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大碗楼市
最近看到网上对北京家长的描述:
住着一两千万的房,拿着上百万的年薪,有北京户口,穿着一百多的卫衣,坐着两块钱的地铁,送娃上十几万的课外班……
好比外面穿着正经西装,里面勒紧裤腰带。这种反差,在北京家长身上见怪不怪。毕竟,来自全国各地的家长,都对北京学区垂涎已久,以至于创造出了诸多学区房神话:
一间11.4方的老破小,卖出560万的天价,单价超46万/方;仅6.7方的破房,当年以250万成交,仅仅因为有北京实验二小……
一个接着一个学区房神话在北京各个小巷间赤裸裸的发生。
但如果告诉你北京一顶级牛小学区房三年跌了近5成,搁你你受得了吗?
3年跌460万……
看到拥有海淀顶级牛小——中关村第三小学的蜂鸟社区,跌破600万,房价几乎腰斩的事情,不免让一众看戏的人想:北京学区房是不是也快不行了。
对于蜂鸟社区房价腰斩这件事,说白了还是调剂的问题。以往,只要你买了蜂鸟就一定能上,而现在是你买了不一定能上,价格下来是必然。
还有一方面,中三所在的海淀学区,小升初的升学通道其实并不好,因为很多家长把自家孩子弄到中三,都是奔着六小强的。但你明白,不是每个人都能进六小强,万一没进,等着你的就是区内摇号去坑校,那岂不完蛋。
所以如果说因蜂鸟倒了,北京学区房也不行,那太扯淡了。
那么北京一些顶级学区房如今到底是怎样一个情况呢?
分化。
一方面,老破小学区跌的比较惨。位于德胜学区的双旗杆东里塔楼和黄寺大街24号院,一同对口五路通小学,距今已经29岁房龄了。
其中双旗杆东里塔楼67方两居室,近期成交单价为11.8万/方,对比21-23年14.6万/方的价格,下跌了19.18%。
从整体上看,两个小区相对环境还是不错,尤其是黄寺大街24号院,但随着双旗杆东里塔楼已经砸到了11.8万/方,你猜黄寺大街24号院能坚挺到什么时候。
展览路学区的德宝新园,房龄28年,24年相比21-23年期间价格,跌幅高达30%:41方的一居室,在去年以前能卖到14万/方,今年以来只能卖9.8万/方,比三年甚至是四年前10.6万/方的成交单价,还要低7.55%。
当时买这里,无非就是保一下西城学籍。毕竟,在那个位置图买个学籍好像也没有更好的选择了。
另一方面,卷完学区房,北京居然开始卷品质了。
安交学区交道口东大街建面约76方户型两居室,近期成交单价约为15万/方,相比去年13.7万/方的单价上涨了9.49%;
人尽皆知的紫金长安,既满足强烈鸡娃的意愿,还能享受到不错的居住品质,以至于在这轮逆势中不降反升。
譬如其160方3居室的户型,最近成交价在约14万/方,比之前高点时的12.7万/方的单价,涨了10.24%等等。
随着学区溢价部分转移到品质溢价的阶段时,一部分兼顾学区和品质的次新房开始逆势上涨。
当然,还有一点你需要注意:直升校可能是未来学区房的一大亮点。
往后,对口入学的可能性是会越来越大的,所以只要你能对口入学,那么也就是有了一张升入优质中学的入场券。
你看这一次龙体学区的水上华城的价格,66方户型,最近成交已经上涨至12.1万/方,去年还只有11.6万/方;
另外,直升的永康胡同,67方的两居室,成交单价高达13万/方,对比去年有2.36%的涨幅。
可以看出,一部分家长对于直升和省心的追求开始体现了出来。
北京学区房价格不会崩,但受到的冲击不小。
首先,学区房消费群体在收缩。
你们回想北京学区房价格暴涨的几个阶段:比较近的2013-2014年以及2022-2023年这两个节点。
往前推6年,2007年北京出生人口7.7万,2008年同样是出生高峰期,超8.0万人。那么对应到2013和2014年,北京学区房开始教改、学区房价格也频频暴涨;
你看2013年3月,海淀区的华清嘉园,一间建面约37方房源,报价喊到350万,每平米逼近10万,也因此有了“宇宙中心”的称号。
还有2017年,新生儿出生人数直接到惊人的17多万人,可以预见的是2023年学位将严重不足。以至于在2020-2022年那一轮市场行情,学区房又来了一次上涨。
也就是说,每一轮的暴涨都离不开新生儿人口的支撑。
但随着2018年开始人口从14万降至2020年的10万人,人口的减少已经不需要前几年如此多的学位。
