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似威力巨大,实则不行的卡尔600毫米超级臼炮

爱大菠萝 2025-01-15 13:35:21

二战德国陆军装备的超级火炮——“卡尔”自行臼炮给世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无他,其600毫米口径的炮口让人过目不忘。一发炮弹重达2吨,装药接近300公斤,可以击穿数米厚的混凝土工事,这门炮可谓是威力十足!但是,“卡尔”自行臼炮看似强大,但实则鸡肋,在二战中发挥的实际作用也有限。为什么这么说呢,下面具体跟大家说说理由。

保存至今的“卡尔”自行臼炮

首先“卡尔”自行臼炮的机动性就是个大问题,重达124吨,这就限制了其使用场景。远距离机动需要使用专门的公路运输车和吊车,实际运用时往往通过铁路运输(沿铁路线部署)。在坚固的路面上,“卡尔”自行臼炮的移动速度不会超过10公里/小时,至于越野机动就别想了。有人要说,“卡尔”自行臼炮不是有履带吗?确实是履带式,由于动力很小,只适合短距离移动,例如炮兵阵地从一角移动到另一角,想像后世的自行火炮那样跟随步兵作战是不可能的。其本质上还是一种牵引式火炮,只不过采用了履带式。

其次是“卡尔”自行臼炮操作太低效,这导致发射速度很慢。每次发射后都要将炮管恢复水平位置才能再次装填。不知是设计时的一个疏漏,还是有意之为,火炮俯仰居然要炮手像操作普通的野战火炮那样靠手转动摇柄来实现。炮身每次俯仰动作需要耗时4~6分钟,火炮标准射速只有6发/小时。另外,战前需要为其构筑固定的火力发射阵地,并不是把火炮移动到预定位置即可射击。

需要配备专用的弹药车

第三个缺点是射程不够,发射重弹时最大射程只有4300米,要知道二战时期75毫米山炮最大射程都有6000~9000米,明显安全射击距离不够。使用时,必须彻底压制住敌方炮火才行,否则抵近射击的“卡尔”自行臼炮被敌军炮火击毁一门都是巨大的损失。要知道二战时期“卡尔”自行臼炮的生产数量只有6门,根本损失不起!

第四个缺点是自身缺乏防护能力,跟普通的牵引式火炮差不多,无法抵御敌机空袭。敌方战机俯冲下来航空机枪/机炮一顿扫射就够炮组受的,更不用说投掷炸弹了。并且由于太笨重,遇到空袭时很难躲避,基本就是活靶子。因此在将该炮投入作战前必须确保阵地附近空域的绝对制空权,如在火炮发射阵地附近应部署大量的高射炮单位,以提供强大的对空掩护,确保发射阵地的安全。

射击仰角很大

还有一个缺点是弹药携带问题,普通火炮炮弹可以通过汽车载运/马匹驮运,但“卡尔”自行臼炮的炮弹可不行。一发炮弹就重2吨(就算是轻弹也有1.25吨),普通的弹药运输车无法装载这种炮弹。为此,德军特的开发了专门的弹药运输车(四号坦克底盘改装),每辆运输车运载3枚炮弹。弹药运输车上还安装有一个3吨起重机,用于炮弹的吊运,每门“卡尔”自行臼炮配属3~4辆弹药运输车。

综合以上缺点,“卡尔”自行臼炮虽然威力很大,在摧毁异常坚固的混凝土工事中能够发挥重要的作用,但是作战效率太低了。机动性很差,不能及时伴随步兵向前推进,虽然可以帮助步兵取得最初的战术突破,但是在后续的战役发展中则无能为力,因为重新部署这些重炮实在是太费时间了。对战场条件的要求也极为苛刻,需要大量的工兵和高射炮兵支援和掩护,这就决定了“卡尔”自行臼炮只能在相对静态的战线上投入作战。其设计理念还停留在一战时期(堑壕战作战体系),原本该炮就是为攻克法国坚固的“马其诺防线”而设计的,只不过该炮还没研制成功法国就战败投降了。

吊装炮弹

历史上“卡尔”自行臼炮投入实战只有三次,第一次是攻克布列斯特要塞,第二次是攻克塞瓦斯托波尔要塞,第三次是镇压华沙起义。在这三次作战中,“卡尔”自行臼炮展示了其恐怖的威力,发挥了不小作用。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其作用并非不可替代,在取得制空权和地面上的绝对优势后,对付被层层包围、垂死挣扎的要塞有的是办法,重炮炮击只是其中一个选择而已。例如空军使用重磅炸弹(德军的SC1800型重磅炸弹重达1800公斤,装药量为900公斤,威力大多了)轰炸就是一个替代办法,并且使用起来更方便,比把“卡尔”自行臼炮从后方用铁路运输过来、再费力部署高效多了。

0 阅读: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