,可那以后又被各国玩命的争抢,但凡有点条件的国家,都在想尽一切法子把礁扩大,变成岛呢?

原来,1982年诞生了一部《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将一国的领海范围延伸到了12海里,同时又提出了一个350海里的“大陆架”、“200海里专属经济区”的划分形式。并规定,整个专属经济区,都是归属国的主权管辖范围。

这么一来,按照很多国家的逻辑,似乎只要搞定那些无名小礁,把它们扩成“岛”,即可将其适用于《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去宣誓12海里的领海和“200海里专属经济区”了。

不过,在大洋中造岛,可不是随便哪个国家都能搞定的,技术门槛极高,更是相当的烧钱。

目前世界各国“种”下的人工岛,大多是两种情况:

一种是在用地紧张的城市在城市沿海地区造岛,增加城市发展空间,或者修建深水港、机场等交通设施。多选址于经济发达的沿海浅海海域,施工方便,政治和外交影响都几乎可以忽略不计,钱到位就能干。

比如我写这篇文章时所处的位置,就是渤海湾填海造陆搞出来的一块地盘,据说原来都是虾池子。

而第二种,就属于前面说得那种情况了——在远离大陆的海域“种”岛。

“种”下这类岛,一方面可能会面临国际压力;另一方面更是非常非常昂贵的。一座远洋岛的整体花费,堪比一个航母舰队,全世界没几个国家有能力搞定。

而且,如果考虑短期经济回报的话,那更可以说得上述完全属于砸钱的活。但如果从政治和战略利益看的话,又可绝对算是“千秋大计”。

比如,开头说得那个日本人折腾了30多年的冲之鸟礁。

就看其地理位置,正处于咱们的第一岛链和第二岛链之间,周边还都是海上大油田。

可是,虽然那时候的日本经济一片大好,根本不差钱,技术也是杠杠的,但要把冲之鸟礁给整成一个岛,难度依旧不小。

首先是,这地方里日本本土太远了,足足有1730-1740公里。

另外就是,这个所谓的“礁”,太小太小了。

1968年,美日签署了《返还小笠原协议》,将二战后由国际“托管”的小笠原群岛移交给了日本。其中就包括了不远处的六块“大石头”,即所谓的——冲之鸟礁。

当因为当年尚未诞生《联合国海洋法公约》,自然也不存在200海里的“专属经济区”一说。所以,日本政府曾经一度没怎么把它放心上...直到上世纪80年代中期,日本人决定过去“占便宜”的时候,才尴尬的发现,由于海平面的上升和海水的侵蚀,原来的六块大石头,几乎只剩下两块还能看的见,涨潮时勉强露出来的面积,比一张双人床都大不了多少。

日本人见状,可是着急坏了,从1987年起,就不远千里的花重金,开始在此紧锣密鼓底修建环型的防波堤,同时在这两块宝贝石头周围大量浇铸水泥,修建直升机起降平台。

为了掩人耳目,日本政府专门在岛上建了一个无人观测哨,号称要在上面开展科考活动,纯民间性质的,旨在造福“全人类”云云...

但由于动静太大,此举遭到的中国和韩国的坚决反对,国际上也面临了一些压力。

因为,冲之鸟礁并不在日本的领海范围内。并且,有关这几块大石头连同它附近的小笠原群岛,其主权归属,也并不明确。

1968年的美日《返还小笠原协议》中说得这个“移交”,跟1972年美日签署的《返还琉球群岛协定》类似,都是只交给了日本方面“管辖权”,而非主权。

那么,既然大张旗鼓开整不行,日本人就又改换了策略,决定利用“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即——“珊瑚计划”。

他们采集了30多万的珊瑚虫卵,运到在冲绳培养,一年长一厘米。三年之后,日本科学家就把这些珊瑚种植到了冲之鸟礁上。

按照这个逻辑,珊瑚是自然长出来的东西,通过它的不断生长来加固冲之鸟礁,没毛病吧?

然而,计划赶不上变化,这些天然的珊瑚,遇到了一个同样天然的“拆迁大队”——海星。

据说,一只海星一天可以吃掉两平方米的珊瑚。

而冲之鸟礁附近水域条件,恰恰非常适合海星繁殖。

结果,几年时间下来,刚开始有点成效的珊瑚群,都被海星们给啃了。

对此,日本方面曾经试图甩锅给咱们中国,说是有中方的科考船和渔船,专门往那里投放过一种食量很大的“棘冠海星”。

关于这个锅,咱们可不背。正如刚才提及的那样,冲之鸟礁周边的水域原本就很适合海星的生存繁殖,人家顺应天命自己跑过去,这也十分正常啊。

最终,日本人不得不放弃了那个“珊瑚计划”,还是回归了传统,用钢筋水泥做腿,搭建“高脚屋”在旁边看守。而且,这些高脚屋的“腿”还必须建的非常高,都在8米以上。

因为,冲之鸟礁正好位于台风带上,当强台风略过的大洋表面,浪高可以高达十余米。如果高脚屋不够高,将会连人带屋被巨浪直接打飞。

说到这儿,就很明白了,日本人折腾冲之鸟礁,属于一种本末倒置的行为——它们试图通过“指礁为岛”,将周边水域收入囊中。

而现实中,日本对于冲之鸟礁却是并不拥有主权的。

根据《波茨坦公告》第8条的补充规定:

“《开罗宣言》之条件必将实施,而日本之主权必将限于本州,北海道,九州,四国及吾人所决定其他小岛之内。”

也就是说,除了本土四大岛及毗邻小岛外,日本对远海岛屿的主权要求,均是不合法的。

相比之下,咱们中国填海造岛,则属于堂堂正正的行为——在本国主权范围内造岛,无论怎么搞基建,都没出南海“九段线”,这完全是在咱们中国人自己的事儿,外人没资格指手画脚。

最后,还得再说说咱们中国的南海。

曾经很长的一段时间里,由于咱们海空力量有限,南海地区距离中国大陆太远,沿途又缺乏补给地,这使得在那段岁月中,我国南海岛礁的军事层面上常常处于真空状态。

直到1974年的西沙海战和1988年的南沙海战后,咱们才总算在南海争取到了一些关键立足点。

这些立足点,大多都是完全不具备生存条件,露出海面面积极小的礁石。

比如,这是1988年的永暑礁,涨潮时只露出水面30厘米,面积极小,仅容得下4人勉强站立。

 

而我军硬是在难以想象的恶劣环境中,开始了对南海岛礁的漫长坚守。

最初的时候,咱们的高脚屋就是一个简陋的窝棚。

 

这些窝棚后来又被改造成了铁皮房。空间算是大了一些,但铁皮材质在阳光的炙烤下,屋子里的环境是非常难熬的。

同时,战士们还要忍受饮食的简陋,海风的侵袭和潮湿的环境,双脚一直泡在水里。他们都不同程度的换上了皮肤病。

而更难熬的,还当属这种远离尘世的孤单环境,曾经连军犬都给憋疯了,一冲动跳了海。

不过,如今的南海岛礁,已然都已然是这般新貌了。

纵观历史,又有哪个国家能同时具有这些远海填海所需要的大型装备、成熟的技术、不知疲倦的建设队伍、攻无不克的军事保卫力量...

不得不承认,当年的韬光养晦,重点发展经济,确实是个“大智慧”。

0 阅读: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