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校园里被偷拍的一幕冲上热搜:一个孩子倒下去了,谁都没管

猫大叔辣评 2024-09-04 10:00:37

01

又见校园事件。

有一名家住上海徐汇中学操场旁的网友,无意间在自家阳台撞见了这样一幕。

那天天气很热,太阳很大,酷暑难耐,但在学校的操场上却端端正正地站着一群戴着红领巾的孩子。

也不知道孩子们就这样站了多久,突然一名站在最后的男孩晕倒了,额头朝下,直直地倒在操场的塑胶跑道上。

虽然隔着屏幕听不到男孩倒下的撞击声,但从视频里可以清楚地感受到男孩摔得不轻,这个动作也立刻引起了旁边同学的注意。

可就在这位网友和看视频的不少网友,都觉得旁边的同学会大声呼救,乱作一团,寻找老师帮助的时候,周围同学的举动却非常淡定:

他们全程背着手,不动声色地扭头看向倒地的同学,就像看一个陌生人一样,和自己一点关系都没有,气氛诡异得令人害怕。

更诡异的是,在这个男孩倒下去的时候,距离他几步之遥的地方就站着一个成年女性。

虽然不知道她的身份,但这样大的动静,她不可能不知道,但她就这样全程盯着手中的手机,背对着男孩的身体一刻都没有转过来看一眼。

还是将近一分多钟的时候,不远处的一名男老师好像察觉到了什么异样,出现在镜头里,开始查看倒地男孩的情况。

但从这位男老师的举动来看,他走过来的时候同样背着手,闲庭信步的样子,完全看不出他有任何紧张的感觉,看到自己学生倒地也没有慌张的举动,而是简单查看了一下,就自顾自的走开了。

期间更没有扶一把孩子的意思。

紧接着又来了一位保安,同样也是匆匆走过,没一点上去要扶倒地男孩的意思。

直到不久后,男孩自己坐了起来,镜头里可以清楚地看到,他的手上和头上都有血迹。

可依然没有一个人上前帮助他,男孩也没有被采取任何措施,就这样呆在太阳底下。

视频到这里就戛然而止了。

02

虽然从后续的通报里可以看到,男孩是学校六年级的学生,在体育课时因身体不适晕倒,送医后已无大碍,目前已安全返回家中。

但在这短短2分钟的视频里,却看得让人头皮发麻。

视频上了热搜之后,网友们对此的态度也是超乎想象的一致,震惊和气愤的声音不绝于耳:

一个孩子倒下去了,谁都没管;

这位男老师哪里是来上课的,完全就是来遛弯的;

男孩没事是不幸中的万幸;

如果没有住在操场旁的网友拍下这一幕,孩子就一个人扛下了所有……

字字诛心,句句泣血。

虽然目前官方的正式通报结果还没出来,我们也无法揣测那三位曾出现在镜头里的成年人为何没有对男孩采取进一步的施救措施,但可以肯定的一点是,老师存在失职的行为。

如果说老师第一时间没有上前扶起男孩,是担心他倒地后处置不当出现第二次伤害,那全程不见解散队伍、安抚周围学生,或慌忙打电话和让学生找校医的举动,难道也是合理的吗?

当然不合理。

还有那个距离男孩最近,一直背着身看手机的成年人,即便她不是这个学校的老师,起码孩子在她旁边晕倒,正常人都会立刻上前查看,并进行下一步救助。

但她貌似就和前几天,那位全程看手机导致孙子洗玩具溺亡的爷爷一样,都是“鬼上身”了。

还有那位保安,平时的工作就是保证校园和学生们的安全,他同样没尽到自己的责任。

只是值得他们庆幸的是,孩子没什么大碍,又遇到一个好说话的家长,真如网友们说的那样,如果不是热心网友刚好目睹了这一切,并用手机拍了下来,放到了网上,这件事也就这样过去了。

只是不知道,下一次,是否这所学校和这所学校的老师们,还能如此的幸运?

老师,原本是孩子们生命遭遇危险时的第一施救人,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冷漠和麻木让这一切变了味。

03

还记得河北16岁学生,被罚站晕倒身亡的悲剧吗?

从事发教室的监控视频里,可以清楚地看到,一个男生不知道什么原因,在上课的时候被老师请到教室后面罚站。

没过多久,男生就突然倒在了地上,期间老师还在讲台上上课,按理说他应该是第一直观发现这件事的人。

但男生倒地后,在讲台上讲课的老师并没有第一时间跑过去查看,反而是靠近男生的几位学生起身查看。

更让人意想不到的是,这位老师远远看了一眼后,又像个没事人一样还继续讲课。

期间,从监控视频里可以看到,男生倒地后的状态并不好,脚还出现了剧烈抽搐的现象,但凡经常看新闻的人都知道,这样的情况很像心脏出了问题,应该第一时间进行心肺复苏,并拿除颤仪。

但这位老师用自己的无知和傲慢,就这样错过了男生的黄金救援时间。

过了好久,也许他才意识到情况不对,慢吞吞地走到男生身边查看,但也仅仅只是看了一眼,就让其他学生去找班主任了,而自己又像没事人一样,转身走开了。

这次,男生没有得到幸运女神的眷顾,男生就这样在教室里,在朝夕相处的同学们身边,在尊敬与信任的老师眼皮子底下,匆匆结束了自己短暂的一生。

事后,男孩的父亲更是悲痛发声,觉得是任课老师太过冷漠,才导致孩子抢救不及时去世。

的确,虽然这件事在一阵喧嚣过后,也没了热度,但从视频里老师的举动可以看出,在面对男生倒地的时候,他还没有教室里学生们的反应剧烈。

这又何尝不是一种为人师表的悲哀呢?