未来供大于求的局面,对于差小和渣小的影响会比较大,那些顶级牛小影响不会很大。学区房分化的局面也将越来越分裂。
其次,北京各大顶级牛小彼此的竞争不断扩大。你们知道,2003年之前北京是没有学区房的概念的,那时出名的是中关村。
但后来北京随之搞了五大学区甚至是八大学区,一座座顶级学区开始冒尖。我们熟知的万柳和上地,以前还没多少人知道,但到2014年价格上就已经和中关村齐平了。
还有德胜学区等,也是在2014年左右坐稳顶级学区的位子。
既然有如坐火箭升上去的,自然也有没落的。之前的海淀名校譬如十九中,曾与人大附齐平;还有北蜂窝学区等,都没落了。
也就是说,不仅是有更多竞争学区的出现,还有更多高质量的出现,对一些顶级学区的分流有一定影响。
最后,我认为学区房周期快要跨过去了。
北京学区房的起点,可能正是从1995-2000留京大学生这批考一代,以及享受到单位分房的这么两批人开始的。
你想,他们有了房子,到结婚生娃以及到孩子上学,也就是那么8-15年的时间。而正是这一批人的沉淀,慢慢造就了学区房的高光时刻。
也就是说2008年-2010年开始,学区房的风口就来了。你能明显感受到2010年之后北京学区房价格涨幅远高于一般房子。
如果说2018年之前是学区房的高涨期,那么2018年之后就是回落期。多校划片、教师轮岗等政策的出现,也意味着教育公平的趋势很明显了。
这种趋势其实和现在教育政策的行为是不谋而合的。其实不管哪个行业,政策都是追随着趋势,学区房也一样。
你要想,北京学区房优质的教育资源,不都是全北京纳税人共同承担的,那这种教育资源不得共享是吧。
且随着社会发展,学历相对越来越水是既定的事实。你把现在的学历和之前考一代的相比,根本没法比;同时,家长的观念也在变化,学历不再是重中之重。所以,学区房的黄金期也在慢慢结束了。
学区房开始脱去投资的面罩了。
其实除了北京顶级学区房还有部分投资的价值,其余城市的学区房都在不同程度的被剥夺金融属性。
位于上海浦东的朱家滩小区,在2021年时房价还曾超15万/方的它,现在连挂牌价都降到了7-9万/方之间不等。
网红城市杭州的学区神盘文鼎苑,在2021年3月时,卖出的一套58.66方,成交总价746万,单价高达12.7万/方;而如今,文鼎苑成交价都徘徊在6-6.5万之间,相比2年前直接腰斩。
还有南京主城本部名校学区房——沙塘园,是南师附小的学区房。2020年年末,一套建面约37方的房源,总价在300万左右,成交单价约8.2万/方;而3月中旬成交的一套同面积户型,跌倒125万。
3年整整降了175万,连这种名校都撑不住了,你说惨不惨。
不得不承认,无论是一线还是新一线,学区房溢价都在脱离了。
之后的趋势是,学区房自身性质开始转向消费品性质了。
过高的价格被剔除后,不同程度的收入家庭可以依据自身的实力来对教育投入一定的钱,就像随着身体变化,需要买不同尺寸的衣服一样。
随着教育公平价值理念的不断扩张,人与教育资源之间的匹配将会衔接的上,而不是像一座大山也在每一位父母的身上。
所以,学区房不会消失,只是没那么显摆了。
其实说到底,学区房本质上还是游戏规则的问题。譬如北京以往的上学政策,买海淀的学区房,有好的小学的同时还能划片一个好的初中,再上一个好高中等。
这样的游戏规则自然是让家长愿意拼命的往里面挤。所以你看现在关于教育的政策,都往公平最大化的方向走。
还有一点不能忽视的就是价值观问题:人生不能输在起跑线上;我知道自己的孩子天赋没那么高,我只是想给自己的孩子有一个好的教育环境而已,这有错嘛;孩子的教育成长时间不可逆,一旦错过就没了等等。
各种心理因素在促使着每一位家长对学区房的追捧,以至于一个被价格因各种因素绑定的商品,不同家长价值观的“加持”下,助长着自己的高房价。
可能某一天,降低焦虑后,再依靠着一个相对公平的环境,能有一个美好的社会。
喝了多少
作者高兴坏了
这是人家的生活,不想让孩子成为废物
没新生儿学区房就算脚斩都正常[笑着哭]
话说教育资源都这么顶级牛批了,就不用照顾北京考生了吧[doge]往近了说我觉得他们干不过河南。
既然学生接受公平教育,那我们县城重点学校教师工资应该和北京一样,或者差距不要太大吧[得瑟]
小编不要当美西方的帮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