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陈述所有内容皆有可靠信息来源,赘述在文章结尾
文 |追梦人
编辑 |追梦人
●— 前言 —●
你以为的安全?实则早已漏洞百出!
你是否想过,仅仅是一次屏幕共享,就可能倾家荡产?
你以为的诈骗,是需要输入密码,进而验证身份,可现实远比你想象的残酷。
现在有些骗术高明,连密码和转账都不用,就能让人损失惨重,虽然听起来很“玄乎”,但事实却是,它就发生在我们日常生活中。
新型的“屏幕共享”骗局,正在悄无声息地吞噬着大家的财产安全,屏幕前的你,上当受骗了吗?
●— 屏幕“黑手” 究竟是谁 —●
反观现代诈骗手法,越来越难被察觉,但它带来的风险却是相当大。
如今,网上信息如潮水般涌来,科技发展变化快得让人眼花缭乱。
曾经的电信诈骗,大多依靠拙劣的演技和简单的套路,但这一伎俩,放到现在早已过时。
骗子们紧跟时代潮流,利用科技的便利,将诈骗手段升级换代,变得更加隐蔽,也更加危险。
他们不再依赖传统的“密码”、“转账”等关键词,而是利用更高级的技术手段!
在这一过程中,受害者并未进行任何主动的转账操作,甚至没有输入任何密码或验证码,但他们的资金却如同人间蒸发般消失不见。
然而,罪魁祸首的“屏幕共享”,已经坑害了不少人,相关受害者的案例,更是比比皆是,他们的惨痛教训,无疑为我们再次敲响了警钟!
●— 无独有偶 引人警惕 —●
那么,这些受害者又是如何一步步掉进陷阱的呢?
在这一过程中,有人“卖账号”,结果结果就掉进了“屏幕共享”的圈套,一个14岁的中学生,就是深受其害之一。
原本他只是想将自个儿的聊天账号拿到二手市场卖,结果不小心中了圈套,成了诈骗案的受害者。
有人说是要“线下交易”,紧接着就隔空发了个收款码,还自我介绍自己是“平台客服”,实际上,这个所谓的“客服”正是骗子本人假扮的。
有人甚至还打着保障钱袋子安全的幌子,进而哄骗这位中学生尽快将这款网络会议软件下载到手机上,还让他们把“屏幕共享”功能给打开。
在这个过程中,初中生完全按照对方的指示操作,却不知自己已经将手机的控制权“拱手相让”。
骗子通过屏幕共享,实时监控着初中生手机上的所有操作,包括其母亲的支付宝账户信息和支付密码。
随后,骗子迅速将账户中的30184元人民币转走,在整个过程中,初中生没有进行任何主动的转账操作,甚至没有输入任何密码,资金却已被盗取。
这一案例,揭示了骗子利用二维码伪装官方客服,诱导受害者下载软件并进行屏幕共享,最终窃取资金的惯用伎俩。
诸如此类的案例,并非只有这位年仅14岁的中学生上当受骗!
湖南衡阳县有一位名叫黄女士的,她开了一家小店铺!
有人给她打了个视频电话,自称是短视频平台的客服,说她好像在平台上开了个直播会员,需要尽快关掉,不然每个月要扣800块。
黄女士明知道会员服务已经取消了,可对方还是不断打电话,最后她没忍住放松了心防,而在对方的诱导下,黄女士开启了“屏幕共享”功能。
对方以取消会员为由,指导黄女士将微信和支付宝中的资金转移到银行卡,并解绑银行卡。
整个过程持续了2个多小时,黄女士完全按照对方的指示操作,却浑然不知自己正一步步走向陷阱。
最终,黄女士银行账户里14000元人民币陆续被人分批取走了。
反观这起诈骗案,曝光了骗子通过修改“FaceTime”名字,假扮成官方机构,利用视频通话骗取信任,诱导受害人操作,进而实施诈骗的狡猾手段。
倘若这2个案例,不足以说明“屏幕共享”的陷阱,那下面的这个案例,则更具有说服力!