虽然未经他人苦,莫劝他人善,我们无法知道在这一件件校园悲剧的背后,这些冷漠老师的背后,到底经历过什么。

但教育最重要的是人的教育,一个没有良知的人,又何谈“教育”二字呢?

冷漠的人只能教育出冷漠的学生,当然,冷漠的教育制度也只会教育出冰冷的考试机器。

同样的,我无法去苛责那些同样以冷眼相对,看自己同学倒地而没有一丝慌张的学生们。

这不是他们的错,是他们身边的教育出了错。

04

还记得上世纪90年代我上小学那会,我们班有一个先天性心脏病的同学,从开学的第一天起,老师就当着所有人的面让我们每个人实时关注他的状态,但凡发现一点异常,就立刻大声呼叫。

还记得有次学校举行全县的歌唱比赛,比赛规模很高,校领导也很重视,县里教育局相关的大领导都来了。

但好巧不巧就在这个时候,我们班的那个同学突然脸色煞白,嘴唇乌紫,坐在他周围的同学第一时间发现情况之后,二话不说就开始站起来大声叫老师。

当时,教育局最大的领导正在台上讲话,老师也是二话不说,从前面一个箭步就冲了过来,抱着这个学生就往校医务室跑,留着全校同学和台上的大领导在风中凌乱。

好在因处置及时,这位学生很快就脱离了危险,后来我们班有个同学恰好是校医的邻居,他告诉我们,校医说如果再晚五分钟,这孩子估计就没命了。

也是从那时候开始,我们全班对班主任老师都多了一份崇敬之情,直到现在,这位同学每年大小节日,雷打不动的都会带着全家老小,去班主任家里看他。

而且,他也成为了一名老师,还是我们当地年年的优秀教师。

如今想来,教书育人,教育的意义不就在于此吗?

但也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学校对孩子的教育,只有两个字,就是“听话”。

我不要你觉得,我要我觉得。

上课就要遵守课堂纪律,开会就要遵守会议纪律,站就要有站相,坐就要有坐像,就连作业的答案都得和标准答案一模一样,稍微有点不一样或发散性思维,那就是错。

而这种听话的教育方式,又能教育出什么样的孩子呢?

答案,相信大家已经在文章里看到了。

就算一个班的同学,或者自己最好的朋友,在自己身边倒下,也没有一个孩子能在不被老师允许的情况下,擅自行动,更别说大声呼叫了。

05

曾有这样一个视频,在网上很火。

某年的9月1日,湖北武汉某中学正在操场上举行开学仪式,所有同学都站得整整齐齐,统一的发型,统一的服饰,甚至统一的口罩,无不在诉说着学生们训练有素。

甚至还有当地电视台的记者前来采访,这学校在当地的影响力可见一斑。

但就在记者采访老师的过程中,身后一位学生突然晕倒在地。

第一时间发现状况的,是旁边的一位女同学,但她并没有表现惊慌的状态,而是一直举手示意老师这里出了情况。

也不知道接受采访的老师是不是他们的班主任,在长达30秒的时间里,同样没有任何人上前查看倒地学生的情况。

第二个发现情况的是记者,从视频里可以明显地看到他手上有个小动作,脸上的表情也发生了一些变化。

但不知道是不是直播,他并没有停止采访,提醒老师去看一看这位身后倒地的学生。

事后有网友说,他当时一系列不正常的举动,并不是想提醒老师,而是想提醒摄像,转换位置,不要把这一幕拍下去。

又过了一会,才有旁边的老师走过来去查看这位学生的情况。

当时,还有不少网友指责这位记者和学生们的冷漠,但我们真的无力去责怪这群学生。

他们并不是天生冷漠的,他们只是被教育成了这样。

时时刻刻都要遵守规则,都要听话,才是个好学生,才能得到老师的喜爱。反之,不听话的学生,在老师眼里就是恶魔一样的存在。

但我们的社会,真需要这些“听话”的孩子吗?

香港“四大才子“之一,著名的小说家倪匡曾说,人类之所以有进步,主要原因是下一代不听上一代的话。

言下之意就是,一个完全听话,毫无创造力的孩子,必然无法成为有作为的伟大的人物。

一块没有棱角的石头,注定无法脱颖而出。

而细数古往今来那些伟大的人物,大多都是些小时候“不听话”的孩子。

爱因斯坦上课不爱听老师讲课,喜欢和老师争辩,藐视权威,旷课自学,最终独立而完整地提出狭义相对性原理,开创物理学的新纪元。

爱迪生不听老师的话,喜欢问为什么?爱捣鼓小动作,后来被退了学,最终自己探索研究,成为举世闻名的发明家。

还有朱元璋、刘邦、王阳明、陈赓、乔布斯、任正非、马云、朴树等等在自己的领域有所成就的人物,都有一段“不听话”的反叛史。

所以,我们不是需要听话的孩子,我们是需要具有独立思考能力的孩子。

特别是在我们的教育中,应该教的不是“听话教育”,而是“生命教育”。

就像耶鲁大学华裔终身教授陈志武,在谈中国学生时特别说的那样:

我们教育最大的问题就是孩子们听话过头了。这样是不利于孩子们的成长的,更不利于我们对创新人才的培养。

一个人如果连生命都能被藐视,那我们的教育又有什么未来和意义?

原创不易,如果你喜欢这篇文章,你的点赞、转发与留言,是猫叔最大的动力。

0 阅读: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