鲜为人知的关系,特朗普亲叔叔,曾为中国核武器发展做出巨大贡献

炎黄小刺史 2024-11-09 05:11:21

2024年美国总统大选,唐纳德·特朗普以277票对226票的优势,成功当选,重返白宫。

特朗普除了美国领导人的身份,还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商人,尤其喜欢和我国玩经济战。

但你绝对想不到,特朗普的亲叔叔约翰·特朗普,却为中国核武器发展做出巨大贡献。

这究竟是怎么回事?

特朗普家族

特朗普家族的崛起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

弗雷德里克·特朗普作为家族事业的开创者,从德国移民到美国后,在阿拉斯加淘金热期间经营餐馆和旅馆,积累了最初的财富。

他的儿子弗雷德·特朗普继承了父亲的事业,并将其发展壮大。

弗雷德专注于纽约皇后区的房地产开发,建造了大量中产阶级住宅,使家族财富显著增长。

到了唐纳德·特朗普这一代,家族事业达到了新的高度。

唐纳德将房地产业务扩展到曼哈顿,建造了许多标志性建筑,如特朗普大厦。

他还将家族品牌延伸到酒店、赌场等领域,使"特朗普"成为财富与奢华的代名词。

2016年,唐纳德·特朗普成功当选美国总统,将家族影响力推向政治巅峰。

然而,他的总统任期也因多项争议性政策而备受争议,尤其是他对中国采取的强硬立场,引发了中美关系的紧张。

在这个以地产和商业闻名的家族中,约翰·特朗普的经历显得与众不同。

特立独行的科学家

作为唐纳德·特朗普的叔叔,约翰从小就对科学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他选择了一条不同于家族传统的道路,投身于物理学研究。

约翰·特朗普在麻省理工学院获得博士学位后,留校任教,最终成为该校的教授。

约翰·特朗普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高压物理和粒子加速器领域。

他与著名物理学家罗伯特·范德格拉夫展开合作,共同开发了一种革命性的高压静电发电机。

这台发电机能够产生高达500万伏特的电压,在当时是一项重大突破。

最初,这台巨型发电机高达12米,被安置在波士顿的一个飞艇仓库内。

后来,约翰·特朗普对发电机进行了重新设计,使其体积更加紧凑,可以安装在波士顿科学博物馆内。

这不仅使得这项科技成果能够向公众展示,也为进一步的科学研究提供了便利。

正是这样的成就,使他在40年代末与来自中国的物理学家赵忠尧相遇,并展开了一段不为人知的合作。

中国核物理的开拓者

与约翰·特朗普相比,赵忠尧的人生轨迹更加曲折多彩。

1902年出生于浙江诸暨的赵忠尧,父亲是一位私塾老师和医生。

年轻的赵忠尧在1920年考入南京高等师范学校,三年后成为著名物理学家叶企孙的助手,开始了他的物理学生涯。

1927年,赵忠尧远赴美国加州理工学院深造,师从诺贝尔奖获得者密里根教授。

在那里,他做出了重要发现:1929年,他观察到硬γ射线通过铅时的反常吸收现象;1930年,他又发现了正电子(电子的反物质)的产生和湮灭现象。

这些发现为他赢得了学术界的赞誉,1931年,他顺利获得博士学位。

紧接着,赵忠尧前往英国剑桥大学的卡文迪许实验室,成为了著名物理学家卢瑟福的学生。

在那里,他继续研究硬γ射线和原子核的相互作用,并于1931年发表了重要论文《硬r射线与原子核的相互作用》。

这篇论文受到了卢瑟福教授的高度评价,被认为是该领域的开创性工作。

与诺贝尔奖擦肩而过

然而,命运似乎对赵忠尧开了一个玩笑。

尽管他可能比卡尔·戴维·安德森更早发现了正电子,但1936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却颁给了后者。

