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央视名嘴”赵普巅峰时期被雪藏,离职回老家摆地摊,现状如何

星期九的北风 2024-10-27 02:25:03

说到“央视名嘴”,更多的人想到的是毕福剑,好像很少人知道赵普。

他曾经是央视著名主持人,用声音温暖了无数观众。

大家想想能在央视站稳脚跟的人,能力肯定不一般。

这样的“铁饭碗”谁不珍惜?

赵普就不一样了,巅峰时期辞掉工作,选择回老家摆摊!他是疯了吗!

曾经的央视名嘴赵普,如今却选择租房度日。

甚至在短视频平台自曝,宁愿住酒店也不愿背负房贷。

这样的决定让无数人震惊和好奇,当初赵普为什么要做出那样的决定?

从军旅生涯到央视舞台

时间回到上世纪70年代,赵普出生在一个普通的双职工家庭,小时候赵普可能因为受当兵的爸爸影响,对军队生活特别向往。

初中毕业后他毅然决然地选择参军入伍,成为了一名装甲兵战士。

在新兵入营的联欢会上,赵普朗诵了一首诗感情充沛,打动了在场的首长。

赵普当兵照片

他被分到广播室上班负责每天的通知广播,可就在赵普满怀热情地投入军旅生活时,噩耗传来——父亲因病去世。

那时候通讯不方便,赵普没能见上父亲最后一面,这个打击成为了他心中永远的痛。

退伍后的赵普陷入了迷茫,他已经尝试过做保安,也换过其他几种工作,但总感觉找不到适合自己的路。

直到有一天,母亲的一句话点醒了他:“你不是在部队里喜欢播音主持吗?你可以去试一试!”

重燃梦想的赵普,开始了艰苦的追梦之旅。

他只有初中文凭,为了考取北京广播学院,他一边工作一边自学最终在24岁那年,如愿以偿地收到了录取通知书。

进入大学后,赵普更加刻苦努力。

他知道自己的基础不够扎实,所以花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学习。

从北京广播学院起步后来考入北京电影学院,最后在北京师范大学拿下了艺术硕士学位,毕业后直接去了北京电视台工作。

他从幕后配音做起,一步一个脚印,凭借着扎实的专业功底和出色的业务能力,逐渐在主持界崭露头角。

1997年赵普迎来事业的转折点,在新春节目中他临阵上场,替换了缺席的主持人。

他主持时总是沉稳冷静,应对自如,给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也让他获得了更多机会。

2006年,赵普加入了央视成了《朝闻天下》的新闻主播,他的主持风格亲切自然,又不失犀利深刻,被观众誉为“最有血有肉的央视主持人”。

在央视工作的日子里,赵普始终保持着真性情和社会责任感。

他敢于直言,敢于为民发声,他怒斥残害野生动物的行径,批判霸权主义,为汶川地震中受灾的同胞而落泪……

他用自己独特的方式,给大家带来温暖和力量,不过赵普的真性情也给他惹了不少麻烦。

2012年,他在微博上转发了一条关于“老酸奶和果冻”的调查信息,结果引起了很大的关注。

这条微博内容,揭露了工业明胶产业链的黑幕,触动了某些利益集团的利益。

随后赵普被“暂缓出镜”,虽然他后来解释说,这是央视为了保护他才做出的决定,但这件事情还是给他的事业蒙上了一层阴影。

从央视名嘴到摆摊匠人

2015年,赵普从央视离职离开这个曾经让他无限荣耀的舞台,而他的选择出乎很多人的意料。

有人说他被央视“封杀”了,也有人说他“想不开”,但对于赵普来说,这并不是一时冲动,而是一个深思熟虑的决定。

早在2002年,赵普就参与了一部讲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纪录片《传记》的拍摄。

在拍摄过程中,他亲眼目睹了许多传统手工艺濒临失传的现状,这让他深感痛心和惋惜,赵普意识到,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真的迫在眉睫。

他打算用自己的能力,让这些古老的技艺和文化焕发新生。

离开央视后,赵普创办了中国手艺发展研究中心,并开始尝试将传统手工艺与现代商业模式相结合。

他四处寻找那些手工艺高超的民间艺人,邀请他们加入自己的团队。

为了维持研究中心的运转,他甚至放下身段,外出参加活动、演讲,用赚来的钱来补贴研究中心,甚至一度摆起了地摊。

2017年,赵普带领中国手艺发展研究中心推出了一款关于非遗文化的手机应用,并举办了第一届“中国匠人大会”。

这两项举措,为传统手工艺打开了一扇通往现代社会的大门,赵普并没有止步于此。

他深知,要想让传统手工艺真正“活”下来,必须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开始尝试将直播带货等新兴的互联网模式,运用到非遗产品的销售中,并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从央视名嘴到摆摊匠人,无论身处哪个位置,他始终保持着那份“真性情”:敢于直面现实,坚持自己的原则,不向任何压力低头。

在质疑声中活出自我

赵普的选择,在网络上引发了不小的争议,有人不理解他为何要放弃央视的光环,去选择一条看似“落魄”的道路。

“央视一哥”,“年过半百,居无定所”,这些标签被贴在赵普身上,似乎都在嘲讽他的“落魄”。

有人说他“太理想主义”,也有人说他“太天真”。

面对质疑赵普从未正面回应过,他只是默默地做自己的事,用实际行动证明自己的选择。

租房也好摆摊也罢,这些在赵普看来都只是生活方式的选择,无关“成功”与否,他追求的从来都不是物质上的财富,而是精神上的满足。

赵普曾在节目中说过:“房子再好,也只是一个住所。而我想要做的事情,是让更多人了解和喜欢传统文化,让这些古老的技艺和文化,能够一代代传承下去,这比拥有一套房子,更有意义。”

赵普的“真”,不仅体现在他对非遗文化的执着追求上,也体现在他敢于直言的性格上。

离开央视后他依然活跃在网络平台上,用自己的影响力,为社会发声。

他关注社会热点,关心民生疾苦,他批评社会不良现象,也赞扬人间真情,就像个老顽童,不怕权威,也不在乎别人怎么说,一直坚持做自己觉得对的事。

这种“真性情”也让他遇到了不少麻烦,他的账号经常因为“内容敏感”而被禁言,但他从不妥协,一次次解封,一次次发声。

有人说他太认真,也有人说他太急躁,但赵普始终相信,良知比什么都重要。

作为一个媒体人,他有责任也有义务,用自己的方式,去传播真相,去传递正能量。

写在最后

赵普的故事或许并不能复制,不过他的生活态度却值得我们每个人深思。

在这个物质至上的时代我们很容易被名声和利益绑住,被生活的压力压得喘不过气,慢慢就找不到自己了。

而赵普却用他的行动告诉我们,人生的价值,不在于你拥有多少财富,而在于你为这个世界留下了什么。

他可以是央视舞台上光彩照人的名嘴,也可以是田间地头为农户直播带货的“普哥”。

可以是西装革履,侃侃而谈的学者,也可以是挽起袖子,和匠人一起打磨作品的“手艺人”。身份的转变,并没有改变他的初心。

正如赵普所说:“生活就像一面镜子,你对它笑,它也会对你笑。”

愿我们都能像赵普一样,保持一颗赤诚之心,活出属于自己的精彩人生!

文/编辑:惠惠爱八卦

参考资料

人民网:2018-5-8《前央视名嘴赵普现身《奇葩大会》自曝离职原因》

百度百科——赵普——人物经历——个人生活

环球网:2012-4-10《央视主持人称老酸奶和果冻:内幕很可怕 不细说》

抖音app——@赵普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