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照片:90年前的山海关,居然是这个样子的!

代芹聊社会 2024-06-16 21:58:54

人常说,过了山海关就到关外了,意思是山海关是边境最后的关卡。山海关,北倚燕山,南临渤海。是两京锁钥无双地,万里长城的第一关。在古代更是兵家必争之地。

山海关历史悠久,创建于明洪武十四年(1381年)。清乾隆二年(1737年),为临榆县县治所在地。1953年,撤市建区,属秦皇岛市。那么,过去的山海关是怎样一番景象呢?

笔者收集了一些山海关老照片,拍摄于上世纪三十年代。每一张照片看上去都很有年代感。

通过这些珍贵的图片,你一定会很惊讶:过去的山海关,原来是这样的!原片是模糊的黑白照,进行了着色和清晰度处理。老照片搜集不易,值得珍藏!

照片中这座建筑,就是山海关的东门。城楼上高悬“天下第一关”的牌匾,十分醒目。关前是一条繁华的街道。街上行人如织,两侧商铺都在开门营业。一些装满了货物的马车,正在通过关口。对的对比现在的山海关,变化真大啊!

30年代,山海关城内景象。街道笔直一眼望不到尽头。街道两侧民居建筑古色古香,屋顶大部分都是弧形的。远处,高大的城门楼清晰可见。

山海关,又名榆关,始建于明朝洪武十四年(1381年)。山海关以里是关里,以外是关外。

站在高处俯瞰长城,长城犹如一条巨龙,在崇山峻岭间蜿蜒盘旋,令人惊叹!

山海关,是明长城的东北起点。而角山长城,是万里长城出关后翻越的第一座山。也被人们称为“万里长城第一山”。角山长城,始建于明洪武初年。

这是山海关长城上的一座狼烟台。狼烟台,也叫烽火台。一般建在高处,每个烽火台都有人值守。当发现边关有敌情时,就会点燃狼粪。狼粪点燃后,会发出浓烈的黑烟直升云霄,而且狼烟燃烧持续时间长,能迅速将敌情传到到后方。

30年代,山海关火车站景象。站台边停着一列火车,不少人正排着队上车。山海关火车站,始建于清光绪二十年(1894年)。当时的候车室面积约250平方米,可容纳214名旅客候车休息。

如今的山海关站,为特等站。它是津山、沈山两大干线的终点站,并衔接京哈线。

1932年,山海关南门前景象。古时山海关有四座城门:东门曰“镇东”、西门曰“迎恩”、南门曰“望洋”、北门曰“威远”。

城门前是一条商业街,两侧商铺都在开门营业。街上行人如梭,一派繁华热闹的景象。

山海关城内街边一家烧鸡店门口,一名戴眼镜的老者,正在挑选制作好的烤鸭。店主热情地向他介绍烧鸡的独特风味。摄影师拍下了这一瞬间。照片的左侧,有一名警察,在街面上维持治安。

山海关老龙头西边300米处,有一座庙宇,名叫海神庙。该庙始建于明初,坐南朝北,延伸入海130米。海神庙内建筑有:海神殿、钟鼓楼、天后宫、观海亭等。寺庙内松柏苍翠,但是没有什么人。寺庙前堆放着不少柴草垛。

这是上世纪30年代,位于山海关南岸的一处优质海水浴场。细软的沙滩,清澈的海水,不断涌动的海浪,杨柳青松点缀,环境太美了。炎炎酷暑,是人们休闲纳凉的最好去处。每年到这里的游客数不胜数。

30年代,山海关长城一角。第一炮台下老龙头长城,与山海关相连。老龙头,是长城延伸到海里的防御阵地,现在还有夯土炮台遗址。

这是山海关东门——镇东门内的景象。照片中是一条繁华的商业街,街上行人来往穿梭。路右侧有一个院子,门口矗立着两根高大的旗杆。想必是一座寺庙,或者是当时的有关部门。最远处高大的建筑是鼓楼。

照片中,在山海关城内一条街道边上,三名男子正将一匹马拴在木架子上。几个人将损坏的马蹄指甲切下来,然后定上铁质的马掌。这需要娴熟的技巧。在过去,马匹是主要的交通和运输工具,马匹磨损最大的就是马蹄。定期维护和修复马蹄,就显得尤为重要。

山海关角山寺附近的城墙。角山寺,位于山海关北门外半山腰上。在初期,山海关是为了防御北元残余势力侵扰,后期变成防御满洲女真政权的入侵。照片里的城墙,如铜墙铁壁。城墙下分布着一些民居建筑。远处的高山,连绵不绝。

30年代,山海关城门前,一名卖水工正在进城,毛驴背上驮着两桶水。为了多卖水,男子还挑着一担水。在过去,卖水也是一份职业。从很远的地方取水,送到城里去卖。依靠这个行业,男子也能养家糊口。

山海关一座城门前,有古老的壕沟,壕沟上有一座木桥。仔细看,城墙外的壕沟里,水早已干涸,长满了杂草。一名男子从城里出来,跨过木桥去城外办事。从这个角度看,山海关城墙高大壮观,远处的青山连绵不绝。

这张照片,拍摄于二郎庙附近。二郎庙位于首山半山腰上,庙内供的是二郎神。该庙始建于明洪武年间,后来被拆毁。2010年,二郎庙重新修建,开放为道教场所。

结束语:回看30年代的山海关老照片,当时的山海关城市和人文风貌令人赞叹。如今,几十年过去了,山海关已经发生了巨大改变。山海关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举世闻名的旅游胜地。你去过山海关吗?你眼里的山海关又是怎样一番景象呢?

0 阅读:5