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拉克地铁公开招标,德法等四国中标,中方却被排除在外?

青史印记 2024-10-11 12:04:00

声明:本文皆有官方可靠信息来源,已赘述在文章中。

前言

伊拉克的巴格达地铁项目公开招标备受瞩目,项目总投资 60 亿美元,规模宏大,对伊拉克意义非凡。

德法等四国企业联合体成功中标,然而,被世界称为“基建狂魔”的中方却被排除在外!

这背后究竟是何种原因?德法四国中标的背后又有什么深意?

项目背景与重要性

伊拉克巴格达地铁项目作为战后重建的标志性工程,总投资 60 亿美元的巨额投入,90 公里的两条线路以及 40 个车站的规划,将极大地改善巴格达的交通状况。

如此大规模的地铁建设在伊拉克前所未有,这不仅是对基础设施的重大升级,更是对城市发展的有力推动。

作为 “新丝绸之路” 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巴格达地铁将成为连接中东乃至全球的重要交通枢纽,帮助伊拉克重新定位在全球的地位,吸引更多的国际投资和贸易。

欧洲联合体中标

德国阿尔斯通和法国西门子作为轨道交通领域的老牌劲旅,在全球范围内拥有极高的声誉。

阿尔斯通在轨道交通领域拥有超过百年的历史,产品和技术广泛应用于世界各地的铁路和地铁系统,阿尔斯通为法国、英国等多个国家的地铁项目提供了先进的列车和信号系统,以高可靠性和安全性赢得了客户的信任。

法国西门子同样在轨道交通领域有着深厚的底蕴,创新的技术和优质的服务在全球市场上占据重要地位。

西门子为德国、西班牙等国家的地铁项目提供了高效的能源管理系统和智能化的运营解决方案,为城市交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了贡献。

伊拉克经济状况不佳,资金短缺一直是制约基础设施建设的主要问题,欧洲联合体提供的融资计划无疑是雪中送炭。

本项目拟采取“建造-运营-转让”方式,即由联合体承担投资和运营,同时承担运营期间的运营收入。

这种模式极大地缓解了伊拉克政府的资金压力,为项目的顺利推进提供了保障,在其他国家的类似项目中,BOT 模式成功吸引了大量私人投资,加快了项目的建设进度。

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中国公司普遍使用的设计-采购-建设模式要求伊拉克政府一次为其提供大量的资金,这对现金紧缺的伊拉克而言,的确是一笔不小的开支。

中国企业方案特点

中国集团提出的价格大约为40亿美元,低于欧洲联盟的1/3。中国公司拥有大量的成本管理经验,并有自己独到的方式。

中国拥有完整的产业链和强大的制造业基础,能够在设备采购和材料供应方面实现规模效应,降低成本。

在国内的地铁项目中,中国企业可以通过与本土供应商的紧密合作,获得具有竞争力的价格,在施工管理方面注重效率和资源优化,避免浪费和不必要的开支。

通过科学的施工组织和合理的人员安排,提高工作效率,降低人工成本。

工期预计 4 - 5 年完工,相比欧洲联合体的 7 年工期,中国企业建设速度更快,积累了丰富经验。

在一些大型地铁项目中,中国企业采用了盾构法施工技术,大大提高了施工效率,企业注重项目的统筹规划和协调推进,能够有效地解决施工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

而且中国企业还拥有一支高素质的施工队伍,他们具备丰富的经验和专业技能,能够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加快施工进度。

项目工期和造价问题

欧洲联合体给出的 7 年工期在国际上不算快,中国企业在国内外地铁项目中通常能以更快速度推进,虽考虑地质条件和战后重建背景,但仍让人怀疑合理性。

巴格达地区地质条件复杂,加上战后重建的特殊背景,确实给施工带来了不小的挑战。

但是中国企业在面对类似复杂地质条件和战后重建环境的项目中,往往能够凭借丰富的经验和先进的技术,以更高效的速度推进工程建设。

欧洲企业的 7 年工期可能与工作方式有关,他们更注重每个环节的精细化管理,这种管理方式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保证工程质量,但也可能导致工期延长。

在巴格达这样的地区,安全形势较为复杂,施工过程中需要采取更多的安全措施,这也可能会影响工程进度。

但即便如此,7 年的工期仍然让人觉得过长,会影响到项目的及时落地和效益发挥。

60 亿美元的造价平均下来每公里高达 6.67 亿美元,远超发达国家和中国平均水平,让人质疑是否存在 “隐形成本”。

从全球范围来看,即便是在发达国家,地铁的平均造价也就在 1 - 3 亿美元 / 公里,而在中国,这个数字通常不超过 1 亿美元 / 公里。

巴格达地铁项目如此高昂的造价确实让人费解。

国际基建项目竞争本质

国际基建项目的竞争从来都不是单一维度的比拼,而是涉及技术、资金、管理、文化理解等多方面的综合实力较量。

中国企业要在国际基建市场中脱颖而出,必须全面思考项目的全生命周期,从项目的规划设计阶段开始,就要充分考虑当地的实际需求、文化背景和未来发展趋势,确保项目的可行性和可持续性。

中国企业在国际基建市场中面临着机遇和挑战,只有不断提升自身综合实力,提供更灵活的融资方案,深入理解不同地区政治经济文化环境,加强科技创新,才能在国际基建项目竞争中赢得更多机会,实现从 “中国制造” 到 “中国方案” 的跨越。

结语

伊拉克巴格达地铁项目的招标结果虽然让中国企业暂时未能中标,但这也为中国企业提供了一次宝贵的反思机会。在国际基建市场的竞争中,每一个项目都是一次挑战与机遇并存的考验。

中国企业在 “一带一路” 倡议的推动下,已经在全球范围内展现出了强大的实力和潜力。然而,这次伊拉克地铁项目的失利提醒我们,国际基建市场的竞争是复杂而多元的。我们不能仅仅依靠价格优势和高效的建设速度,还需要多方面进行深入思考和全面布局。

未来中国企业应继续加强与各国的合作与交流,积极参与国际基建项目的竞争。通过不断提升自身的综合实力,为全球基础设施建设贡献更多的 “中国智慧” 和 “中国方案”。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中国企业一定能够在国际基建市场上赢得更多的尊重和认可,为推动全球经济的发展和人类社会的进步做出更大的贡献。

0 阅读:213
评论列表
  • 白水 11
    2024-10-11 13:48

    这下知道伊拉克人亲近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