出差之际,一女子手机上来了个神秘视频,对方自称是“政府人员”,还说了对方的名字和身份证号,说可能卷进洗钱案里了。
对方还提及女子曾丢失身份证的经历,进一步增强了可信度,那个女孩被对方吓唬和劝说后,很快就信以为真了。
紧接着,有人就让她下一个软件,继而进行视频聊聊天。
实际上,这个APP就是骗子的作案工具,女子开启“屏幕共享”之后,手机上的所有信息都暴露无遗。
在专业惯犯的操控之下,诱骗对方查自己银行里的钱,随后又找各种借口让她把钱转过去,最终,女子被骗走了25万人民币。
在这一典型案例中,骗子利用伪造的官方身份和信息,制造恐慌和紧迫感,最终诱导受害者上当受骗!
以上3个案例,虽然诈骗对象、诱导方式和具体操作有所不同,但其核心手段都是利用屏幕共享技术,在受害者不知情的情况下窃取其资金。
骗子们精心设计各种话术和场景,伪装成官方客服、权威机构人员等,利用受害者的信任和恐慌心理,诱导他们开启屏幕共享功能,最终达到诈骗的目的。
那么,从技术角度分析的话,屏幕共享作为诈骗手段的运作机制,到底是什么?
●— “屏幕共享”的运作机制 —●
屏幕共享技术本身并非洪水猛兽,它旨在方便用户进行远程协作、演示和技术支持,可这把双刃剑如果到了坏人手里,就可能变成骗人的工具。
屏幕共享就是将一个设备的屏幕内容实时传送到另一个设备上,有些软件或功能能让人把手机、电脑或平板的屏幕画面实时展示给别人看。
比如,远程办公、网上教学、技术援助等领域,屏幕共享技术扮演着关键角色。
但这把“双刃剑”,却被不法分子利用起来从中进行诈骗,一旦受害者打开共享后,就能偷看他们的手机操作,进而窃取重要资料。
而这些信息还都是敏感的,比如支付密码!当受害者在手机上进行支付操作时,骗子可以通过屏幕共享看到他们输入的支付密码。
有些人会偷偷抓取手机收到的验证码短信,然后拿去干转账、改密码等威胁财产安全的事情。
当然,还有银行卡信息!一些受害者会在手机上存储银行卡信息,这些信息也可能被骗子通过屏幕共享获取。
除了以上信息外,骗子还可以通过屏幕共享获取受害者的通讯录、照片、聊天记录等其他敏感信息,用于进一步的诈骗或敲诈勒索。
一旦骗子拿到你的支付密码和验证码等关键信息之后,就能直接从你的手机银行或第三方支付软件里把钱转走。
他们可以将受害者的银行卡绑定到自己的账户,然后进行转账或消费,甚至还会诱导受害者在网贷平台上进行贷款,进而将贷款套现到自己的账户。
面对层出不穷的新型诈骗手段,当下的每一个我们,必须提高警惕,加强防范意识,才能有效保护自身的财产安全。
那么,有效规避新型诈骗风险的防范措施,又有哪些值得我们注意和学习的呢?
●— 防范措施 势在必行 —●
策略之一保持警觉心!
接到不认识的电话、短信或链接,别急着信,多留个心眼,碰到钱的事,千万要小心,不妨多查查。
不管别人以什么借口让你打开屏幕共享,任何时候都要直接说“不行”。
增强隐私防护意识,别随便把账号、密码和验证码这些重要信息告诉别人,在公共场所使用手机时,要注意遮挡屏幕,防止信息泄露。
策略之二及时报警求助!
一旦发现被骗,应立即报警,并保留相关证据,例如:通话记录、短信记录、转账记录等。
策略之三安装国家反诈中心APP!
该APP可以有效识别和拦截诈骗电话、短信和APP等,提供风险预警和防范建议。
策略之四调整手机安全设置!
比如缩小软件使用权限、启用双重验证,这样能大大增强手机的安全防护,减少被黑客攻击的机会。
策略之五学习防诈骗知识!
关注官方发布的防诈骗宣传信息,了解最新的诈骗手段和防范技巧,提高自身的防范能力。
●— 结论 —●
现在骗术花样翻新,越来越隐蔽,对大家的安全造成了不小的麻烦。
唯有持续关注新型诈骗手段的发展趋势,及时采取应对措施,才能有效打击诈骗行为,保护人民群众的财产安全。
参考文献:
环球网:2024年11月17日,《警惕针对学生的诈骗!“屏幕共享”变“钱包共享”!》
潇湘晨报:2024年5月21日,《湖南一女子被诱导开启“屏幕共享”骗走1.4万,警方详解诈骗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