安德森本人也承认,他的研究是建立在赵忠尧的基础之上的。

多年后,诺贝尔奖评委会主任甚至公开承认了这个疏漏。

这个遗憾成为了赵忠尧科学生涯中的一个小插曲,但并未影响他对科学的热爱和追求。

"护镭"壮举

赵忠尧的科学生涯并非一帆风顺。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他不得不离开北京。

然而,他并没有忘记卢瑟福赠送给他的50毫克放射性镭。

在离开北京之前,他冒着生命危险回到清华大学,取回了这份珍贵的礼物。

为了保护这份对科研至关重要的物质,赵忠尧将镭藏入一个咸菜坛子,自己则伪装成乞丐,开始了一段艰辛的南下之旅。

这段旅程历时一个月,他徒步走到了长沙。

当他最终抵达西南联大时,因为形象邋遢,竟被门卫拦下。

幸运的是,梅贻琦校长认出了他,亲自出来迎接。

在西南联大期间,赵忠尧利用这份镭继续进行放射性实验,为中国的核物理研究奠定了基础。

同时,他还开办了一家名为"长城"的铅笔厂,用所得利润资助抗日活动和科研工作。

这段经历不仅体现了赵忠尧对科学的执着,也展现了他的爱国情怀。

核物理的中国梦

1946年,赵忠尧有机会参观了美国的原子弹试爆现场。

这次经历让他深刻意识到,中国也需要发展核武器来保卫国家安全。

带着这个想法,他携带5万美元,秘密前往美国寻购静电加速器。

正是在这次行程中,赵忠尧在麻省理工学院结识了约翰·特朗普。

两位科学家一见如故,特朗普详细向赵忠尧讲解了加速器的构造。

在特朗普的帮助下,赵忠尧以"废品"价格购得了一台退役加速器,并收集了大量零散零部件,累积了三十多箱设备。

艰难的回国之路

1949年,新中国成立,赵忠尧决定携带这些珍贵的科研设备回国。

为了避免引起怀疑,他巧妙地将加速器零件分装在30多个教学器材箱中。

这个策略成功地帮助他通过了美国海关的检查。

然而,命运再次和赵忠尧开了个玩笑。

1950年9月,在回国的船上,他突然被美国海关带走。

他被冠以特务罪名,接受了长达3个月的审查。

这段时间里,新中国政府和国际社会都为他发声。

最终,在各方努力下,赵忠尧于1951年1月终于回到了阔别多年的清华大学。

为中国核物理奠基

回国后的赵忠尧立即投入到中国核物理事业的建设中。

他与钱学森、邓稼先等科学家一同为新中国的科技发展贡献力量。

在他的主持下,中国第一台70万伏质子静电加速器建成,国内第一个核物理实验室也随之成立。

他还设立了核物理课程,为中国培养了大批科技人才,其中包括钱三强、邓稼先、王淦昌、赵九章等后来的科学巨擘。

1964年,赵忠尧参与了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的试验。

标志着中国核物理研究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此后,他又主持参与了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工程,进一步推动了中国高能物理的发展。

大师的遗产

1998年,96岁高龄的赵忠尧离世。

他为中国核事业发展奠定的基础,使他被誉为"大师的大师"。

他的学生,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李政道曾这样评价他:"赵先生是我一生中遇到的最杰出的物理学家之一。"

赵忠尧的一生,不仅体现了他对科学的热爱和执着,也展现了他对祖国的深厚感情。

他的故事告诉我们,即使在最艰难的时期,科学家们依然能够跨越国界,为人类知识的进步做出贡献。

结语

赵忠尧和约翰·特朗普的故事,生动地诠释了"科学无国界"的理念。

尽管他们来自不同的国家,面临着不同的政治环境,但他们都致力于推动科学的发展。

特朗普家族虽然以商业和政治闻名,但约翰·特朗普选择了科学道路,并在其中取得了卓越成就。

他与赵忠尧的友谊和合作,展现了科学家之间的互助精神。

赵忠尧作为中国核事业发展的关键人物,他的贡献远远超出了物理学领域。

他不仅为中国带来了先进的科研设备,更重要的是,他培养了一代又一代的科学家,为中国的科技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参考资料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